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51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供电电池及稳压电路,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稳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及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均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路结构较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通过2.4G无线通信模块与通信主机之间传输信号,信号采集灵敏、响应快,并且待机功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
技术介绍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温湿度传感器是众多传感器中的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由于温度与湿度不管是从物理量本身还是在实际人们的生活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温湿度一体的传感器就会相应产生。现有的温湿度传感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导致其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响应慢,信号采集不够灵敏,待机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温湿度传感器电路结构复杂、待机功耗高、信号采集不灵敏等缺陷,提供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供电电池及稳压电路,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稳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及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均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2、电容C2、电容C3、电容C6、电容C7及晶振Y1,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及电容C7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3接地。优选地,所述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包括传感芯片U3及通信端口J3,所述传感芯片U3的第一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二引脚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传感芯片U3的第五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一引脚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连接。优选地,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电阻R0、电容C1、磁珠FB1、磁珠FB2、电阻R1及电阻R2,所述电阻R0的一端与所述供电电池连接,所述电阻R0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磁珠FB1的一端均与所述磁珠FB2的一端连接,所述磁珠FB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2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优选地,所述2.4G无线通信模块包括SPI通信端口U1,所述SPI通信端口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及第七引脚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九引脚、第七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引脚及第八引脚连接。优选地,所述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还包括主芯片烧录单元及串口通信端口J2,所述主芯片烧录单元及串口通信端口J2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电路结构较为简单,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通过2.4G无线通信模块与通信主机之间传输信号,单片机控制电路实时接收并处理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信号采集灵敏、响应快,稳压电路实时根据用电情况分配供电电池的供电电量,降低了该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的功耗,并且待机功耗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供电电池、2-2.4G无线通信模块、3-稳压电路、4-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5-单片机控制电路、6-主芯片烧录单元、J2-串口通信端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结构框图中,该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5、2.4G无线通信模块2、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4、供电电池1、稳压电路3、主芯片烧录单元6及串口通信端口J2,该供电电池1与该稳压电路3电连接,该稳压电路3、2.4G无线通信模块2及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均4与该单片机控制电路5电连接,该主芯片烧录单元6及串口通信端口J2均与该主控芯片U2连接。可以理解的,该2.4G无线通信模块2用于与通信主机之间传输信号,该单片机控制电路5用于实时接收并处理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4采集的传感器数据,该稳压电路3用于实时根据用电情况分配供电电池1的供电电量。具体地,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图1及图2可知,该单片机控制电路5包括主控芯片U2、电容C2、电容C3、电容C6、电容C7及晶振Y1,该主控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该晶振Y1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该晶振Y1的另一端及电容C7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该主控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3接地;该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4包括传感芯片U3及通信端口J3,该传感芯片U3的第一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二引脚均与该主控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该传感芯片U3的第五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一引脚均与该主控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连接;该稳压电路3包括电阻R0、电容C1、磁珠FB1、磁珠FB2、电阻R1及电阻R2,该电阻R0的一端与该供电电池连接,该电阻R0的另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及磁珠FB1的一端均与该磁珠FB2的一端连接,该磁珠FB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该电阻R1的另一端及电阻R2的一端均与该主控芯片U2的第十九引脚连接,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主控芯片U2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该2.4G无线通信模块2包括SPI通信端口U1,该SPI通信端口的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及第七引脚分别与该主控芯片U2的第九引脚、第七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引脚及第八引脚连接。该供电电池为3.6V电池,该主控芯片U2为MKL03Z32VFK4芯片,该传感芯片U3为SHT20芯片。可以理解的,该3.6V电池正极接R0一端,R0另一端接C1正极、B2+、FB1、FB2的1脚,3.6V电池负极与C1负极接地,FB1的2脚接VDD,FB2的2脚接V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供电电池及稳压电路,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稳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及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均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控制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供电电池及稳压电路,所述供电电池与所述稳压电路电连接,所述稳压电路、2.4G无线通信模块及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均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控制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2、电容C2、电容C3、电容C6、电容C7及晶振Y1,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三引脚与电容C2的一端连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及电容C6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五引脚连接,所述晶振Y1的另一端及电容C7的一端均与主控芯片U2的第六引脚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四引脚经电容C3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2.4G无线自组网低功耗环境温湿度监测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字温湿度传感探头包括传感芯片U3及通信端口J3,所述传感芯片U3的第一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二引脚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五引脚连接,所述传感芯片U3的第五引脚及通信端口J3的第一引脚均与所述主控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高林黄金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创能科世摩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