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组件和弯曲疲劳试验装置,涉及试验装置技术领域。该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和套体。套体的内孔用于与待测物体的端部套接。在套体的底侧至顶侧方向的至少部分区间内,不同位置的垂直于套体轴向的截面中,靠近顶侧的截面在靠近底侧的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靠近底侧的截面内。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套体的外周壁对应的凹槽,套体能够插入到凹槽内。连接件能够依次穿过凹槽的槽底和套体。弯曲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机构和上述夹持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试验夹具中对物体的夹持,是通过加长螺栓直接拉紧振板而实现,因而振板对物体的拉紧力较小,仅能满足较小载荷条件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组件和弯曲疲劳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试验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夹持组件和弯曲疲劳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曲轴是内燃机中最重要的零物体之一,其强度直接关系到内燃机的可靠性。因此为保证内燃机的可靠性,需对曲轴或曲轴中的曲拐进行弯曲疲劳强度试验以检验曲轴的弯曲处的强度是否合格。曲轴和曲拐均包括位于两端的圆柱形轴颈和连接在两个轴颈之间的曲柄臂,轴颈与曲柄臂的连接处为曲轴或曲拐的弯曲处。在曲轴弯曲疲劳强度试验中,需要测试上述弯折部处的强度。此时可以利用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装置中的试验夹具将曲轴的端部或曲拐的端部夹持住,然后通过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装置中的激振器等加载设备对试验夹具的某一点往复施加载荷,以使曲轴或曲拐沿其轴颈的轴向往复移动,当曲轴或曲拐损坏时即可检验出曲轴的弯曲疲劳强度。现有的曲轴弯曲疲劳试验装置中的试验夹具包括平行放置的两块振板,曲轴或曲拐能够安装在两块振板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振板1’上设置有一个直径等于曲轴中的或曲拐中的轴颈的直径的圆孔10’,轴颈能够穿设在圆孔10’中。振板1’的顶面上沿向下的方向开设有一个贯通槽11’,贯通槽11’的槽底穿过圆孔10’后位于圆孔10’下方,且贯通槽11’与圆孔10’连通。沿与圆孔1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且与贯通槽11’的槽深方向垂直的方向,振板1’上穿设有两个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分别位于圆孔10’的上方和下方。将轴颈穿设在圆孔10’中,并将加长螺栓2’拧紧在螺纹孔上后,加长螺栓2’可以拉动振板1’的位于贯穿槽两侧的部分相互靠近,进而使振板1’将轴颈夹紧,达到夹持曲轴或曲拐的目的。此时利用与两块振板1’依次连接的外部设备带动两块振板1’沿曲颈的轴向往复移动即可进行疲劳强度试验。但是在现有的试验夹具中,由于振板对曲轴或曲拐等具有弯曲处的物体的夹持是通过加长螺栓直接拉紧振板而实现,因而振板对曲轴或曲拐等具有弯曲处的物体拉紧力较小,仅能满足较小载荷条件下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而不能满足较大载荷条件下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曲轴疲劳试验夹持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试验夹具中的振板对曲轴或曲拐等具有弯曲处的物体的夹持,是通过加长螺栓直接拉紧振板而实现,因而振板对曲轴或曲拐等具有弯曲处的物体拉紧力较小,仅能满足较小载荷条件下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而不能满足较大载荷条件下的弯曲疲劳强度试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和套体;套体的内孔用于与待测物体的端部套接;套体包括顶侧和底侧,套体套接在待测试物体的端部上时,套体的底侧穿过待测试物体的端部后套接在待测试物体上;在套体的底侧至顶侧方向的至少部分区间内,不同位置的垂直于套体轴向的截面中,靠近顶侧的截面在靠近底侧的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靠近底侧的截面内;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套体的外周壁对应的凹槽,套体能够插入到凹槽内且套体的外周壁能够与凹槽的内侧壁抵接;连接件能够依次穿过凹槽的槽底和套体,连接件用于将套体固定在凹槽中。进一步的,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支撑板上设置有孔道,固定件套接并固定在孔道内;凹槽设置在固定件上。进一步的,固定件的背离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延展部,延展部能够抵接在支撑板的背离套体的侧壁上。进一步的,固定件的形状和孔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进一步的,套体的外表面形成的形状为圆台形。进一步的,凹槽的内侧壁、槽底和凹槽的开口端所在的平面共同形成的形状为圆台形。进一步的,沿套体的轴向,套体上设置有多个螺纹孔,多个螺纹孔以套体的轴线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套体上;沿凹槽的轴向,固定件上位于凹槽的槽底的位置处设置有多个穿孔,多个穿孔以凹槽的轴线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固定件上;连接件为杆状,且连接件上设置有螺纹,连接件能够穿过穿孔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中。进一步的,从套体的顶端至底端,套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条形的缓冲槽。进一步的,从套体的顶端至底端,套体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的缺口,且缺口将套体的中空位置处与外界连通。本技术提供的弯曲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机构和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组件,加载机构与夹持组件中的支撑板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夹持组件和弯曲疲劳试验装置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和具有内孔的套体。在对曲轴或者曲拐等具有弯曲处的待测试物体进行弯曲疲劳强度试验的过程中,需要将待测试物体夹持住时,可以先将套体套接在待测试物体的端部上。在待测试物体的端部上套接好套体后,套体的底侧位于待测试物体上,此时套体的底侧较套体的顶侧更靠近待测试物体的中部。继而可以将套体的顶侧插接在支撑板上的凹槽中,在此过程中,由于凹槽与套体的外周壁的形状相对应,因而套体的外周壁可以与凹槽的内侧壁抵接在一起。继而可以在支撑板和套体上依次穿设一个连接件,并利用连接件将套体最大限度的抵接在支撑板上的凹槽中,同时利用连接件将套体固定在支撑板的凹槽中。由于套体的底侧至顶侧方向的至少部分区间内,不同位置的垂直于套体轴向的截面中,靠近顶侧的截面在靠近底侧的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靠近底侧的截面内,因而利用连接件将套体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凹槽中后,支撑板上的凹槽与固定在凹槽中的套体之间,会沿着与套体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相互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力的传递,套体会产生胀紧力并对位于其中的曲拐的端部产生较大的压力,进而可以将外部物体的端部牢固的固定在支撑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利用连接件将套体固定在凹槽中后,可以利用支撑板上的凹槽抵接套体,并使得套体内部产生较大的垂直于套体轴向的压力,进而使得套体对套体中的待测试物体的端部施加较大的压力,最终将待测试物体稳定的夹持住。无论是较小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强度试验,还是较大载荷条件下的疲劳强度试验,本技术中的支撑板对待测试物体的端部施加的压力均可以满足试验要求。本技术提供的弯曲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加载机构和上述夹持组件,加载机构与夹持组件中的支撑板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弯曲疲劳试验装置可以利用上述夹持组件将待测试物体稳定的夹持住,因而本技术提供的弯曲疲劳试验装置与上述夹持组件可以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试验夹具中的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振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套体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的套体的剖视图;图6为图3中的固定件的侧视图;图7为图6中的固定件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弯曲疲劳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振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和套体;所述套体的内孔用于与待测物体的端部套接;/n所述套体包括顶侧和底侧,所述套体套接在待测试物体的端部上时,所述套体的底侧穿过待测试物体的端部后套接在待测试物体上;/n在所述套体的底侧至顶侧方向的至少部分区间内,不同位置的垂直于所述套体轴向的截面中,靠近所述顶侧的截面在靠近所述底侧的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靠近底侧的截面内;/n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套体的外周壁对应的凹槽,所述套体能够插入到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套体的外周壁能够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抵接;/n所述连接件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凹槽的槽底和所述套体,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套体固定在所述凹槽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支撑板、连接件和套体;所述套体的内孔用于与待测物体的端部套接;
所述套体包括顶侧和底侧,所述套体套接在待测试物体的端部上时,所述套体的底侧穿过待测试物体的端部后套接在待测试物体上;
在所述套体的底侧至顶侧方向的至少部分区间内,不同位置的垂直于所述套体轴向的截面中,靠近所述顶侧的截面在靠近所述底侧的截面上的投影,位于该靠近底侧的截面内;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套体的外周壁对应的凹槽,所述套体能够插入到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套体的外周壁能够与所述凹槽的内侧壁抵接;
所述连接件能够依次穿过所述凹槽的槽底和所述套体,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套体固定在所述凹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孔道,所述固定件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孔道内;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背离所述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延展部,所述延展部能够抵接在所述支撑板的背离所述套体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形状和所述孔道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建臣,倪培相,王旭阳,王军凯,
申请(专利权)人: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