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74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包括: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间隔带电状态,向与门模块发送带电状态信息,带电状态信息用于指示间隔带电或不带电;人体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人体接近时向与门模块发送人体感测信息;与门模块,用于当有人进入电力间隔且电力间隔带电时输出高电平;报警模块,用于当与门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报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实时监测电力间隔的带电状态,并在有人员误入电力间隔时由报警单元及时发出现场声光报警,以实现减少因误入带电间隔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安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间隔是变电站里一些实现某些共同功能紧密联系的设备组合,通常包括出线断路器、隔离刀闸及接地刀闸等设备,电力间隔之间用空间或隔断隔开,以便检修工作顺利开展,但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因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或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时监测电力间隔的带电状态,并在有人员误入电力间隔时由报警单元及时发出现场声光报警,以实现减少因误入带电间隔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包括: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和人体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间隔带电状态,向与门模块发送带电状态信息,所述带电状态信息用于指示间隔带电或不带电;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人体接近时向与门模块发送人体感测信息;所述与门模块,用于当有人进入电力间隔且电力间隔带电时输出高电平;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与门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报警。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试验按钮和闭锁按钮,所述试验按钮按下时,报警模块报警,所述闭锁按钮按下时,报警解除。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P1、运算放大器U1及电阻R7;r>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用于与间隔带检测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及电位器P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与与门模块连接,所述电位器P1的第二端及调节端均接地。进一步的,所述与门模块包括:电阻R31、二极管D5及二极管D6;所述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端,电阻R31的第二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正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与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人体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试验按钮为第一开关,所述闭锁按钮为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通过电阻R32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与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报警模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为声光报警。进一步的,所述人体检测模块为热释电红外检测模块。本技术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通过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构成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现实时监测电力间隔的带电状态,并在有人员误入电力间隔时由报警单元及时发出现场声光报警,以实现减少因误入带电间隔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验新型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施例二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包括:间隔带电监测模块1、人体检测模块2、与门模块3及报警模块4;所述与门模块3的输入端分别与间隔带电监测模块1和人体检测模块2连接,所述与门模块3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4连接;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1,用于监测间隔带电状态,向与门模块发送带电状态信息,所述带电状态信息用于指示间隔带电或不带电;所述人体检测模块2,用于当检测到人体接近时向与门模块发送人体感测信息;所述与门模块3,用于当有人进入电力间隔且电力间隔带电时输出高电平;所述报警模块4,用于当与门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报警。本实施例中,装置信号采集分两个分支,第一分支用于检测间隔带电情况,第二分支用于检测人体红外信号,以判断是否有人进入现场。现场传感器检测信号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取自电压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或电压端子排,信号提取点电压最大为交流220V。后续判定电路即与门模块对两分支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与”处理,以确定是否有人进入带电间隔,以确定是否发出报警,报警可以为声光报警。本实施例中,间隔带电传感部分可根据需要扩展。本实施例中,通过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监测电力间隔的带电状态,判断间隔是否为带电状态;本实施例中,人体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人体进入电力间隔;本实施例中的与门模块3用于对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和人体检测模块采集到的信号进行“与”处理,当有人进入带电间隔时,输出高电平以驱动报警模块工作,即本实施例中,需要间隔带电且有人进入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报警模块才会工作。本实施例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通过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构成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现实时监测电力间隔的带电状态,并在有人员误入电力间隔时由报警单元及时发出现场声光报警,以实现减少因误入带电间隔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图2为本实验新型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实施例二的电路图。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该部分由电阻、电容、三极管、电位器和一片运算放大器OP07构成,监测信号可根据现场电压等级情况取自间隔母线互感器、电压端子排、间隔母线排等,输入该装置的电压最高为20VAC。监测部分得到现场带电信号后由运算放大噐构成的放大器进行隔离放大后卷入后面的“与”门电路,电位器P1用于调整监测电路的灵敏度。监测带电监测模块电路具体为: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P1、运算放大器U1及电阻R7;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用于与间隔带检测端;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及电位器P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n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和人体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n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间隔带电状态,向与门模块发送带电状态信息,所述带电状态信息用于指示间隔带电或不带电;/n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人体接近时向与门模块发送人体感测信息;/n所述与门模块,用于当有人进入电力间隔且电力间隔带电时输出高电平;/n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与门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入带电间隔声光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隔带电监测模块、人体检测模块、与门模块及报警模块;
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和人体检测模块连接,所述与门模块的输出端与报警模块连接;
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间隔带电状态,向与门模块发送带电状态信息,所述带电状态信息用于指示间隔带电或不带电;
所述人体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人体接近时向与门模块发送人体感测信息;
所述与门模块,用于当有人进入电力间隔且电力间隔带电时输出高电平;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当与门模块输出高电平时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试验按钮和闭锁按钮,所述试验按钮按下时,报警模块报警,所述闭锁按钮按下时,报警解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间隔带电监测模块包括:
电阻R5、电阻R6、电位器P1、运算放大器U1及电阻R7;
所述电阻R5的第一端用于与间隔带检测端;
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6的第一端、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1的反向输入端及电位器P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辉奚军梁超琪李少晨刘志杰岳旋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万方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