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97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卡接块,对应所述卡接块于安装面上固定有固定滑块,所述卡接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滑块上并可上下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通过设置卡接块和固定滑块,方便壳体的固定;通过设置卡接机构,并从两限位块中穿过伸入至限位插孔内,旋转后调节钮则能够抵接在所述限位块的内侧,不易滑出,从而实现端盖的限位固定;设置回弹机构,可使得限位柱伸入至滑筒内腔中,并向下挤压螺纹销轴后压缩弹簧,进而使得限位部可牢靠的抵住限位块内侧,不易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常规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环保和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利用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技术,是最有潜力的电力来源。并网接口装置通常安装在并网点处,对并网点起到测控、保护、电能质量监测功能,同时还具备规约转换、远动功能,为后台主站与底层分布式电源之间建立了通信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现有的分布式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各种对应接口部件。壳体一侧开口且在开口端通过紧固件(如螺丝)连接有盖板。壳体一般是安装在墙体上,采用螺栓直接固定在墙体上,后面需要维修更换时可能需要将其取下后进行操作;同时常规的并网接口装置的安装与打开时操作不便,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方便进行壳体的安装和拆卸,同时方便进行操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卡接块,对应所述卡接块于安装面上固定有固定滑块,所述卡接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滑块上并可上下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块中部开设有向下贯通的卡接槽,在所述卡接槽的两壁面上开设有向下贯通的限位滑槽;对应的,所述固定滑块包括滑块和卡接块,所述滑块的尺寸与所述卡接槽匹配;所述卡接块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滑槽的匹配。进一步的,在所述卡接槽上开设有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壳体上,在所述固定滑块中部也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安装面上。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上、下部对称的开设有四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对称的固定有两个限位块,两所述限位块间留有间隙,通过两所述限位块间的间隙插设有卡接机构,对应所述定位孔在所述导入筒上开设有限位插孔,所述卡接机构穿设所述限位插孔并通过所述限位块限位。进一步的,限位块为扇形体状。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调节钮、固定在调节钮底部的限位柱和居中固定在限位柱上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为直径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圆柱体状,且所述限位部两端设有与两所述限位块形状匹配的缺口,所述限位柱的直径小于两所述限位块间隙宽度。进一步的,在所述导入筒内对应所述限位插孔固定有回弹机构,所述回弹机构包括向上开口的滑筒、滑动设置在滑筒内的螺纹销轴,螺纹销轴贯通所述滑筒的一端螺接螺母,所述螺纹销轴于所述滑筒内设置有弹簧,并在所述弹簧上、下两端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的直径与所述滑筒内径匹配。本技术中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卡接块和固定滑块,可将两卡接块对应的插设在固定滑块内,方便壳体的固定;通过设置卡接机构,并从两限位块中穿过伸入至限位插孔内,旋转后调节钮则能够抵接在所述限位块的内侧,不易滑出,从而实现端盖的限位固定;设置回弹机构,可使得限位柱伸入至滑筒内腔中,并向下挤压螺纹销轴后压缩弹簧,进而使得限位部可牢靠的抵住限位块内侧,不易松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并网接口装置的后视结构示意图(省略了端盖);图2为并网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卡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端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回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定位孔;12-限位块;2-端盖;21-导入筒;211-限位插孔;3-卡接机构;31-调节钮;32-限位柱;33-限位部;4-回弹机构;41-滑筒;42-螺纹销轴;43-垫片;44-弹簧;5-卡接块;51-卡接槽;52-限位滑槽;6-固定滑块;61-滑块;62-卡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和图2,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1和端盖2,壳体1一端开口设置形成接线件的容置腔,端盖2对应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21,在壳体1的后侧(螺栓)固定有卡接块5,对应卡接块5于安装面上(螺栓)固定有与卡接块5匹配的固定滑块6,卡接块5卡设在固定滑块6上并可上下滑动。其中,卡接块5中部开设有向下贯通的卡接槽51,在卡接槽51上开设有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壳体1上,在卡接槽51的两壁面上开设有向下贯通的限位滑槽52;对应的,固定滑块6包括滑块61和卡接块62(一体成型),滑块61的尺寸(宽度及厚度)与卡接槽51匹配;卡接块62的尺寸与限位滑槽52的匹配,同时在固定滑块6中部也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安装面上。使用时,将两固定滑块6平行并等高安装在安装面上后,将两卡接块5对应的固定在壳体1后侧,将卡接槽51对齐固定滑块6并向下套设即可实现壳体1的固定。参照图2,在壳体1的上、下部对称的开设有四个定位孔11,定位孔11内对称的(焊接)固定有两个限位块12,限位块12为扇形体状,两限位块12间留有间隙,通过两限位块12间的间隙插设有卡接机构3,对应定位孔11在导入筒21上开设有限位插孔211(显然端盖2盖合后限位插孔211与定位孔11位置相对应),卡接机构3穿设限位插孔211并通过限位块12限位。如图3,卡接机构3包括调节钮31(调节钮31的直径大于定位孔11)、(焊接)固定在调节钮31底部的限位柱32和居中固定在限位柱32上的限位部33。其中,限位部33为直径与定位孔11匹配的圆柱体状,且限位部33两端设有与两限位块12形状匹配的缺口,限位柱32的直径小于两限位块12间隙宽度。使得卡接机构3能够从两限位块12中穿过伸入至限位插孔211内,旋转后调节钮31则能够抵接在限位块12的内侧,不易滑出,从而实现端盖的限位固定。参照图4和图5,在导入筒21内对应限位插孔211(焊接)固定有回弹机构4,回弹机构4包括向上开口的滑筒41、滑动设置在滑筒41内的螺纹销轴42,螺纹销轴42贯通滑筒41的一端螺接螺母,螺纹销轴42于滑筒41内设置有弹簧44(弹簧44的外径与滑筒41内径匹配),并在弹簧44上、下两端设置垫片43,垫片43的直径与滑筒41内径匹配,可保证弹簧44设置在滑筒41内腔的稳定性。设置回弹机构4,可使得限位柱32伸入至滑筒41内腔中,并向下挤压螺纹销轴42后压缩弹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卡接块,对应所述卡接块于安装面上固定有固定滑块,所述卡接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滑块上并可上下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包括壳体和端盖,所述壳体一端开口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端盖对应所述容置腔固定有形状匹配的导入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后侧固定有卡接块,对应所述卡接块于安装面上固定有固定滑块,所述卡接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滑块上并可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中部开设有向下贯通的卡接槽,在所述卡接槽的两壁面上开设有向下贯通的限位滑槽;对应的,所述固定滑块包括滑块和卡接块,所述滑块的尺寸与所述卡接槽匹配;所述卡接块的尺寸与所述限位滑槽的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卡接槽上开设有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壳体上,在所述固定滑块中部也开设有贯通的安装沉孔用于固定在安装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发电用并网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上、下部对称的开设有四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对称的固定有两限位块,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叶峰张远陈凯崎范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淳安县光年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