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6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其包括主体(2),所述主体包括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正面由中心至四周依次设置负极敷芯(21)、绝缘敷料(22)及正极导电凝胶(23),负极敷芯(21)的背面设置负极引线(211),正极导电凝胶的背面设置正极引线(231),负极引线经电池电连接正极引线,且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设置远红外纤维层(3)。所述远红外纤维层通过粘贴层(4)粘贴在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保护膜(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其他设备,就可方便地在创面建立直流电场,且同时具有远红外辅助治疗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
本技术涉及医用敷料,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
技术介绍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组织器官,皮肤以及软组织损伤是创伤的主要伤类。但由于治疗不及时、伤情复杂或者护理疏忽等因素,易出现皮肤创面感染、血供障碍等,导致创面迁延不愈。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多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血管性疾病、压疮等导致的皮肤溃疡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其患者创面的血液循环差、创缘皮肤修复细胞增殖与迁移障碍等,往往形成慢性创面,致使创面难愈,严重影响患者外观与功能的康复。创面内源性电场是指创面愈合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创缘正常皮肤为正极、创面中心为负极的直流电场,该直流电场能促进创缘修复相关细胞增殖并驱使其向创面中心迁移、促进创缘神经向创面生长等,从而在创面再上皮化和创面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基于创面内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原理,在创面施加一定强度的外源性电场,并使外源性电场的正极位于创缘、负极位于创面中心(模拟内源性电场),将起到加快急性和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然而,创面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有赖于创面良好的微环境,同时,在创面施加外源性电场在操作层面上存在诸多不便,特别是在如何将正极材料固定于创缘正常皮肤而负极材料固定于创面中心、如何避免正极和负极材料损伤创面以及在持续的电场施加过程中出现移位等方面存在技术障碍,因此采用外源性电场促进创面愈合的技术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临床转化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在创面施加外源性电场的操作不便,提供一种方便在创面建立直流电场,且同时具有远红外功能的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正面由中心至四周依次设置负极敷芯、绝缘敷料及正极导电凝胶,负极敷芯的背面设置负极引线,正极导电凝胶的背面设置正极引线,负极引线经电池电连接正极引线,且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设置远红外纤维层。本技术通过正极导电凝胶固定于创缘正常皮肤,负极敷芯对应创面中心设置,既可避免损伤创面,又可避免在创面持续的电场施加过程中出现敷料移位。另外,本技术内含远红外纤维层,可以将人体散发的热量积蓄起来,再以远红外的形式放出,使创面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加速,增加组织营养,改善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再生能力,加速了有害物质的排泄,减轻了神经末梢的化学刺激和机械刺激。具体地,所述远红外纤维层通过粘贴层粘贴在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为避免本技术的工作面受外界环境污染,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保护膜。所述负极敷芯采用具有导电性的银活碳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敷料采用壳聚糖纤维材料制成。所述远红外纤维层采用竹碳粉纺织纤维制品、陶瓷粉纺织纤维制品或电气石粉纺织纤维制品。所述电池经开关电连接正极引线,使本技术的保护膜选择的局限性更小,且创面电场可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电池采用可拆卸纽扣电池,以方便电池更换,建立持续电场。所述电池固定在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粘贴层的背面或远红外纤维层的背面。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不需要配套其它仪器便可单独使用,且使用方便,可随身携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的保护膜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的远红外纤维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的粘贴层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膜;2、主体;3、远红外纤维层;4、粘贴层;21、负极敷芯;22、绝缘敷料;23、正极导电凝胶;24、电池;25、开关;211、负极引线;231、正极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等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进行描述的,并不对本专利的结构起限定作用。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实施例一包括依次贴合设置的保护膜1、主体2、远红外纤维层3、粘贴层4。如图2所示,保护膜1即离型膜,保护膜1覆盖于主体2的工作面,且保护膜1的形状与主体2的形状一致,保护膜1的四周略伸出主体2的外周,以保护主体2的工作面不受外界污染。使用时,将保护膜1揭开即可。如图3所示,主体1包括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图中未示),该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正面由中心至四周依次设置负极敷芯21、绝缘敷料22及正极导电凝胶23。该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允许水滴、水蒸气及其它气体单向透过,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负极敷芯21用于放置于创面中心。负极敷芯21优选采用具有导电性的银活碳纤维材料制成。绝缘敷料22位于负极敷芯21的四周,使用时对应放置于创面非中心部位。绝缘敷料22优选采用壳聚糖纤维材料制成。正极导电凝胶23围绕在绝缘敷料22的四周,使用时对应放置于创面正常皮肤。负极敷芯21的背面设置负极引线211,正极导电凝胶23的背面设置正极引线231,负极引线211和正极引线231分别穿出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且负极引线211经电池24电连接正极引线231。电池24固定在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粘贴层4的背面或远红外纤维层3的背面。优选地,将电池24固定在粘贴层4的背面,且电池24经开关25电连接正极引线231,电池24优选采用可拆卸纽扣电池,开关25优选采用卡式开关。如图4所示,远红外纤维层3采用竹碳粉、陶瓷粉、电气石粉等纺织纤维或制品。如图5所示,粘贴层4为医用压敏胶带,用于将远红外纤维层3粘贴在主体1的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本技术使用时,将正极导电凝胶23粘贴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上,负极敷芯21对应创面中心,就可在创面建立直流电场,以促进创面的恢复。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申请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技术方案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包括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正面由中心至四周依次设置负极敷芯(21)、绝缘敷料(22)及正极导电凝胶(23),负极敷芯(21)的背面设置负极引线(211),正极导电凝胶的背面设置正极引线(231),负极引线经电池电连接正极引线,且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设置远红外纤维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3 CN 20192232757361.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包括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正面由中心至四周依次设置负极敷芯(21)、绝缘敷料(22)及正极导电凝胶(23),负极敷芯(21)的背面设置负极引线(211),正极导电凝胶的背面设置正极引线(231),负极引线经电池电连接正极引线,且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设置远红外纤维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纤维层通过粘贴层(4)粘贴在所述生物相容性透明贴膜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直流电场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由绝缘材质制成的保护膜(1)。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丙华姜志华肖丹何杰陈思妮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