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8117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稻田泥鳅混养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养殖方法投料不灵活,影响养殖产量的问题提出本方案。在田埂的内侧四周挖设养殖沟,在田埂靠近养殖沟的侧壁上铺设防逃逸网;所述田埂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防逃逸网分别与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的端口位置贴合。所述防逃逸网下端埋入地下,上端安装旋转式的防鸟网;在所述养殖沟内均匀间隔放置投料口开度可调的投料框。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能够防止泥鳅逃跑或被鸟儿捕食。方便投料,能够减少投料次数。在球型底座的外壁上设有调节罩,旋转调节罩可以调节第一出料口的直径,从而满足不同直径饲料的投放需要,使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稻田泥鳅混养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泥鳅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水产品,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既是美味佳肴,更具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稻田套养泥鳅,泥鳅可以吃稻田的水生昆虫及害虫、水稻穗掉下的花粉,适当减少饲料摄入量,同时减少水稻病虫害,水稻不使用农药,泥鳅的排泄物又可以给水稻提供营养,这样可以生产出无公害水稻和泥鳅产品。这种生态套养模式既不减少水稻产量,还能每亩增收优质商品泥鳅,达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大,每年水稻种面积达17亿亩以上,广泛运用稻田套养泥鳅模式,增收效益相当巨大。现有技术中水稻套养泥鳅的方法优质泥鳅的产量较低,亩产优质泥鳅仅108.2kg,收益率不够高,且现有的投料装置结构繁琐,不适用于稻田泥鳅养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包括:S1、稻土处理的步骤;S2、挖沟布网的步骤;S3、放养预备的步骤;S4、选泥鳅苗的步骤;S5、投喂饲料的步骤;S6、收获捕捞的步骤;所述步骤S2具体为:在田埂的内侧四周挖设养殖沟,在田埂靠近养殖沟的侧壁上铺设防逃逸网;所述田埂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防逃逸网分别与进水口、排水口和溢水口的端口位置贴合。所述防逃逸网下端埋入地下,上端安装旋转式的防鸟网;所述步骤S3为在所述养殖沟内均匀间隔放置投料口开度可调的投料框。所述防鸟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杆,铰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与支撑轴活动连接;支撑轴固定连接防逃逸网的上端;套管远离铰接杆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投料框包括固定柱、活动板和盛料篓;盛料篓与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贯穿活动板;所述固定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固定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活动板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固定柱活动连接;活动板的中心开设有投料口,投料口边缘与盛料篓的上端固定连接;投料口的两侧开设有弧形槽,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所述盛料篓的下端连接有球型底座,球型底座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球型底座的外壁上套有调节罩,调节罩内底的中心位置上固定连接有转柱,转柱贯穿球型底座;调节罩的下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调节罩上端的侧壁上对称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上端贯穿弧形槽,并啮合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步骤S1通过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吸附稻田杂质,把稻田内重金属离子吸附;所述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由碳粉、干海藻粉、柠檬酸、矿物质粉、氧化剂和絮凝剂按照1:1:1:1:1: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所述步骤S3在水稻插秧5天后,向养殖沟内泼洒豆浆或氨基酸肥,培养5-7天;在养殖沟内每间隔3-5m放置一所述投料框,投料框内放入2-3斤泥鳅专用料。所述步骤S5在投放泥鳅苗之后的第一周内,每3天向投料框内投一次2-3斤泥鳅专用料,以后逐步减少投料框的数量,同时逐步增加投料框内的饵料;最后将鳅种引导到相对固定的养殖沟;养殖一个月后,每隔1~2天投喂1次;每隔15-20天,向养殖沟内投放一次酵母菌、EM菌。所述步骤S6从放养泥鳅3个月后,泥鳅只要平均长到10cm长的时候就进行捕捞;逐渐降低稻田中的水位,并在养殖沟内挖设深沟,迫使泥鳅集中到深沟中;傍晚时,在深沟中放置捕鳝笼,捕捉泥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稻田的一周挖设养殖沟,将水稻和泥鳅混养,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在养殖前,通过防逃逸网和防鸟网能够防止泥鳅逃跑或被鸟儿捕食的情况发生。且防鸟网可以绕支撑轴旋转,能够开启防鸟网,方便投料。另外通过投料框为泥鳅投料,能够减少投料次数。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泡沫板漂浮在水表面,跟随水位上下移动。综合改进后,优质泥鳅亩产可以达到134.8kg。另外在球型底座的外壁上设有调节罩,旋转调节罩可以调节第一出料口的直径,从而满足不同直径饲料的投放需要,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稻田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防逃逸网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投料框结构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活动板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的盛料篓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方法的的调节罩结构图。图中:1、稻田;2、田埂;21、进水口;22、排水口;23、溢水口;3、养殖沟;4、防逃逸网;41、支撑轴;42、防鸟网;421、铰接杆;422、套管;423、缺口;5、投料框;51、固定柱;511、定位块;512、限位块;52、活动板;521、导向孔;522、投料口;523、弧形槽;524、泡沫板;53、盛料篓;531、球型底座;532、第一出料口;533、调节罩;5331、转柱;5332、第二出料口;5333、支撑架;5334、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稻土处理:选择水源充足,保水性好,生态环境良好,周围无污染源,水量充沛的稻田1。对稻田1进行35-50cm翻耕并施肥,用生石灰对稻田1进行杀毒。同时通过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吸附稻田1杂质,把稻田1内重金属离子吸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由碳粉、干海藻粉、柠檬酸、矿物质粉、氧化剂和絮凝剂按照1:1:1:1:1: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通过重金属吸附剂去除稻田1内的重金属,提高稻田1的土质和泥鳅的养殖环境。S2、挖沟布网:加高加宽田埂2,在田埂2的内侧四周挖设养殖沟3。在田埂2靠近养殖沟3的侧壁上铺设防逃逸网4。田埂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防逃逸网4分别与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的端口位置贴合,起到栏栅的作用。防逃逸网4下端埋入地下10-15cm,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轴41。支撑轴41上铰连接有防鸟网42。防鸟网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杆421。铰接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22。套管422与支撑轴41活动连接。套管422远离铰接杆42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423。通过缺口423可以安装套管422和支撑轴41,方便对防鸟网42进行拆装。同时防鸟网42可以绕支撑轴41旋转,能够开启防鸟网42,方便投料。防鸟网42的两端通过搭接的方式连接。S3、放养预备:在水稻插秧5天后,向养殖沟3内泼洒豆浆或氨基酸肥。培养5-7天,泥鳅喜欢的水生物能够加快繁殖。在养殖沟3内每间隔3-5m放置一投料框5。投料框5内放入2-3斤泥鳅专用料。投料框5包括固定柱51、活动板52和盛料篓53。盛料篓53与活动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51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包括:S1、稻土处理的步骤;S2、挖沟布网的步骤;S3、放养预备的步骤;S4、选泥鳅苗的步骤;S5、投喂饲料的步骤;S6、收获捕捞的步骤;/n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在田埂(2)的内侧四周挖设养殖沟(3),在田埂(2)靠近养殖沟(3)的侧壁上铺设防逃逸网(4);所述田埂(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防逃逸网(4)分别与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的端口位置贴合。所述防逃逸网(4)下端埋入地下,上端安装旋转式的防鸟网(42);/n所述步骤S3为在所述养殖沟(3)内均匀间隔放置投料口开度可调的投料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包括:S1、稻土处理的步骤;S2、挖沟布网的步骤;S3、放养预备的步骤;S4、选泥鳅苗的步骤;S5、投喂饲料的步骤;S6、收获捕捞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在田埂(2)的内侧四周挖设养殖沟(3),在田埂(2)靠近养殖沟(3)的侧壁上铺设防逃逸网(4);所述田埂(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防逃逸网(4)分别与进水口(21)、排水口(22)和溢水口(23)的端口位置贴合。所述防逃逸网(4)下端埋入地下,上端安装旋转式的防鸟网(42);
所述步骤S3为在所述养殖沟(3)内均匀间隔放置投料口开度可调的投料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鸟网(4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铰接杆(421),铰接杆(4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422),套管(422)与支撑轴(41)活动连接;支撑轴(41)固定连接防逃逸网(4)的上端;套管(422)远离铰接杆(421)的一侧开设有缺口(4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泥鳅稻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框(5)包括固定柱(51)、活动板(52)和盛料篓(53);盛料篓(53)与活动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固定柱(51)贯穿活动板(52);所述固定柱(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11),固定柱(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2);所述活动板(52)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导向孔(521),导向孔(521)与固定柱(51)活动连接;活动板(52)的中心开设有投料口(522),投料口(522)边缘与盛料篓(53)的上端固定连接;投料口(522)的两侧开设有弧形槽(523),活动板(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泡沫板(524);所述盛料篓(53)的下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武刚米海峰张璐李宝圣文远红陈文典尹恒
申请(专利权)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通威饲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