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19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涉及气溶胶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S1、用户通过出雾口进行抽吸,外界空气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气溶胶发生装置预设的阈值时,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开启;或/和,用户开启供气装置和发热装置,供气装置向气溶胶发生装置内通入气体;S2、发热装置对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与外界空气或/和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气溶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不仅可以通过抽吸的方式产生气溶胶,而且用户也可以不用抽吸,利用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产生气溶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用不同的工作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生产
,具体讲是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日益关注,人们都意识到烟草对人们身体是有很大危害的,因此,产生了称为“电子烟”的产品。电子烟又名虚拟香烟、电子雾化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仿真香烟电子产品,其主要是通过雾化烟油,从而产生“烟雾”,电子烟相较于传统香烟而言,除了有相近的外观及味道,其甚至比一般传统香烟的口味更多。但电子烟烟液或烟油中不含有尼古丁或焦油等有害物质,当香烟消费者抽吸这种电子烟时,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摄入,又可以满足人们的抽烟习惯,成为戒烟用品或香烟的代用品。此外,电子烟通过烟油被雾化,将含有烟油和香精的溶液雾化成微粒,通过肺部吸收,同时吐出模拟烟雾,而不含香烟中的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也不会产生二手烟,亦不会弥漫或缭绕在密闭空间中,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群使用电子烟来替代传统香烟。电子烟中实际就是一个雾化装置,即气溶胶产生装置,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一般是通过在气流通道内靠近进气孔处设置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抽吸动作而控制电子烟的开/关,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至少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第一是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灵敏度不高,需要用户较为用力抽吸,使得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流动引起气压变化,传感器才能检测到。第二,现有技术中由于发热件位于气流通道内且传感器位于发热件和进气孔之间,使得用户的抽吸会受到发热件的阻碍,用户抽吸会较累。第三,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只能采用抽吸的方式来产生气流,不能自动产生气流,限制了应用范围。第四,现有技术中的雾化装置的出雾口是水平设置,从而只能水平出雾,使用角度受限。第五,加热装置与烟油等气溶胶基质不直接接触,加热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雾化装置产生气溶胶的方法单一,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应用范围窄。中国专利CN109330031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包括雾化组件、电池组件、控制器以及气压传感器等。中国专利CN105935155A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包括发热件、传感器以及气流通道,发热件设置在气流通道中。以上两个专利产生气溶胶的方法就是通过传感器来检测用户的抽吸动作而控制电子烟的开/关,并且只能通过抽吸的方式来产生气流,不能自动产生气流。中国专利CN106213586A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方法,该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和至少两个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导电体,还包括气溶胶基质和填充于壳体的内部多个导电颗粒,导电体与至少一个导电颗粒接触,气溶胶基质与导电颗粒接触,该专利通过该气溶胶生成装置生成气溶胶的方法包括在导电体上加载电压,产生通过多个导电颗粒的电流,导电颗粒发热并利用散发的热量将气溶胶基质加热雾化为气溶胶,该专利需要在气溶胶生成装置安装多个导电颗粒,生产过程较繁琐,并且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户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上的出雾口进行抽吸,使得外界空气通过气体进口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气溶胶发生装置预设的阈值时,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开启;或/和,用户开启供气装置和发热装置,通过供气装置向气溶胶发生装置内通入气体;S2、通过发热装置对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与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外界空气或/和通过供气装置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气溶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二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第二控制装置预设的阈值时,第二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开启。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用户通过设置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第一控制装置开启供气装置和发热装置。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气溶胶发生基质设置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空腔内,发热装置设置在空腔内,通过设置在空腔内的发热装置对空腔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一气流通道1和第二气流通道,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的进气端均与气体进口连通,出气端均与空腔连通;供气装置设置在第一气流通道内,第一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以及供气装置连接,第二控制装置与发热装置连接;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设置在气体进口处的第二控制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第二控制装置预设的阈值时,第二控制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开启;或/和,用户通过第一控制装置开启供气装置和发热装置,供气装置向空腔内通入气体。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能够监测进入所述壳体内的气体流量或/和气压数据并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控制装置根据接收的气体流量或/和气压数据能够调节所述供气装置的供气量。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或第二控制装置能够监测所述空腔内剩余气溶胶发生基质的使用时长;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或第二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所述发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设置有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与外界进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能够将运行数据通过所述通信模块传输至外界,并能够接收和执行外界的控制指令。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还设置有供电装置和气体净化装置,供电装置与发热装置连接,气体净化装置的进气端与气体进口连通,出气端与所述空腔连通;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第二控制装置预设的阈值时,第二控制装置自动控制供电装置向发热装置提供电源以及自动控制气体净化装置开启;或/和,用户通过第一控制装置控制供电装置向供气装置和发热装置提供电源,以及控制气体净化装置开启;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空气经过气体净化装置净化处理,经净化处理的空气进入空腔;所述步骤S2中,发热装置通电后产生高温,对空腔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设置有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连通的混合气流通道,混合气流通道设置在空腔内,混合气流通道的侧壁上具有通孔,发热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混合气流通道内,另一端贯穿通孔设置在空腔内;发热装置上设置有用于吸附气溶胶发生基质的吸附载体,吸附载体的一端设置在混合气流通道内,另一端设置在空腔内且与气溶胶发生基质接触;通过发热装置对吸附载体上所吸附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通过混合气流通道侧壁上的通孔进入混合气流通道与从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内进入混合气流通道的空气进行混合,形成气溶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用户通过设置在气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用户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上的出雾口(16)进行抽吸,使得外界空气通过气体进口(12)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气溶胶发生装置预设的阈值时,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20)开启;/n或/和,用户开启供气装置(30)和发热装置(20),通过供气装置(30)向气溶胶发生装置内通入气体;/nS2、通过发热装置(20)对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与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外界空气或/和通过供气装置(30)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气溶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通过气溶胶发生装置上的出雾口(16)进行抽吸,使得外界空气通过气体进口(12)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气溶胶发生装置预设的阈值时,气溶胶发生装置自动控制发热装置(20)开启;
或/和,用户开启供气装置(30)和发热装置(20),通过供气装置(30)向气溶胶发生装置内通入气体;
S2、通过发热装置(20)对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雾化后的气溶胶与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外界空气或/和通过供气装置(30)进入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形成气溶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二控制装置(50)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第二控制装置(50)预设的阈值时,第二控制装置(50)自动控制发热装置(20)开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用户通过设置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第一控制装置(40)开启供气装置(30)和发热装置(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气溶胶发生基质设置在气溶胶发生装置内的空腔(11)内,发热装置(20)设置在空腔(11)内,通过设置在空腔(11)内的发热装置(20)对空腔(11)内的气溶胶发生基质加热雾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气溶胶发生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控制装置(40)、第二控制装置(50)、第一气流通道(13)和第二气流通道(14),第一气流通道(13)和第二气流通道(14)的进气端均与气体进口(12)连通,出气端均与空腔(11)连通;供气装置(30)设置在第一气流通道(13)内,第一控制装置(40)与发热装置(20)以及供气装置(30)连接,第二控制装置(50)与发热装置(20)连接;
气溶胶发生装置通过设置在气体进口(12)处的第二控制装置(50)自动检测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小,当进入的空气流量或/和气压大于第二控制装置(50)预设的阈值时,第二控制装置(50)自动控制发热装置(20)开启;
或/和,用户通过第一控制装置(40)开启供气装置(30)和发热装置(20),供气装置(30)向空腔(11)内通入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溶胶产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二控制装置(50)和所述第一控制装置(40)连接,第二控制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亮张亮盛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育康清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