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708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锁,马达的输出轴与蜗杆固定连接,蜗轮与传动齿轮同轴固定,传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啮合,所述锁舌位于壳体内的端部侧面形成有一销轴,输出齿轮所在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牵引片,所述牵引片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销轴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能在滑动孔中移动;所述电子锁还包括手动拉杆、复位弹簧和锁舌拉杆,手动拉杆的一端位于壳体外,另一端位于壳体内且与锁舌拉杆的一端固定,锁舌拉杆的另一端与锁舌滑动连接,复位弹簧套设在手动拉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抵压在与手动拉杆固定的锁舌拉杆端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轻松实现上锁解锁,有效缩小了电子锁的体积,增大了上锁解锁行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和家用电器
,尤其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的充电枪上,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锁。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图2所示的电子锁,该电子锁的锁舌7只能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直线运动。在该电子锁中,马达3的输出轴与蜗杆4固定连接,蜗杆4与蜗轮5啮合,蜗轮5与传动齿轮8同轴固定安装,传动齿轮8与输出齿轮9啮合,输出齿轮9与圆柱凸轮6同轴固定安装,圆柱凸轮6形成有上下两端封闭的螺旋槽,锁舌7头部侧面设有一圆柱轴,圆柱轴位于所述圆柱凸轮6的螺旋槽内。当马达3启动上锁时,马达3带动蜗杆4旋转,通过蜗轮5、传动齿轮8和输出齿轮9带动圆柱凸轮6旋转,当圆柱凸轮6旋转时,锁舌7在圆柱凸轮6的螺旋槽和圆柱轴的带动下做上下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上锁和解锁功能。当需要手动紧急解锁时,利用手柄2带动蜗杆4旋转,通过蜗轮5、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9、圆柱凸轮6带动锁舌7向上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解锁。另外,请参考图3、图4所示的电子锁,该电子锁的锁舌7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直线运动。在该电子锁中,马达3的输出轴与蜗杆4固定连接,蜗杆4与蜗轮5啮合,蜗轮5与传动齿轮8同轴固定安装,传动齿轮8与输出齿轮9啮合,锁舌7形成有与输出齿轮9咬合的齿条。当马达3启动上锁时,马达3带动蜗杆4旋转,通过蜗轮5、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9和齿条带动锁舌7左右直线运动,从而实现上锁和解锁功能。同样地,当需要手动紧急解锁时,利用手柄2带动蜗杆4旋转,通过蜗轮5、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9和齿条带动锁舌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解锁。前述两种电子锁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上锁解锁距离有限,而且在防水性能方面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锁,可以解决现有电子锁占用空间大和结构复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锁,包括壳体、马达、蜗轮蜗杆机构、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和锁舌,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固定连接,所述涡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固定,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所述锁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部侧面形成有一销轴,所述输出齿轮所在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牵引片,所述牵引片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销轴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能在所述滑动孔中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电子锁还包括手动拉杆、复位弹簧和锁舌拉杆,所述手动拉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锁舌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舌拉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上且与所述锁舌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手动拉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抵压在与所述手动拉杆固定的锁舌拉杆的端部上。优选地,所述锁舌形成有挡片,所述锁舌拉杆与锁舌滑动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挡片和所述壳体之间,当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与锁舌滑动连接的锁舌拉杆端部与所述挡片接触。优选地,所述滑动孔为U形孔或腰形孔。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牵引片所在平面与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销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输出齿轮所在的齿轮轴的中心轴线平行。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锁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部底部安装有滑爪,所述滑爪与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滑动接触。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手动拉杆通过拉杆密封圈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锁舌通过锁舌密封圈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引导所述手动拉杆移动的拉杆滑槽。其中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引导所述锁舌移动的锁舌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子锁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轻松实现锁舌的左右直线运动,从而有效地缩小了电子锁的体积,并且增大了锁舌的上锁解锁行程。同时,本技术采用简单的组合拉杆结构实现电子锁的手动紧急解锁功能,进一步减小电子锁的占用空间,且通过复位弹簧可以使手动紧急解锁后的拉杆结构快速复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一种电子锁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锁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现有另一种电子锁的整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电子锁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子锁的电动上锁解锁部分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子锁的锁舌与电路板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手动紧急解锁部分在上锁位置的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手动紧急解锁部分进行手动解锁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子锁未上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电子锁上锁时的状态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为壳体;2为手柄;3为马达;4为蜗杆;5为蜗轮;6为圆柱凸轮;7为锁舌;8为传动齿轮;9为输出齿轮;10为牵引片;11为销轴;12为电路板;13为滑爪;14为锁舌拉杆;15为复位弹簧;16为手动拉杆;17为拉杆密封圈;18为锁舌密封圈;19为挡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技术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语变更。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电子锁,如图9和图10所示,包括壳体1、马达3、蜗轮蜗杆机构、传动齿轮8、输出齿轮9和锁舌7,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4固定连接,所述涡轮蜗杆机构的蜗轮5与所述传动齿轮8同轴固定,所述传动齿轮8与所述输出齿轮9啮合。如图5所示,所述锁舌7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端部侧面形成有一销轴11,所述输出齿轮9所在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牵引片10,所述牵引片10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销轴11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能在所述滑动孔中移动。优选地,所述滑动孔为U形孔或腰形孔。其中,所述牵引片10所在平面与所述销轴1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所述销轴1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输出齿轮9所在的齿轮轴的中心轴线平行。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锁舌7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端部底部安装有滑爪13,所述滑爪13与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1内的电路板12滑动接触,并随着锁舌7的移动在电路板12上滑动从而实现解锁和上锁的信号输出。本实施例采用曲柄滑块机构(输出齿轮、牵引片、滑动孔、销轴、锁舌)轻松实现锁舌的左右直线运动,不但可以完成电子锁的上锁和解锁,而且有效地缩小了电子锁的体积,并且增大了锁舌的上锁解锁行程。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子锁还包括手动拉杆16、复位弹簧15和锁舌拉杆14,如图7、图8所示,所述手动拉杆16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锁舌拉杆1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舌拉杆14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7上且与所述锁舌7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5套设在所述手动拉杆16上,且复位弹簧1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另一端抵压在与所述手动拉杆16固定的锁舌拉杆14的端部上。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锁,包括壳体、马达、蜗轮蜗杆机构、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和锁舌,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固定,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部侧面形成有一销轴,所述输出齿轮所在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牵引片,所述牵引片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销轴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能在所述滑动孔中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锁,包括壳体、马达、蜗轮蜗杆机构、传动齿轮、输出齿轮和锁舌,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杆固定连接,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蜗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同轴固定,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端部侧面形成有一销轴,所述输出齿轮所在的齿轮轴上固定安装有一牵引片,所述牵引片形成有滑动孔,所述销轴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能在所述滑动孔中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还包括手动拉杆、复位弹簧和锁舌拉杆,所述手动拉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锁舌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锁舌拉杆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锁舌上且与所述锁舌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设在所述手动拉杆上,且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抵压在与所述手动拉杆固定的锁舌拉杆的端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形成有挡片,所述锁舌拉杆与锁舌滑动连接的端部位于所述挡片和所述壳体之间,当电子锁处于上锁状态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良栋李富栋
申请(专利权)人:马夸特开关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