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壳、安全壳冷却装置以及核电站
本技术涉及核电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壳、安全壳冷却装置以及核电站。
技术介绍
为了应对反应堆出现冷却剂系统失水事故或安全壳内主蒸汽管破裂事故后出现的安全壳超温超压问题,现有压水堆普遍设置有能动或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统二代半核电站中通常有安全壳喷淋系统实施安全壳冷却系统,事故后,由布置在安全壳外辅助厂房内的喷淋泵将换料水箱的彭水从顶部喷入安全壳的气腔,冷凝弥散在其中的蒸汽,实现降低安全壳内的温度和压力。AP1000中设计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其系统介质的流动完全由自然力(自然循环、自然对流和重力)驱动,且钢安全壳本身作为传热器直接通过容器璧将安全壳内的热量传递给安全壳外的大气。其顶部设置一个大水箱,水箱下部联通布置于安全壳顶部的流体分配盘。事故发生后,水箱中的水通过流体分配盘的分配,平均的分配至各个方向,最终在安全壳的四周形成均匀的覆盖安全壳钢璧面的水膜,最终汇入底部排水槽。除此之外,在钢制安全壳和厂房之间设置空气通道,引入流动的空气实现自然对流,增强换热效果。 >相关技术中,一种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桶状主体部、以及封盖所述主体部上方的半球形壳体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若干导流板,每一所述导流板包括连接部、以及在所述连接部边缘成设定角度延伸设置的导流部;/n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上;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冷却剂的导流通道;并且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开放槽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桶状主体部、以及封盖所述主体部上方的半球形壳体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壳还包括若干导流板,每一所述导流板包括连接部、以及在所述连接部边缘成设定角度延伸设置的导流部;
所述连接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上;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之间形成容纳冷却剂的导流通道;并且在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壳体的主体部和/壳体顶部的外壁之间形成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的开放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自所述壳体顶部外表面靠近中心处沿直径方向向外周以蜗壳形曲线布置,以使所述导流通道形成螺旋下降通道;
所述第一导流板包括第一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导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结合面,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所述壳体顶部表面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结合面连接的第一倾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还包括沿所述主体部的外侧壁向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方向螺旋延伸设置的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二导流板包括第二连接部,以及与该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导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结合面,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所述主体部表面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结合面连接的第二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在纵向截面方向上,所述导流板的导流部顶端与其相邻的所述连接部的底端之间具有与所述开放槽口连通的间隙,以供所述冷却剂换热后生成的蒸汽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部中心设有用于供所述冷却剂进入、以形成喷淋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岩,吕阳,范冠华,苏前华,吴小航,卢冬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