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婷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74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包括一体设置的研磨槽及盛药筒,研磨槽设置在盛药筒上方,研磨槽内部设有碾锤,碾锤上方设置连接螺纹杆,螺纹杆穿过研磨槽顶部并延伸至研磨槽外部,盛药筒内部设有活塞,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末端延伸至盛药筒外部,盛药筒设有侧壁中部设有进药口,进药口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接头上连接有引导管,引导管远离接头一端与盛药筒中部连通,盛药筒底部连接有奶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避免了药物浪费,避免了呛咳窒息,保证了喂药的安全;并且,由于研磨槽的设置,便于对药物进行碾碎,方便患者服用;而且,盛药筒与研磨槽一体设置,避免部件的零散设置,避免使用时的紊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应用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小儿在喂药时非常困难,由于药物种类众多,既有片状药物,也有液体类药物。目前家长给小儿喂药主要是使用汤匙或滴管,药液剂量难以准确,且易溅洒在口腔外,造成药物浪费,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使用汤匙喂药有呛咳窒息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该装置能够避免药物浪费,避免呛咳窒息,保证喂药的安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包括一体设置的研磨槽及盛药筒,所述研磨槽设置在所述盛药筒上方,所述研磨槽内部设有碾锤,所述碾锤上方设置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研磨槽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研磨槽外部,所述盛药筒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末端延伸至所述盛药筒外部,所述盛药筒设有侧壁中部设有进药口,所述进药口可拆卸连接有接头,所述接头上连接有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远离所述接头一端与所述盛药筒中部连通,所述盛药筒底部连接有奶嘴。所述研磨槽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研磨槽的底面与侧面由圆弧形过渡,所述碾锤顶部为球面结构,底部与所述研磨槽底部相适配。所述螺纹杆与所述研磨槽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顶部设有旋转圆板,所述旋转圆板便于设有防滑纹。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活塞一端设有推板,所述推板为圆形结构。所述研磨槽的内壁设有条形导槽,所述进药口设置在所述条形导槽上。所述活塞边缘套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盛药筒底部与所述奶嘴之间设有密封垫圈。所述奶嘴上设有用于盖住所述奶嘴的端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当儿内科患者需要服用片状或颗粒状的药物时,先拆掉接头,将药物从碾锤提升至研磨槽顶部,随后将药物从进药口放入研磨槽内部,并接上接头,旋转螺纹杆移动碾锤对药物进行碾压,当碾压至适合细度后,将活塞提升至盛药筒上部,随后偏转引导研磨槽内部的药粉从引导管导入盛药筒内部,之后推动活塞至引导管与盛药筒连接处的下端,之后旋转使奶嘴一端向上,并打开奶嘴,将需要服用的液体药物注入盛药筒内部,并与其内部的奶嘴混合,随后盖上奶嘴,摇匀盛药筒内部的药物,缓慢推动活塞,即可为儿内科患者喂药,而若是只服用液体药物时,直接将活塞推至引导管与盛药筒连接处的下端,之后旋转使奶嘴一端向上,并打开奶嘴,将需要服用的液体药物注入盛药筒内部,随后盖上奶嘴,摇匀盛药筒内部的药物,缓慢推动活塞,即可为儿内科患者喂药。本技术通过活塞的缓慢推送,并通过奶嘴为儿内科患者进行喂药,有效的避免了药物浪费,避免了呛咳窒息,保证了喂药的安全;并且,由于研磨槽的设置,便于快速的对药物进行碾碎,方便患者服用;而且,盛药筒与研磨槽一体设置,避免部件的零散设置,避免使用时的紊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包括一体设置的研磨槽1及盛药筒2,所述研磨槽1设置在所述盛药筒2上方,所述研磨槽1内部设有碾锤3,所述碾锤3上方设置连接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穿过所述研磨槽1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研磨槽1外部,所述盛药筒2内部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末端延伸至所述盛药筒2外部,所述盛药筒2设有侧壁中部设有进药口7,所述进药口7可拆卸连接有接头8,所述接头8上连接有引导管9,所述引导管9远离所述接头8一端与所述盛药筒2中部连通,所述盛药筒2底部连接有奶嘴10。所述研磨槽1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研磨槽1的底面与侧面由圆弧形过渡,所述碾锤3顶部为球面结构,底部与所述研磨槽1底部相适配。该设置主要是便于对片状或颗粒状药物的碾碎,以便于儿内科患者的服用。而将研磨槽1的底面与侧面由圆弧形过渡,主要是减少积料的产生,同时也便于对研磨槽1的清洁清理。所述螺纹杆4与所述研磨槽1的连接处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4顶部设有旋转圆板11,所述旋转圆板11便于设有防滑纹。螺纹杆4与所述研磨槽1的连接处螺纹连接,主要是便于对药片或药粒的顶压,而旋转圆板11及防滑纹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旋转并移动碾锤3,以便于对研磨槽1内部的药片或药粒的顶压。所述活塞杆6远离所述活塞5一端设有推板12,所述推板12为圆形结构。推板12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推动活塞5亿便于挤压出活塞5内部的药液,从而便于为小儿内科患者喂药。所述研磨槽1的内壁设有条形导槽13,所述进药口7设置在所述条形导槽13上。条形导槽13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引导碾碎后的药物进入进药口7内部,最终被导入研磨槽1内部,从而便于为小儿内科患者进行喂药。所述活塞5边缘套设有第一橡胶密封圈14。该设置主要是便于密封,防止药液从活塞5便于漏出。所述盛药筒2底部与所述奶嘴10之间设有密封垫圈15。该设置主要是便于对盛药筒2底部与所述奶嘴10之间之间的密封,防止药液泄漏。所述奶嘴10上设有用于盖住所述奶嘴10的端盖16。该设置主要是用于防尘,保证奶嘴10的卫生。具体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儿内科患者需要服用片状或颗粒状的药物时,先拆掉接头8,将药物从碾锤3提升至研磨槽1顶部,随后将药物从进药口7放入研磨槽1内部,并接上接头8,旋转螺纹杆4移动碾锤3对药物进行碾压,当碾压至适合细度后,将活塞5提升至盛药筒2上部,随后偏转引导研磨槽1内部的药粉从引导管9导入盛药筒2内部,之后推动活塞5至引导管9与盛药筒2连接处的下端,之后旋转使奶嘴10一端向上,并打开奶嘴10,将需要服用的液体药物注入盛药筒2内部,并与其内部的奶嘴10混合,随后盖上奶嘴10,摇匀盛药筒2内部的药物,缓慢推动活塞5,即可为儿内科患者喂药,而若是只服用液体药物时,直接将活塞推至引导管9与盛药筒2连接处的下端,之后旋转使奶嘴10一端向上,并打开奶嘴10,将需要服用的液体药物注入盛药筒2内部,随后盖上奶嘴10,摇匀盛药筒2内部的药物,缓慢推动活塞5,即可为儿内科患者喂药。本技术通过活塞5的缓慢推送,并通过奶嘴10为儿内科患者进行喂药,有效的避免了药物浪费,避免了呛咳窒息,保证了喂药的安全;并且,由于研磨槽1的设置,便于快速的对药物进行碾碎,方便患者服用;而且,盛药筒2与研磨槽1一体设置,避免部件的零散设置,避免使用时的紊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研磨槽(1)及盛药筒(2),所述研磨槽(1)设置在所述盛药筒(2)上方,所述研磨槽(1)内部设有碾锤(3),所述碾锤(3)上方设置连接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穿过所述研磨槽(1)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研磨槽(1)外部,所述盛药筒(2)内部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末端延伸至所述盛药筒(2)外部,所述盛药筒(2)设有侧壁中部设有进药口(7),所述进药口(7)可拆卸连接有接头(8),所述接头(8)上连接有引导管(9),所述引导管(9)远离所述接头(8)一端与所述盛药筒(2)中部连通,所述盛药筒(2)底部连接有奶嘴(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研磨槽(1)及盛药筒(2),所述研磨槽(1)设置在所述盛药筒(2)上方,所述研磨槽(1)内部设有碾锤(3),所述碾锤(3)上方设置连接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穿过所述研磨槽(1)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研磨槽(1)外部,所述盛药筒(2)内部设有活塞(5),所述活塞(5)固定连接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末端延伸至所述盛药筒(2)外部,所述盛药筒(2)设有侧壁中部设有进药口(7),所述进药口(7)可拆卸连接有接头(8),所述接头(8)上连接有引导管(9),所述引导管(9)远离所述接头(8)一端与所述盛药筒(2)中部连通,所述盛药筒(2)底部连接有奶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儿内科的喂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槽(1)底面为平面结构,且所述研磨槽(1)的底面与侧面由圆弧形过渡,所述碾锤(3)顶部为球面结构,底部与所述研磨槽(1)底部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儿内科的喂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婷刘珊龙霞
申请(专利权)人:田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