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39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包括框体,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顶盖,框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夹持块,夹持块的上方连接有夹持杆,夹持杆上连接报警合扣,框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抵接块,顶部抵接弹簧上连接有按压杆,框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弹簧以及侧面抵接块,框体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卡扣,固定卡扣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在使用时,通过将输液瓶放入框体内,将输液瓶从固定卡扣的下方伸入,侧面抵接块同步被压缩抵接,其侧面弧度与输液瓶弧度贴合,输液瓶被抵接在装置内部,牢牢固定,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固定安装输液瓶的目的,避免了传统输液瓶极易被碰撞摇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为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输液是医疗上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常用手段,其中输液设备包括吊瓶、挂瓶架,输液管、挂持件等组件构成。现有的输液设备虽然能够保证吊瓶距离患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使药液能顺利流入患者的体内,但缺少监控机构,导致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需医护人员进行不定时检查观看,以确保在药液滴落完成时,能够及时停止输液,但小型诊所内部医护人员人数较少而患者较多,医护人员可能会出现疏忽患者的现象;此外,患者在输液时因为生病的自身原因,极易产生疲乏感,在输液时会不自觉睡着,往往导致输液瓶不能及时更换,浪费了患者的时间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伤害。因此,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可以根据输液过程中输液瓶重量的逐渐变轻,在输液完成后,自动提醒的功能,能很大限度的减少护士日常工作量,也能避免出现输液瓶不能及时更换,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伤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上方设置有顶盖,所述框体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上方连接有夹持杆,所述夹持杆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夹持杆上连接报警合扣,所述框体内部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抵接块,所述顶部抵接块的下方连接有顶部抵接弹簧,所述顶部抵接弹簧上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框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弹簧以及侧面抵接块,所述框体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卡扣,所述固定卡扣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优选的,所述夹持杆为“L”型杆,设置有对称的两组,拉伸弹簧安装于两根夹持杆之间。优选的,所述报警合扣位于夹持杆的一端端头,为两组呈现对称,与夹持杆之间为活动安装。优选的,所述侧面抵接块设置为弧形,与输液瓶的圆柱形侧面保持重合,输液瓶瓶身被侧面抵接块夹持住。优选的,所述夹持块与固定卡扣之间的距离大于输液瓶的长度,输液瓶从夹持块中跌落下来后,瓶头正好能落入固定卡扣中,瓶身也能离开夹持块的夹持。优选的,所述报警合扣在两对未抵接在一起时,与夹持杆接触发出尖锐报警声。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扣呈现折弯状,为对称两对,其上设置有折钩,且两对固定卡扣的距离小于输液瓶的瓶身直径,确保能夹持住瓶身,避免瓶身从固定卡扣中跌落。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输液瓶放入框体内,将输液瓶从固定卡扣的下方伸入,通过夹持块,将输液瓶的底部抵接在顶部抵接块上,顶部抵接弹簧被压缩折弯带动按压杆变形下压,侧面抵接块同步被压缩抵接,其侧面弧度与输液瓶弧度贴合,输液瓶被抵接在装置内部,牢牢固定,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固定安装输液瓶的目的,避免了传统输液瓶极易被碰撞摇晃的问题。2、该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在输液瓶被固定在装置内部后,病人开始输液,随着输液的逐渐进行,输液瓶自身的重量越来越轻,被输液瓶按压住的顶部抵接块下方的顶部抵接弹簧随之也逐渐开始回弹,顶部抵接块开始推动输液瓶逐渐下降,输液瓶被侧面抵接块以及夹持块夹持不会瞬间跌落,输液瓶瓶身夹持在夹持块内部,夹持杆带动报警合扣抵接在一起,随着输液的进行,输液瓶瓶身逐渐从夹持块中下滑,直到输液结束,瓶身从夹持块中跌落,跌到固定卡扣中,夹持块失去夹持物,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两个夹持块瞬间夹持在一起,夹持杆带动报警合扣松开抵接,报警合扣晃动,敲打夹持杆发出尖锐报警声,提醒护士以及输液患者,便于及时发现输液结束,起到了很好的报警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夹持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区域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区域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C区域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体、2-顶盖、3-夹持块、4-夹持杆、5-拉伸弹簧、6-报警合扣、7-顶部抵接块、8-顶部抵接弹簧、9-按压杆、10-缓冲弹簧、11-侧面抵接块、12-固定卡扣、13-复位弹簧、14-折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包括框体1,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顶盖2,框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夹持块3,夹持块3的上方连接有夹持杆4,夹持杆4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5,夹持杆4上连接报警合扣6,框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抵接块7,顶部抵接块7的下方连接有顶部抵接弹簧8,顶部抵接弹簧8上连接有按压杆9,框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弹簧10以及侧面抵接块11,框体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卡扣12,固定卡扣1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3。该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输液瓶放入框体1内,将输液瓶从固定卡扣12的下方伸入,通过夹持块3,将输液瓶的底部抵接在顶部抵接块7上,顶部抵接弹簧8被压缩折弯带动按压杆9变形下压,侧面抵接块11同步被压缩抵接,其侧面弧度与输液瓶弧度贴合,输液瓶被抵接在装置内部,牢牢固定,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固定安装输液瓶的目的,避免了传统输液瓶极易被碰撞摇晃的问题。该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在输液瓶被固定在装置内部后,病人开始输液,随着输液的逐渐进行,输液瓶自身的重量越来越轻,被输液瓶按压住的顶部抵接块7下方的顶部抵接弹簧8随之也逐渐开始回弹,顶部抵接块7开始推动输液瓶逐渐下降,输液瓶被侧面抵接块11以及夹持块3夹持不会瞬间跌落,输液瓶瓶身夹持在夹持块3内部,夹持杆4带动报警合扣6抵接在一起,随着输液的进行,输液瓶瓶身逐渐从夹持块3中下滑,直到输液结束,瓶身从夹持块3中跌落,跌到固定卡扣12中,夹持块3失去夹持物,在拉伸弹簧5的作用下,两个夹持块3瞬间夹持在一起,夹持杆4带动报警合扣6松开抵接,报警合扣6晃动,敲打夹持杆4发出尖锐报警声,提醒护士以及输液患者,便于及时发现输液结束,起到了很好的报警作用。夹持杆4为“L”型杆,设置有对称的两组,拉伸弹簧5安装于两根夹持杆4之间,报警合扣6位于夹持杆4的一端端头,为两组呈现对称,与夹持杆4之间为活动安装,侧面抵接块11设置为弧形,与输液瓶的圆柱形侧面保持重合,输液瓶瓶身被侧面抵接块11夹持住,夹持块3与固定卡扣12之间的距离大于输液瓶的长度,输液瓶从夹持块3中跌落下来后,瓶头正好能落入固定卡扣12中,瓶身也能离开夹持块3的夹持,报警合扣6在两对未抵接在一起时,与夹持杆4接触发出尖锐报警声,固定卡扣12呈现折弯状,为对称两对,其上设置有折钩14,且两对固定卡扣12的距离小于输液瓶的瓶身直径,确保能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顶盖(2),所述框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夹持块(3),所述夹持块(3)的上方连接有夹持杆(4),所述夹持杆(4)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5),所述夹持杆(4)上连接报警合扣(6),所述框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抵接块(7),所述顶部抵接块(7)的下方连接有顶部抵接弹簧(8),所述顶部抵接弹簧(8)上连接有按压杆(9),所述框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弹簧(10)以及侧面抵接块(11),所述框体(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卡扣(12),所述固定卡扣(1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的上方设置有顶盖(2),所述框体(1)内部的下方设置有夹持块(3),所述夹持块(3)的上方连接有夹持杆(4),所述夹持杆(4)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5),所述夹持杆(4)上连接报警合扣(6),所述框体(1)内部的上方设置有顶部抵接块(7),所述顶部抵接块(7)的下方连接有顶部抵接弹簧(8),所述顶部抵接弹簧(8)上连接有按压杆(9),所述框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缓冲弹簧(10)以及侧面抵接块(11),所述框体(1)的底部连接有固定卡扣(12),所述固定卡扣(12)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量变化的智慧输液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4)为“L”型杆,设置有对称的两组,拉伸弹簧(5)安装于两根夹持杆(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重量变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绡黠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强域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