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7637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属于检测分析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支架,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侧的外壳;内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内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内容纳槽;外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并环绕设置于内盘外侧,外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外容纳槽;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与内盘的回转中心固连;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二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外,第二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通过连杆与外盘的底面固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体外诊断
,涉及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学发光免疫反应检测中,需要将抗原、抗体等多种生物试剂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加热孵育,使抗原抗体进行有效结合。通常孵育过程如下:1、反应杯装载;2、样本加载;3、试剂加载;4、孵育;5、反应杯移出孵育装置。例如一项申请号为20172128264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包括样本存储装置、试剂存储装置、分注装置、孵育检测装置及清洗装置;所述样本存储装置包括样本承载盘;所述试剂存储装置包括试剂承载盘;所述孵育检测装置包括孵育盘及检测机构;所述分注装置用于将所述样本承载盘中的样本转移到所述孵育盘的所述反应杯中,所述分注装置还用于将所述试剂承载盘中的试剂转移到所述孵育盘的所述反应杯中;所述清洗装置用于对所述分注装置进行清洗,所述清洗装置还用于对所述孵育检测装置检测完成后的所述反应杯进行清洗。目前的仪器大多用盘状结构加容纳槽的方式来承载反应杯,以孵育盘为例,现有的孵育装置通常仅设置有一个孵育盘,该孵育盘上的每个反应杯均需要转动至相应的工位,才能进行反应杯装载、样本加载、试剂加载等工作。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反应杯进行某一个步骤时,其他所有反应杯的所有步骤均需要等待上述步骤完成后才能继续,进而导致孵育装置的工作效率降低,影响仪器的检测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可应用于转盘结构,以实现多转盘同轴双向独立旋转的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包括:支架,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侧的外壳;内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内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内容纳槽;外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并环绕设置于内盘外侧,外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外容纳槽;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与内盘的回转中心固连;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二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外,第二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通过连杆与外盘的底面固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盘、外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转轴上端径向延伸有法兰结构,所述连杆与法兰结构固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轴下端设置有第一从同步轮,所述第二旋转轴下端设置有第二从同步轮,第二从同步轮位于第一从同步轮上方,所述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环绕设置于第一旋转轴的外侧,且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主同步轮、第一同步带与第一从同步轮传动连接,第二驱动器通过第二主同步轮、第二同步带与第二从同步轮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轴上端固连有轴上法兰,轴上法兰与内盘固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上法兰上凸形成有供内盘嵌入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转轴套设有轴套,轴套与外壳固连,第二旋转轴与轴套之间设有第二轴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加热盘,加热盘下凹形成有加热腔,加热盘的外侧壁贴设有加热膜,所述外盘、内盘分别嵌入加热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保温壳和顶盖,所述加热盘嵌入保温壳,顶盖封闭保温壳。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独立旋转的内盘和外盘,使得内盘和外盘上的孵育过程可分别独立进行。例如在反应杯的加载步骤中,抓手将空反应杯装载到内盘后,即使内盘旋转至下一个工位,抓手还能将空反应杯装载到外盘,而其他步骤也是类似,即每个步骤均能有效利用内盘、外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待机时间,相比现有的单孵育盘结构,工作效率更高。另外,由于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使得整个孵育装置的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并具有更好拓展性,即还可在外盘外环绕设置孵育盘,并采用类似的嵌套旋转结构带动其旋转,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未来对仪器速度不断提升的需求;2、将内盘、外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使得抓手等抓取机构仅需要在同一平面上活动,无需针对内盘、外盘进行抓取高度的切换,工作更加稳定可靠,且效率更高。另外,反应杯受热更加均匀,反应更加充分;3、通过设置法兰结构与连杆,可使外盘转动时加速空气流动并缩短加热时间,使得反应杯受热更加均匀。且外盘受力也更加均匀,工作更加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工作时序图。图中,100、支架;110、底座;120、外壳;121、加热盘;121a、加热腔;122、保温壳;123、顶盖;200、内盘;210、内容纳槽;300、外盘;310、外容纳槽;400、第一旋转驱动组件;410、第一驱动器;420、第一主同步轮;430、第一同步带;440、第一从同步轮;450、第一旋转轴;460、第一轴承;500、第二旋转驱动组件;510、第二驱动器;520、第二主同步轮;530、第二同步带;540、第二从同步轮;550、第二旋转轴;551、法兰结构;560、第二轴承;570、连杆;600、轴上法兰;610、定位凸台;700、加热膜;800、轴套;810、凸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包括:支架100,其包括底座110和安装于底座110上侧的外壳120;内盘200,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120内,内盘200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内容纳槽210;外盘300,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120内并环绕设置于内盘200外侧,外盘300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外容纳槽310;第一旋转驱动组件400,其包括安装于底座110上的第一驱动器410、与第一驱动器410传动连接的第一旋转轴450,第一旋转轴450上端伸入外壳120内并与内盘200的回转中心固连;第二旋转驱动组件500,其包括安装于底座110上的第二驱动器510、与第二驱动器510传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550,第二旋转轴550套设于第一旋转轴450外,第二旋转轴550上端伸入外壳120内并通过连杆570与外盘300的底面固连。第一驱动器410、第二驱动器510可以是电机、液压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侧的外壳;/n内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内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内容纳槽;/n外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并环绕设置于内盘外侧,外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外容纳槽;/n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第一旋转轴上端固连有轴上法兰,轴上法兰与内盘固连,轴上法兰上凸形成有供内盘嵌入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n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二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外侧,第二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通过连杆与外盘固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其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侧的外壳;
内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内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内容纳槽;
外盘,其可转动安装于外壳内并环绕设置于内盘外侧,外盘周向布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反应杯的外容纳槽;
第一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驱动器、与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旋转轴,第一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第一旋转轴上端固连有轴上法兰,轴上法兰与内盘固连,轴上法兰上凸形成有供内盘嵌入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
第二旋转驱动组件,其包括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二驱动器、与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套设于第一旋转轴外侧,第二旋转轴上端伸入外壳内并通过连杆与外盘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外盘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套式的同轴多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轴上端径向延伸有法兰结构,所述连杆一端与法兰结构固连。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建敏陆文龙徐睿曹宽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