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716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油汽分离器、油滤、断油阀、疏水器和储气罐,所述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和油汽分离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汽分离器、油滤和油箱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滤、断油阀和空压机通过导管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和疏水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和储气罐,在压缩空气中,经过气体冷却器冷却压缩空气后,冷却的液体会通过疏水器排出,而冷却后的气体会储存在储气罐内,为气体过滤器提供气体,这样使得气体能够得到循环,降低本装置的能耗,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压缩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压缩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空气已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储气罐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高。压缩空气系统是由空压机、储气罐、过滤器、压缩空气干燥机等组成,为生产车间提供压缩空气。由于生产设备的增加,压缩空气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目前的压缩空气系统的压缩空气供应量无法满足现有生产需求。在油汽分离器运行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分离油汽,传统的油汽分离器内只设置有单层滤芯,由于油会在滤芯表面形成薄膜,影响搜集并增加了滤芯的功能直径,导致滤芯过滤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传统的油汽分离器内只设置有单层滤芯,由于油会在滤芯表面形成薄膜,影响搜集并增加了滤芯的功能直径,导致滤芯过滤效果下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空气压缩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油汽分离器、油滤、断油阀、疏水器和储气罐,所述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和油汽分离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汽分离器、油滤和油箱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滤、断油阀和空压机通过导管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和疏水器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储气罐和气体过滤器通过管道相连通。优选地,油汽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气管,所述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过滤芯,若干个所述过滤芯的底端均设置在分离板的上表面,所述分离板设置在壳体内部的下方,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内设置有截止阀。优选地,气体过滤器与空压机之间设置有节流阀,所述空压机与油箱之间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油汽分离器上设置有油温传感器。优选地,壳体内壁的下表面从四周向中心凹陷设计,且凹陷设计位于排油管的正上方。优选地,过滤芯为褶皱设计,所述过滤芯数量为五个。优选地,过滤芯采用纤维制成,所述过滤芯空隙的直径为0.3-1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气体过滤器、空压机、油箱、气体冷却器和储气罐,在压缩空气中,经过气体冷却器冷却压缩空气后,冷却的液体会通过疏水器排出,而冷却后的气体会储存在储气罐内,为气体过滤器提供气体,这样使得气体能够得到循环,降低本装置的能耗,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设置壳体、过滤芯、分离板、排油管和截止阀,压缩空气进入过滤芯内,经过重力、碰撞、拦截和渗透作用,被过滤芯搜集起来,小油滴先聚合成大油滴,聚合的大油滴质量足够大时,会沉降到分离板上,然后流入到壳体的下表面,经过排油管排出,在此过程中,利用过滤芯的褶皱设计,增加油汽经过过滤芯的次数,同时使得离子有充足的停留时间,保证油汽过滤的效果;通过设置油滤和断油阀,能够使得油汽分离器内的油汽经过油滤后再次进入到空压机内,通过循环不断的对油汽进行过滤,可以提高油汽过滤的效率,同时起到了防止本装置漏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气压缩系统的所在压缩系统设备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和图2给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油汽分离器7、油滤9、断油阀10、疏水器11和储气罐12,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和油汽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油汽分离器7、油滤9和油箱5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油滤9、断油阀10和空压机3通过导管依次相连通,通过设置油滤9和断油阀10,能够使得油汽分离器7内的油汽经过油滤9后再次进入到空压机3内,通过循环不断的对油汽进行过滤,可以提高油汽过滤的效率,同时起到了防止本装置漏油,气体冷却器6和疏水器11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气体冷却器6、储气罐12和气体过滤器1通过管道相连通,通过设置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和储气罐12,在压缩空气中,经过气体冷却器6冷却压缩空气后,冷却的液体会通过疏水器11排出,而冷却后的气体会储存在储气罐12内,为气体过滤器1提供气体,这样使得气体能够得到循环,降低本装置的能耗,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具体的,如图2所示,油汽分离器7包括壳体71,壳体71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气管72,壳体71的右侧面设置有排气管73,壳体7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过滤芯74,若干个过滤芯74的底端均设置在分离板75的上表面,分离板75设置在壳体71内部的下方,壳体71的下表面设置有排油管76,排油管76的内设置有截止阀77,通过设置壳体71、过滤芯74、分离板75、排油管76和截止阀77,压缩空气进入过滤芯74内,经过重力、碰撞、拦截和渗透作用,被过滤芯74搜集起来,小油滴先聚合成大油滴,聚合的大油滴质量足够大时,会沉降到分离板75上,然后流入到壳体71的下表面,经过排油管76排出,在此过程中,利用过滤芯74的褶皱设计,增加油汽经过过滤芯74的次数,同时使得离子有充足的停留时间,保证油汽过滤的效果。具体的,如图1所示,气体过滤器1与空压机3之间设置有节流阀2,空压机3与油箱5之间设置有单向阀4,油汽分离器7上设置有油温传感器8,通过设置油温传感器8,能够方便人们直接观测到油温具体的温度,从而给操作人员操作带来了依据。具体的,如图2所示,壳体71内壁的下表面从四周向中心凹陷设计,且凹陷设计位于排油管76的正上方,通过设置壳体71内壁的形状,使得油液能够自动的汇聚到排油管76的正上方,有利于排出油液。具体的,如图2所示,过滤芯74为褶皱设计,过滤芯74数量为五个,通过设置过滤芯74的形状和个数,能够增加油汽过滤的效果。具体的,如图2所示,过滤芯74采用纤维制成,过滤芯74空隙的直径为0.3-1μm,通过设置过滤芯74的材质和直径,能够增加过滤芯74拦截粒子的效率。工作原理:使用时,气体过滤器1把外界的空气过滤后,输送到空压机3内,经过空压机3压缩空气,压缩的空气被使用后,通过单向阀4输送到油箱5内,经过气体冷却器6处理,气体冷凝成水会从疏水器11排出,多余的气体会储存在储气罐12内,供给气体过滤器1使用,同时气体冷却后会被油汽分离器7进行分离,进行聚合式过滤和搜集,使得沉淀的大油滴聚合在一起,再次输送到油箱5内,同时没有及时过滤的气体会通过管道进入空压机3内进行再次过滤,油汽分离器7内分离出的杂质从排油管76排出。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油汽分离器(7)、油滤(9)、断油阀(10)、疏水器(11)和储气罐(12),所述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和油汽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汽分离器(7)、油滤(9)和油箱(5)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滤(9)、断油阀(10)和空压机(3)通过导管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6)和疏水器(11)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6)、储气罐(12)和气体过滤器(1)通过管道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包括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油汽分离器(7)、油滤(9)、断油阀(10)、疏水器(11)和储气罐(12),所述气体过滤器(1)、空压机(3)、油箱(5)、气体冷却器(6)和油汽分离器(7)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汽分离器(7)、油滤(9)和油箱(5)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油滤(9)、断油阀(10)和空压机(3)通过导管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6)和疏水器(11)通过管道依次相连通,所述气体冷却器(6)、储气罐(12)和气体过滤器(1)通过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压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汽分离器(7)包括壳体(71),所述壳体(71)的左侧面设置有进气管(72),所述壳体(71)的右侧面设置有排气管(73),所述壳体(71)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过滤芯(74),若干个所述过滤芯(74)的底端均设置在分离板(75)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向阳傅建伟周求发任新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华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