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8088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往复式割刀,以及与所述往复式割刀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还安装有位于往复式割刀上方且沿收获机宽度方向延伸的链条Ⅱ,所述链条Ⅱ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连接,链条Ⅱ的外侧面固设有拨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完成大蒜蒜秧喂入、切割与抛离的任务,效率高,漏割率低;通过金属护头和保护罩实现了分秧,通过导秧条和导条皮带实现了对蒜秧的引导喂入,利用链条Ⅱ在向设备一侧拨动蒜秧的同时拨动拨轮转动,实现了减少驱动数量,降低成本的目的,使结构布置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
技术介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大蒜收获面积为1705.6万亩,产量为1405万吨。其中,我国大蒜收获面积为955.9万亩,产量为1058万吨,占全球75%,涉及蒜农500多万户,目前我国大蒜收获机械化程度低,而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蒜秧切割成为一项繁重的任务,我国各地种植模式不统一,株距行距存在差异,大蒜收获的季节性要求高,抽薹过深或者收获季节过晚,都会造成蒜秧的大片倒伏,影响大蒜的收获质量,因此设计一台可以高效作业的切割装置是大蒜机械化进程的迫切要求。申请号为201811325542.0的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大蒜联合收获机上对行收获的一种对齐切秧装置,可对有效夹持的大蒜进行切秧处理,目前市场上也大多采用对行夹持后置切割的收获方式,但是针对因种植农艺不同和受季节或抽薹加工不合理造成倒伏现象的大蒜无法实现有效的夹持切秧收获,是造成大蒜收获机械的田间适应性差和损失率高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019)、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往复式割刀,以及与所述往复式割刀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还安装有位于往复式割刀上方且沿收获机宽度方向延伸的链条Ⅱ(1021),所述链条Ⅱ(1021)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连接,链条Ⅱ的外侧面固设有拨齿(10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019)、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往复式割刀,以及与所述往复式割刀连接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支撑架上还安装有位于往复式割刀上方且沿收获机宽度方向延伸的链条Ⅱ(1021),所述链条Ⅱ(1021)与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传动连接,链条Ⅱ的外侧面固设有拨齿(10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固接有向前延伸的若干保护罩(1029),各保护罩(1029)沿横向间隔分布,相邻保护罩之间形成蒜秧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护罩的前端固设有金属护头(1030),所述金属护头的前端为尖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上轴接有与链条Ⅱ的拨齿(1023)啮合的拨轮(1024),所述拨轮的轮轴上固设有皮带轮Ⅰ(1026),保护罩上还轴接有通过导条皮带(1025)与所述皮带轮Ⅰ(1026)传动连接的皮带轮Ⅱ(1027),所述导条皮带上固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且沿周向分布的若干导秧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蒜收获机的快速切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上还固接有伸至导秧棒回程侧的导秧条(1033),所述导秧条(1033)具有弧度且弧形的外侧面朝向拨齿(1023)所在侧,导秧条(1033)伸出保护罩的距离大于导秧棒伸出保护罩的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广民侯加林李超姜中亚牛子孺李天华吴彦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金乡县通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