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808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该技术方案采用了全新构造的脱粒元件,并改进了其分布结构和固定模式。具体来看,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带有连接板的推压脱粒片插接在槽型安装座中,通过圆头螺栓及配套通孔将二者加以紧固,槽型安装座下端设方形连接部,利用其与滚筒上的方孔插接配合,方形连接部下端具有外螺纹部,利用螺母及垫圈将其紧固在滚筒表面,从而将推压脱粒片以特定角度固定在滚筒外周。推压脱粒片呈弹性结构且外周均为圆角,可有效缓解对籽粒的机械性损伤。推压脱粒片外沿位于与滚筒同心的圆周上,有利于保证一致的脱粒间隙;内沿沿连接处向外逐渐远离滚筒表面,降低推压脱粒片沿长度方向的刚度,提高其变形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玉米脱粒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
技术介绍
在大豆、玉米、水稻等谷物的加工产业中,脱粒是一切深加工手段的必要前提;以玉米为例,将玉米籽粒从芯棒上碾压下来进行玉米粉加工的工艺自古有之。近代以来,随着机械工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机械化的玉米脱粒装置。玉米脱粒机主要由滚筒、凹板、筛子、风扇、喂料斗、籽粒滑板、螺旋导杆等组成。玉米穗通过喂料斗进入滚筒,在高速回转滚筒的冲击和玉米穗、滚筒、凹板的相互作用下被脱粒。脱下的籽粒及细小混杂物大部分通过凹板孔,由风扇进行气流清选。轻混杂物从排杂口吹出,籽粒由籽粒滑板滑出机外。穗轴则沿滚筒轴向往后移动,由轴端的出口经振动筛子表面排出机外,夹带在穗轴中的部分籽粒经筛孔漏下并进入籽粒滑板滑出机外。由此可见,滚筒在转动状态下对玉米穗产生的冲击、挤压、摩擦是实现脱粒的直接机械作用。现有技术中,为保证上述冲击、挤压、摩擦等作用,需要在滚筒表面开设沟槽或固定凸出体,目前,此类结构均为硬性构造,在与玉米接触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籽粒破碎,对成品收率具有严重影响。那么,能否采用弹性结构缓解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尚无可以借鉴的现有技术;更为重要的,在缓解硬性冲击的同时,如何不影响脱粒效率,也是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脱粒滚筒容易因硬性碰撞而对籽粒造成机械性损伤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在缓解滚筒对籽粒机械性损伤的同时,如何确保较高的脱粒效率。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包括滚筒和脱粒元件,其中,滚筒包括相互接续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第二区段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区段长度的3倍;脱粒元件包括槽型安装座,第一通孔,方形连接部,外螺纹部,连接板,第二通孔,推压脱粒片,圆头螺栓,其中,在槽型安装座的侧端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方形连接部固定连接在槽型安装座的下端,在方形连接部的下端具有外螺纹部,在连接板上具有贯通的第二通孔,在连接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推压脱粒片,连接板插接在槽型安装座中,圆头螺栓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将连接板与槽型安装座加以固定;在滚筒上开设有方孔,方形连接部位于方孔中,槽型安装座位于滚筒的外表面上,螺母与外螺纹部丝接固定,在螺母与滚筒之间垫置有垫圈;脱粒元件在滚筒上沿螺旋线分布,在第一区段上,所述螺旋线的螺旋角为32~38°,在第二区段上,所述螺旋线的螺旋角为15~22°。作为优选,第二区段的长度为第一区段长度的3~5倍。作为优选,推压脱粒片的边缘轮廓线均为弧线,且相互相切。作为优选,圆头螺栓的圆头部,朝向滚筒的旋转方向。作为优选,连接板的顶端高出槽型安装座顶端12~16mm。作为优选,推压脱粒片为弹性材质。作为优选,仅在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压脱粒片。该构型类似鱼鳍状,其外沿位于与滚筒同心的圆周上,内沿沿连接处向外逐渐远离滚筒表面,且四周为圆弧结构,该推压脱粒片为弹性材料制成,允许在长度方向发生变形。作为优选,在连接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推压脱粒片。该构型呈对称结构,外沿位于与滚筒同心的圆周表面,内沿沿连接处向外逐渐远离滚筒表面,且四周全部为圆弧结构,其材料为弹性材料。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滚筒用于对脱粒元件起到承载、固定作用,滚筒在转轴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带动其上的脱粒元件旋转,对玉米起到冲击、摩擦作用,从而实现脱粒目的;在滚筒上,脱粒元件呈螺旋线分布;在滚筒上,沿轴线划分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其中第一区段的长度为l1,第二区段的长度为l2,l2≥(3~5)l1,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划分用于将不同位置上的螺旋线,设置为不同的螺旋角;具体来看,位于第一区段上的螺旋线,其螺旋角90°-α为32~38°,位于第二区段上的螺旋线,其螺旋角90°-β为15~22°,基于这种构型,有利于抓取玉米果穗,提高果穗进入脱粒间隙的顺畅性;同时,l2≥(3~5)l1的比值强化了后段对果穗的脱粒强度,减少脱粒损失;在脱粒元件的具体构造中,槽型安装座用于供连接板插接于其中,再通过圆头螺栓贯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后将连接板与槽型安装座加以紧固,从而实现对推压脱粒片的承载、固定作用;推压脱粒片呈弹性结构,有利于沿着籽粒结合缝隙柔顺插入,减少对籽粒的裂纹损伤;推压脱粒片外沿位于与滚筒同心的圆周上,有利于保证一致的脱粒间隙;内沿沿连接处向外逐渐远离滚筒表面,降低推压脱粒片沿长度方向的刚度,提高其变形适应性;推压脱粒片四周全部为圆角结构、圆头螺栓的圆头位于滚筒的旋转方向、推压脱粒片高于安装座12~16mm,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钝化与果穗接触的锐角,降低籽粒的脱粒损伤;推压脱粒片有鱼鳍型、对称型两种构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脱粒对象的工作需要;方形连接部用于同滚筒表面的方孔插接配合,用于有利于确定脱粒元件的方向,提高了安装质量;外螺纹部用于供螺母丝接于其上;螺母和垫圈用于将脱粒元件固定于滚筒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该技术方案采用了全新构造的脱粒元件,并改进了其分布结构和固定模式。具体来看,本专利技术将带有连接板的推压脱粒片插接在槽型安装座中,通过圆头螺栓及配套通孔将二者加以紧固,槽型安装座下端设方形连接部,利用其与滚筒上的方孔插接配合,方形连接部下端具有外螺纹部,利用螺母及垫圈将其紧固在滚筒表面,从而将推压脱粒片以特定角度固定在滚筒外周。推压脱粒片呈弹性结构且外周均为圆角,可有效缓解对籽粒的机械性损伤。推压脱粒片外沿位于与滚筒同心的圆周上,有利于保证一致的脱粒间隙;内沿沿连接处向外逐渐远离滚筒表面,降低推压脱粒片沿长度方向的刚度,提高其变形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当卸除推压脱粒片后,脱粒元件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当采用单侧构型时,推压脱粒片的示意图;图5是当采用双侧构型时,推压脱粒片的示意图;图6是脱粒元件在滚筒上安装处的示意图;图中:1、滚筒2、第一区段3、第二区段4、脱粒元件5、槽型安装座6、第一通孔7、方形连接部8、外螺纹部9、连接板10、第二通孔11、推压脱粒片12、圆头螺栓13、方孔14、螺母15、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如图1、2、3、4、6所示,包括滚筒1和脱粒元件4,其中,滚筒1包括相互接续的第一区段2和第二区段3,第二区段3的长度为第一区段2长度的3倍;脱粒元件4包括槽型安装座5,第一通孔6,方形连接部7,外螺纹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1)和脱粒元件(4),其中,滚筒(1)包括相互接续的第一区段(2)和第二区段(3),第二区段(3)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区段(2)长度的3倍;脱粒元件(4)包括槽型安装座(5),第一通孔(6),方形连接部(7),外螺纹部(8),连接板(9),第二通孔(10),推压脱粒片(11),圆头螺栓(12),其中,在槽型安装座(5)的侧端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6),方形连接部(7)固定连接在槽型安装座(5)的下端,在方形连接部(7)的下端具有外螺纹部(8),在连接板(9)上具有贯通的第二通孔(10),在连接板(9)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推压脱粒片(11),连接板(9)插接在槽型安装座(5)中,圆头螺栓(12)贯穿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0),并将连接板(9)与槽型安装座(5)加以固定;在滚筒(1)上开设有方孔(13),方形连接部(7)位于方孔(13)中,槽型安装座(5)位于滚筒(1)的外表面上,螺母(14)与外螺纹部(8)丝接固定,在螺母(14)与滚筒(1)之间垫置有垫圈(15);脱粒元件(4)在滚筒(1)上沿螺旋线分布,在第一区段(2)上,所述螺旋线的螺旋角为32~38°,在第二区段(3)上,所述螺旋线的螺旋角为15~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玉米脱粒滚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滚筒(1)和脱粒元件(4),其中,滚筒(1)包括相互接续的第一区段(2)和第二区段(3),第二区段(3)的长度不小于第一区段(2)长度的3倍;脱粒元件(4)包括槽型安装座(5),第一通孔(6),方形连接部(7),外螺纹部(8),连接板(9),第二通孔(10),推压脱粒片(11),圆头螺栓(12),其中,在槽型安装座(5)的侧端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6),方形连接部(7)固定连接在槽型安装座(5)的下端,在方形连接部(7)的下端具有外螺纹部(8),在连接板(9)上具有贯通的第二通孔(10),在连接板(9)的侧端固定连接有推压脱粒片(11),连接板(9)插接在槽型安装座(5)中,圆头螺栓(12)贯穿第一通孔(6)和第二通孔(10),并将连接板(9)与槽型安装座(5)加以固定;在滚筒(1)上开设有方孔(13),方形连接部(7)位于方孔(13)中,槽型安装座(5)位于滚筒(1)的外表面上,螺母(14)与外螺纹部(8)丝接固定,在螺母(14)与滚筒(1)之间垫置有垫圈(15);脱粒元件(4)在滚筒(1)上沿螺旋线分布,在第一区段(2)上,所述螺旋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端阳姚艳春朱俊科印祥杨善东张银平陈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