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31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3
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和自动运针结构,皮肤揪起结构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的封闭腔,自动运针结构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中空筒体远离圆形开口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移动活塞体将中空筒体内封闭形成活塞腔,在移动活塞体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的刺穴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气动系统中空气压缩机向储气罐内注入压缩空气时,超出储气罐的气压阀设定气压,多余的气体会排入到缓冲罐内,进而将缓冲罐内的压缩空气挤出进入到中空筒体内驱动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移动,完成旋转施针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神经科疾病治疗中的针灸理疗,具体的说是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神经疾病治疗时,很多神经科疾病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费用及副作用较大,一般在临床中选用针灸治疗为主。大量临床与实验证明,针刺对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脑水肿程度,减少梗死体积。针刺还能起到抑制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以及提高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作用,同时针灸治疗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神经促通手段,人体穴位周围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及各种感受器分布,针灸治疗能强烈、规律的刺激本体感受器并产生大量神经冲动传入信息,从而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同时,电针灸治疗也可促进受损神经元及神经缺损功能恢复,进一步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在临床针灸中,一名合格的针灸医师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所以导致各医院神经科的针灸医师严重不足。在临床试验证明,在治疗特定的神经疾病时,实际临床针灸治疗刺激的穴位和施针手法是基本一致的,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并不需要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实时监控调整,但是若用针灸学徒进行施针的话,不仅考验学徒的心理素质,而且绝大多数的患者也拒绝学徒施针治疗。基于此,很有必要开发一款能够在一般情况下代替医师施针进行针灸的仪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即为提供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针灸装置能够在治疗神经科部分疾病时,代替针灸医师对患者进行施针,只需要提前由针灸医师设定好参数即可,大大减轻了针灸医师的工作强度,而且经过实验证明,与人工施针相比,两者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所述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和自动运针结构,其中,所述皮肤揪起结构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的封闭腔,所述自动运针结构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该中空筒体的轴向与圆形开口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中空筒体远离圆形开口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所述移动活塞体将中空筒体内封闭形成活塞腔,在移动活塞体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的刺穴针;所述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预装满空气的储气罐和预装满空气的缓冲罐,其中,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气管与封闭腔内连接,压缩气体出口与储气罐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罐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Ⅰ控制,且该气压阀Ⅰ通过第二气管与缓冲罐的进气口连接,缓冲罐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Ⅱ控制,且该气压阀Ⅱ通过第三气管与活塞腔连通;在将圆形开口紧贴穴位皮肤时,通过空气压缩机抽取封闭腔内的空气,使穴位皮肤通过圆形开口被揪起进入封闭腔,且抽取的空气依次经过储气罐和缓冲罐的置换和放大后,送入到活塞腔内,从而驱动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上的刺穴针旋转刺入吸入封闭腔内的穴位皮肤内完成施针过程。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封闭腔由半球形支撑架板和设置在其开口处的圆形板围成,所述圆形开口设置在圆形板的中心处,且圆形板从边缘向中心逐渐下凹,其中心最低点与支撑架板的边缘平齐,从而在支撑架板边缘和圆形板边缘之间形成环形卡台,该环形卡台在穴位皮肤被吸入圆形开口内时,形成对于自动运针结构的稳固支撑。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皮肤揪起结构还包括处于封闭腔外围的半球状吸附皮瓦,该半球状吸附皮瓦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其底部超出形成封闭腔的部件,并与其之间形成半封闭的吸附腔,该吸附腔也通过第一气管与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入口连通,从而使空气压缩机在吸取封闭腔内空气的同时,也吸取吸附腔内的空气,进而使半球状吸附皮瓦与皮肤完成吸附固定。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空筒体远离圆形开口的一端由与其螺纹配合的可打开密封塞封闭,从而实现对中空筒体内部螺旋的润滑保养。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中空筒体嵌套在一固定柱的贯穿孔内,且两者之间由至少两根定位销固定,固定柱与形成封闭腔的部件固定连接,从而使中空筒体可取下更换刺穴针。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自动运针结构上具有抽吸气通道Ⅰ和抽吸气通道Ⅱ,其中,抽吸气通道Ⅰ的一端与封闭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气管连通,抽吸气通道Ⅱ的一端与活塞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三气管连通,且第一气管和第三气管均被一包覆软管包裹在其内。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刺穴针通过一针座设置在移动活塞体上,该针座包括中间具有圆柱形空腔的壳体和对称设置且能够合并成一个圆柱形的两半夹持体,这两半夹持体通过若干环绕圆柱形空腔内壁设置的压缩弹簧固定在圆柱形空腔内,并依靠压缩弹簧的弹力将刺穴针的尾部夹持固定。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沿刺穴针的针体方向,环绕所述圆柱形空腔的内壁设置有两圈的环切槽,所述压缩弹簧沿环切槽设置,两个环切槽之间的圆柱形空腔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定位结构,每一组定位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水平定位孔和滑动设置在水平定位孔内的销轴,且两个销轴分别固定在两半夹持体上,以引导夹持体做水平移动;在两半夹持体上朝向圆形开口的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拉动销,以通过向相反方向拽动两个拉动销来使压缩弹簧收缩,进而将刺穴针的尾部放入两半夹持体之间进行夹持固定。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刺穴针为与电针治疗仪连接的电针,包括表面涂覆绝缘层的电针体,且电针体的一端延伸凸出绝缘层形成针尖,与针尖相对的尾部通过连接线与电针治疗仪连通。作为上述针灸装置的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电针体的尾部对称设置有凸起的翼片,且电针体的尾部通过一针座设置在移动活塞体上,该针座包括中间具有圆柱形空腔的壳体和对称设置且能够合并成一个圆柱形的两半夹持体,这两半夹持体通过若干环绕圆柱形空腔内壁设置的压缩弹簧固定在圆柱形空腔内,并依靠压缩弹簧的弹力将电针体的尾部夹持固定,在两半夹持体上对称设置有与翼片配合的切槽,从而在将电针体固定的同时,防止其转动;在两半夹持体内对称设置有与电针治疗仪的连接线导通的导电片,且在两半夹持体将电针体尾部夹持固定时,导电片将电流传递给电针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气动系统来驱动中空筒体内的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移动,由于移动活塞体上设置刺穴针,从而实现了旋转施针;而气动系统的核心是预装满空气的储气罐和预装满空气的缓冲罐,当空气压缩机向储气罐内注入压缩空气时,超出了储气罐的气压阀设定气压,多余的气体会排入到缓冲罐内,进而将缓冲罐内的压缩空气挤出进入到中空筒体内驱动移动活塞体边旋转边移动,完成施针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调试储气罐和缓冲罐、中空筒体三者的体积比,以及设计调试储气罐和缓冲罐上气压阀的设定压力,来实现移动活塞体的定量定速移动;由于空气压缩机时抽取封闭腔内的空气,这样就能够使封闭腔的圆形开口将穴位皮肤吸入到封闭腔内,在起到类似拔罐效果的同时,促进穴位及其周边血液流动,而且也便于刺穴针的刺入;2)本专利技术的封闭腔是由半球形支撑架板和圆形板围成,而且圆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2)和自动运针结构(1),其中,所述皮肤揪起结构(2)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204)的封闭腔(203),所述自动运针结构(1)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101),该中空筒体(101)的轴向与圆形开口(204)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中空筒体(101)远离圆形开口(204)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103),所述移动活塞体(103)将中空筒体(101)内封闭形成活塞腔(104),在移动活塞体(103)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204)的刺穴针(3);/n所述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5)、预装满空气的储气罐(6)和预装满空气的缓冲罐(7),其中,空气压缩机(5)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气管与封闭腔(203)内连接,压缩气体出口与储气罐(6)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罐(6)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Ⅰ控制,且该气压阀Ⅰ通过第二气管与缓冲罐(7)的进气口连接,缓冲罐(7)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Ⅱ控制,且该气压阀Ⅱ通过第三气管与活塞腔(104)连通;在将圆形开口(204)紧贴穴位皮肤时,通过空气压缩机(5)抽取封闭腔(203)内的空气,使穴位皮肤通过圆形开口(204)被揪起进入封闭腔(203),且抽取的空气依次经过储气罐(6)和缓冲罐(7)的置换和放大后,送入到活塞腔(104)内,从而驱动移动活塞体(103)边旋转边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上的刺穴针(3)旋转刺入吸入封闭腔(203)内的穴位皮肤内完成施针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针灸单元和与针灸单元配合揪起皮肤便于施针的气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灸单元包括皮肤揪起结构(2)和自动运针结构(1),其中,所述皮肤揪起结构(2)包括具有一圆形开口(204)的封闭腔(203),所述自动运针结构(1)包括一内壁具有内螺旋的中空筒体(101),该中空筒体(101)的轴向与圆形开口(204)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中空筒体(101)远离圆形开口(204)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其内表面的内螺旋配合的移动活塞体(103),所述移动活塞体(103)将中空筒体(101)内封闭形成活塞腔(104),在移动活塞体(103)上设置有朝向圆形开口(204)的刺穴针(3);
所述气动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5)、预装满空气的储气罐(6)和预装满空气的缓冲罐(7),其中,空气压缩机(5)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气管与封闭腔(203)内连接,压缩气体出口与储气罐(6)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罐(6)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Ⅰ控制,且该气压阀Ⅰ通过第二气管与缓冲罐(7)的进气口连接,缓冲罐(7)的排气口由气压阀Ⅱ控制,且该气压阀Ⅱ通过第三气管与活塞腔(104)连通;在将圆形开口(204)紧贴穴位皮肤时,通过空气压缩机(5)抽取封闭腔(203)内的空气,使穴位皮肤通过圆形开口(204)被揪起进入封闭腔(203),且抽取的空气依次经过储气罐(6)和缓冲罐(7)的置换和放大后,送入到活塞腔(104)内,从而驱动移动活塞体(103)边旋转边向下运动,进而使其上的刺穴针(3)旋转刺入吸入封闭腔(203)内的穴位皮肤内完成施针过程。


2.所述预装满空气是指,在储气罐6或缓冲罐7的排气口上设置气压阀,其内的空气压力与气压阀的压力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外界继续向内部送入气体的话,就会从排气口排出,从而使其内气压保持与气压阀的限定值相同;
在缓冲罐7的排气口和活塞腔104之间的第三气管上设置有三通阀,该三通阀相对的两个接口连接在第三气管上,另一个接口连接另一个空气压缩机的气体入口,在施针完毕后,通过打开空气压缩机,使其将活塞腔104内的气体抽出,并在抽取气体过程中,移动活塞体103带动刺穴针3边旋转边上升到初始位置;当然,还可以在中空筒体101上设置另外的排气管路,在施针完毕后抽出其内空气,并在抽取空气的过程中,使移动活塞体103带动刺穴针3边旋转边上升。


3.在连接空气压缩机5的气体入口和储气罐6进气口的第一气管上设置有手控阀,在施针完毕后,通过打开该手控阀,使外部空气进入到封闭腔203内,进而使穴位皮肤从圆形开口204内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腔(203)由半球形支撑架板(201)和设置在其开口处的圆形板(202)围成,所述圆形开口(204)设置在圆形板(202)的中心处,且圆形板(202)从边缘向中心逐渐下凹,其中心最低点与支撑架板(201)的边缘平齐,从而在支撑架板(201)边缘和圆形板(202)边缘之间形成环形卡台,该环形卡台在穴位皮肤被吸入圆形开口(204)内时,形成对于自动运针结构(1)的稳固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揪起结构(2)还包括处于封闭腔(203)外围的半球状吸附皮瓦(205),该半球状吸附皮瓦(205)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其底部超出形成封闭腔(203)的部件,并与其之间形成半封闭的吸附腔(206),该吸附腔(206)也通过第一气管与空气压缩机(5)的气体入口连通,从而使空气压缩机(5)在吸取封闭腔(203)内空气的同时,也吸取吸附腔(206)内的空气,进而使半球状吸附皮瓦(205)与皮肤完成吸附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揪起式穴位针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筒体(101)远离圆形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冰瑶梁丽君蒙梦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