【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
本专利技术涉及两栖移动平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
技术介绍
现代战争对于侦察隐蔽化、战场人员保护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两栖飞行器既能在地面上行驶也能在空中飞行,可在侦察领域发挥最大的优势。现有的两栖飞行器主要是固定型翅翼,而且体型大,占用空间大且不具有轻质特性,这在侦察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为此,仿生可折叠翼的设计为两栖飞行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想。当前两栖飞行器的翅翼主要是整体翼,这种翅翼设计所占空间较大,并且在运动时无法通过狭窄的通道。因此需要进一步完成可折叠翼的设计,以便于飞行器运输,并且折叠状态能对翅翼能起到保护作用。目前最接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扑翼机上实现可折叠机翼,但是这类方案中的可折叠翼的折叠率较小,并且装备了可折叠机翼的扑翼机仅能扑动但不能飞行,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携带方便,拆卸灵活,同时便于在复杂的环境下隐藏。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杆件模块(1)、铰链模块(2)、第一级主翅脉杆模块(3)、销钉模块(4)和第二级主翅脉杆模块(5);/n固定杆件模块(1)包括侧边杆(1-1)和圆柱杆(1-2),圆柱杆(1-2)与侧边杆(1-1)的孔过盈配合;/n铰链模块(2)的铰链架(2-1)安装在侧边杆(1-1)间,铰链架(2-1)的端孔通过圆柱杆(1-2)形成间隙配合;/n铰链模块(2)的铰链架(2-3)的端孔与圆柱杆(1-2)间形成间隙配合;/n铰链模块(2)的弹性接头(2-4)连接在第一级主翅脉杆模块(3)的后中脉杆(3-2)上;/n铰链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杆件模块(1)、铰链模块(2)、第一级主翅脉杆模块(3)、销钉模块(4)和第二级主翅脉杆模块(5);
固定杆件模块(1)包括侧边杆(1-1)和圆柱杆(1-2),圆柱杆(1-2)与侧边杆(1-1)的孔过盈配合;
铰链模块(2)的铰链架(2-1)安装在侧边杆(1-1)间,铰链架(2-1)的端孔通过圆柱杆(1-2)形成间隙配合;
铰链模块(2)的铰链架(2-3)的端孔与圆柱杆(1-2)间形成间隙配合;
铰链模块(2)的弹性接头(2-4)连接在第一级主翅脉杆模块(3)的后中脉杆(3-2)上;
铰链模块(2)的连接头(2-10)连接第二级主翅脉杆模块(5);
铰链架(2-1)通过销钉模块(4)的第一销钉(4-1),与铰链模块(2)的弹性接头(2-2)间隙配合;
铰链架(2-3)通过销钉模块(4)的第二销钉(4-2),与弹性接头(2-4)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在铰链模块(2)中:
铰链架(2-1)安装在侧边杆(1-1)上,弹性接头(2-2)连接在第一级主翅脉杆(3-1)上,铰链架(2-3)安装在圆柱杆(1-2)上,铰链架(2-5)和中间连接头(2-6)安装在第一级主翅脉杆(3-1)和后中脉杆(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铰链架(2-7)和弹性接头(2-8)分别连接在附加翅脉杆(3-3)和前径脉杆(3-1)上;
铰链架(2-9)连接在后中脉杆(3-2)上;
中间连接头(2-6)和弹性接头(2-8)间通过短杆连接为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前径脉杆(3-1)与弹性接头(2-2)相连,后中脉杆(3-2)与弹性接头(2-4)、中间铰链架(2-5)和铰链架(2-9)相连,附加翅脉杆(3-3)与铰链架(2-7)相连,后径脉杆(3-4)与弹性接头(2-8)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长足大竹象后翅折展机理的折叠翼,其特征在于,前径脉杆(3-1)的一端与弹性接头(2-2)的孔形成过盈配合,另外一端与中间接头(2-6)的孔过盈配合,后中脉杆(3-2)的一端与弹性接头(2-4)过盈配合,另一端与铰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策,李新,黄秋野,马耀鹏,郑宇,管吉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