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敷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65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6
一种新型敷料装置,包括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引流管固定机构,整体设计呈条状以适应引流管的布置形态;观察窗口(2)位于黏贴区域内,设计成开合式,观察窗口(2)区域为引流管进入伤口的位置处;黏贴区域(1)为引流管在前端处的第一个限位受力粘结点;引流管固定机构位于伤口的后端用于将引流管固定在肢体上;引流管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条模块(31)、固定夹(32),搭接条(313)连接于第二固定条(312)边侧并可以垂直翻转后同时横跨黏贴于第一固定条(311)、引流管、第二固定条,形成中间区域的第二限位受力粘结点。解决了日常医护人员需要额外敷料固定引流管的问题,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效率、减少操作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敷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传统敷料是整块的,一旦贴到皮肤上,如果要观察伤口情况,就必须大面积打开敷料,容易造成患者皮肤损失。在做引流时,使用的敷料一旦黏贴在皮肤上后,也就无法观察到插入人体后引流管处的情况。黏贴的皮肤上后,需要额外的辅助装置来固定引流管,医护人员在操作时,增加了很多不便。敷料在固定引流时,粘性不足、人体活动时常常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公开一种新型敷料装置,解决了日常医护人员需要额外敷料固定引流管的问题,大大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效率、减少操作流程。本申请观察敷料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计成可观察式的、自带快速固定机构的新型敷料装置,包括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引流管固定机构,整体设计呈条状以适应引流管的布置形态;观察窗口2位于黏贴区域1内,设计成开合式,观察窗口2区域为引流管进入伤口的位置处;黏贴区域1为引流管在前端处的第一个限位受力粘结点;引流管固定机构位于伤口的后端用于将引流管固定在肢体上;引流管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条模块31、固定夹32,固定条模块31有三条: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搭接条313,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两者平行且有空隙用于引流管平行穿过,搭接条313连接于第二固定条312边侧并可以垂直翻转后同时横跨黏贴于第一固定条311、引流管、第二固定条312,形成中间区域的第二限位受力粘结点;固定夹32设置于整个敷料装置的尾部,通过具有压敏胶的透明薄膜黏贴在皮肤上形成第三个位于尾部区域的限位受力粘结点;固定夹32设计成由两半构成,内部设有锯齿。使用时,先把固定夹32两半打开,放入引流管,然后扣紧。由于固定夹32内测具有锯齿,固定夹32外部受力时可调整内部空间大小,从而调整松紧,方便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固定夹32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透明医用PVC制作而成。本申请通过增加了观察窗口,医护人员只需轻轻打开观察窗口区,就非常清晰、方便的观察插管处的伤口状况;通过增加了两种形式的引流管固定方式:引流管固定条和引流管固定夹,双重固定方式,减少了引流管脱落的几率。此敷料通过敷料观察窗口,可以方便的观察到患者插管处的皮肤状态、伤口情况;解决了传统敷料带无法观察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使用操作过程中某个状态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最终黏贴好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医护人员的操作使用过程,先后分成(a)(b)(c)三个步骤示意图。数字标记: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重合黏贴边21引流管4、伤口5;固定条模块31、固定夹32,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搭接条3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有较佳的实施性,并非是对本申请任何形式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也可以包括另外的实现,且这应被本申请实施例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定。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本申请的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并非是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效果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且本申请各附图中所出现的相同标号代表相同的特征或者部件,可应用于不同实施例中。一种固定引流管用的敷料医用产品,包含四个主要部分: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引流管固定条、引流管固定夹;整体为透明敷料,材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加低过敏的医用压敏胶制成,厚度仅20微米。黏贴区域1,用来引流管插入位置;周边白色部分为黏贴部位;灰色区域为网状结构无纺布。具体的,灰色区域内设置观察窗口2。观察窗口2,打开此区域,可以观察到引流管插入人体处伤口5的情况。观察完毕后关上观察口即可。观察口与周边区域有5mm的重合黏贴边21,防止观察窗口多次打开后有卷边、自动打开的情况。便于打开观察窗,避免用手指甲撕开黏贴部位。固定条模块31:在引流管插入人体固定好后,用此固定模块31通过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搭接条313固定住露出的引流管。固定时起开搭接条313上的防粘纸,翻转搭接条313,黏贴在皮肤上即可。此搭接条313翻转式的黏贴面与其他黏贴面正好相反。固定夹32:此固定夹用来固定引流管。相比于传统往往采用额外的用医用胶布固定的做法,本申请采用固定夹32大大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在固定引流管时,先把固定夹32两部分打开,放入引流管,然后扣紧。固定夹32具有锯齿,用来调整内部空间大小,从而调整松紧,方便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固定夹通过具有压敏胶的透明薄膜黏贴在皮肤上。固定夹32采用具有一定柔性的透明医用PVC制作而成。上述描述仅是对本申请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是对本申请范围的任何限定。任何熟悉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的任何变更或修饰均应当视为等同的有效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引流管固定机构,整体设计呈条状以适应引流管的布置形态;/n观察窗口(2)位于黏贴区域(1)内,设计成开合式,观察窗口(2)区域为引流管进入伤口的位置处;黏贴区域(1)为引流管在前端处的第一个限位受力粘结点;引流管固定机构位于伤口的后端用于将引流管固定在肢体上;/n引流管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条模块(31)、固定夹(32),/n固定条模块(31)有三条: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搭接条(313),第一固定条(311)、第二固定条(312)两者平行且有空隙用于引流管平行穿过,搭接条(313)连接于第二固定条(312)边侧并可以垂直翻转后同时横跨黏贴于第一固定条(311)、引流管、第二固定条(312),形成中间区域的第二限位受力粘结点;/n固定夹(32)设置于整个敷料装置的尾部,通过具有压敏胶的透明薄膜黏贴在皮肤上形成第三个位于尾部区域的限位受力粘结点;固定夹设计成由两半构成,内部设有锯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黏贴区域(1)、观察窗口(2)、引流管固定机构,整体设计呈条状以适应引流管的布置形态;
观察窗口(2)位于黏贴区域(1)内,设计成开合式,观察窗口(2)区域为引流管进入伤口的位置处;黏贴区域(1)为引流管在前端处的第一个限位受力粘结点;引流管固定机构位于伤口的后端用于将引流管固定在肢体上;
引流管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条模块(31)、固定夹(32),
固定条模块(31)有三条:第一固定条(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宇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