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灌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39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肠灌洗装置,包括手持部、接污部和灌洗部;手持部为长20~50cm的硬质空心杆,其内部设置有电源和蠕动泵,杆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和正对蠕动泵的通孔,蠕动泵通过控制按键与电源电连接,通孔中插装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与蠕动泵的进水端无缝连接;接污部包括挡污件,挡污件呈碗状,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连接于硬质空心杆的端部,且其侧壁设置有排污口;灌洗部包括灌洗管和灌洗头,灌洗管一端与蠕动泵的出水端无缝连接,另一端经由可弯折的软管内部穿过挡污件,并伸出挡污件10~18cm,灌洗头连接于所述灌洗管端部。采用该结构的,可有效解决使用者不能自己操作直肠灌洗装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肠灌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直肠灌洗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人的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而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可见痔疮是肛肠疾病的“大户人家”,中国便秘发病率大概在5%-6%,部分高发地区可以达到17%。在全球中国的大肠癌死亡率第一,每年新发病例33.1万人,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有15.9万人。目前中国内地大肠癌发病率以4.71%逐年递增,远超2%的国际水平,中国人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白人为69.8岁,更趋年轻化,且中国底位直肠癌占比较高。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3位和第4位。全世界估算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136万和69万。2017年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居癌症谱的第4位和第2位,估算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13.5万和5.0万。据最新癌症统计信息,我国结直肠癌每年估算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为37.6万和19.1万。结直肠癌多以腺瘤开始,发展过程较长,如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予以去除,可以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结直肠癌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完全可达到治愈。可以说,结直肠癌是可防可治的肿瘤。肛门指检是肛肠科最重要的一种检查方法,经肛门直肠,可以检测出7cm左右的距离,约70%的直肠肿瘤可通过指检发现,通过指检,可以了解直肠的口径,括约肌的张力,直肠肛管有无痔疮、肛瘘以及新生物。随着现在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久坐、高脂高蛋白饮食、长期便秘、熬夜导致肠道毒素在体内堆积时间延长,导致直结肠癌的发病率和胃肠道疾病、皮肤疾病的患病率增高。而且,直肠是人体消化器官的垃圾集合处,消化后的残渣在此处聚集,形成人体内细菌毒素最佳的繁殖场所,若不能将消化残渣正常排出体外,则容易患内外痔疮、湿疹等疾病,使患者苦不堪言,因此需要进行灌肠。现有的灌肠器都需要外人帮助才能正常使用,不仅不利于隐私保护,而且操作麻烦,会对使用者带来一定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肠灌洗装置,以解决使用者不能自己操作直肠灌洗装置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直肠灌洗装置,包括手持部、接污部和灌洗部;手持部为长20~50cm的硬质空心杆,其内部设置有电源和蠕动泵,杆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和正对蠕动泵的通孔,蠕动泵通过控制按键与电源电连接,通孔中插装有进水软管,进水软管与蠕动泵的进水端无缝连接;接污部包括挡污件,挡污件呈碗状,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连接于硬质空心杆的端部,且其侧壁设置有排污口;灌洗部包括灌洗管和灌洗头,灌洗管一端与蠕动泵的出水端无缝连接,另一端经由可弯折的软管内部穿过挡污件,并伸出挡污件10~18cm,灌洗头连接于灌洗管端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电源和蠕动泵分别位于硬质空心杆的两端,挡污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连接于硬质空心杆设置有蠕动泵的一端。进一步,控制按键包括开关按钮和流量调节按钮。进一步,电源为蓄电池,其与设置于硬质空心杆的杆体上的USB充电口电连接;或者是电源为干电池。进一步,挡污件边缘设置有橡胶圈或U型外翻缘。进一步,排污口外侧设置有排污管。进一步,可弯折的软管为波纹管。进一步,灌洗管与蠕动泵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进一步,灌洗头的长度为2~8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的直肠灌洗装置具有手持部和灌洗部,手持部便于使用者把持,自己即可进行直肠灌洗操作,而且手持部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开关,可对清洗液的流量进行调节,适合不同人群使用。2.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挡污件,且在挡污件侧壁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外侧设置有排污管,可阻挡直肠灌洗后的污秽物,污秽物直接通过可阻挡直肠灌洗后的污秽物排除到排便其中,避免污秽物到处喷溅。3.本专利技术中挡污件与硬质空心杆通过可弯折的软管进行连接,可弯折的弯管能够对挡污件的角度进行调节,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其中,1、手持部;11、控制按键;111、开关按钮;112、流量调节按钮;12、电源;13、蠕动泵;14、通孔;15、进水软管;2、接污部;21、挡污件;22、排污口;23、排污管;3、灌洗部;31、灌洗管;32、灌洗头;33、单向阀;4、可弯折的软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对于有自主行为意识的一般人群可以自己操作完成的直肠灌洗方法,操作者可根据自己的感官实时调控流量,旨在为普通人群提供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肠道清洁方法,以预防直肠疾病的发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直肠灌洗装置,该灌洗装置包括手持部1、接污部2和灌洗部3。其中,手持部1为长20~50cm的硬质空心杆,其杆体采用不锈钢或塑料等硬质材料制成;在硬质空心杆的杆体内部设置有电源12和带流量调控系统的蠕动泵13,而且,为了便于硬质空心杆内部部件的布局与安装,本专利技术优先将电源12与蠕动泵13分别设置于硬质空心杆的两端;本专利技术中所用到的电源12可以为蓄电池,此时蓄电池与设置于硬质空心杆的杆体上的USB充电口电连接,电源12还可以为干电池,此时在硬质空心杆的杆体内设置有安装干电池的电池腔。硬质空心杆的杆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11和供进水软管15穿过的通孔14,控制按键11包括开关按钮111和流量调节按钮112,蠕动泵13通过这两个开关与电源12电连接,开关按钮111用于启动蠕动泵13,流量调节按钮112用于对流经蠕动泵13的水流流量进行调节;为了便于连接,通孔14最好正对蠕动泵13,此时,进水软管15一端从通孔14处穿入,并无缝连接于蠕动泵13的进水端,进水软管15的另一端与一次性输液装置连接,或者是直接置于敞口容器中,本专利技术中的进水软管15长1~3m,内径约0.1~1.5cm。接污部2用来承接直肠灌洗后的污秽物,其包括挡污件21,挡污件21呈碗状,用橡胶或塑料制成,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4连接于硬质空心杆的端部,可弯折的软管4为蛇形管或波纹管等,其一端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硬质空心杆相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与挡污件21相连接,与可以与挡污件21固定连接。挡污件21侧壁设置有排污口22,用于将挡污件21内部的污秽物排出,本专利技术为了在排出污秽物时,污秽物不到处乱溅,在排污口2的外侧设置有排污管23,排污管23还可以作为把手,在使用过程中,方便把持。另外,为提高与人体的贴和度和感官舒适度,在挡污件21边缘设置有橡胶圈或U型外翻缘。灌洗部3包括灌洗管31和灌洗头32,灌洗管31采用乳胶制成,其管体位于可弯折的软管4内部,一端与蠕动泵13的出水端无缝连接,另一端穿过挡污件21,其伸出挡污件21的长度为10~18cm,而且灌洗管31与挡污件21的接触部位经过防水处理,以防止污秽物从缝隙中漏出。灌洗头32呈圆柱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接污部(2)和灌洗部(3);所述手持部为长20~50cm的硬质空心杆,其内部设置有电源(12)和蠕动泵(13),杆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11)和正对蠕动泵(13)的通孔(14),所述蠕动泵(13)通过控制按键(11)与所述电源(12)电连接,所述通孔(14)中插装有进水软管(15),所述进水软管(15)与蠕动泵(13)的进水端无缝连接;所述接污部(2)包括挡污件(21),所述挡污件(21)呈碗状,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4)连接于所述硬质空心杆的端部,且其侧壁设置有排污口(22);所述灌洗部(3)包括灌洗管(31)和灌洗头(32),所述灌洗管(31)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3)的出水端无缝连接,另一端经由可弯折的软管(4)内部穿过所述挡污件(21),并伸出挡污件(21)10~18cm,所述灌洗头(32)连接于所述灌洗管(31)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持部(1)、接污部(2)和灌洗部(3);所述手持部为长20~50cm的硬质空心杆,其内部设置有电源(12)和蠕动泵(13),杆体上设置有控制按键(11)和正对蠕动泵(13)的通孔(14),所述蠕动泵(13)通过控制按键(11)与所述电源(12)电连接,所述通孔(14)中插装有进水软管(15),所述进水软管(15)与蠕动泵(13)的进水端无缝连接;所述接污部(2)包括挡污件(21),所述挡污件(21)呈碗状,其通过可弯折的软管(4)连接于所述硬质空心杆的端部,且其侧壁设置有排污口(22);所述灌洗部(3)包括灌洗管(31)和灌洗头(32),所述灌洗管(31)一端与所述蠕动泵(13)的出水端无缝连接,另一端经由可弯折的软管(4)内部穿过所述挡污件(21),并伸出挡污件(21)10~18cm,所述灌洗头(32)连接于所述灌洗管(31)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12)和蠕动泵(13)分别位于所述硬质空心杆的两端,所述挡污件(21)通过可弯折的软管(4)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梅尹立雪谢盛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