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964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护筒,所述护筒内设有延伸至护筒底部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水泵,出水端延伸至护筒外,所述护筒的侧壁及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护筒侧壁的进水孔由护筒底部延伸至护筒中部,所述护筒的顶部外圈设有钢板止水环,所述护筒内壁上设有沿护筒内壁上下移动的标尺,所述标尺的底部设有浮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础施工过程中可持边施工边降水,基础浇筑混凝土完成降水停止,可有效保证筏板混凝土施工前基坑水位持续在垫层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渗水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
技术介绍
渗水坑排水在建筑作业是经常需要处理的事情,一般的渗水坑排水都是直接用水泵抽水,但是渗水坑水量较大时,垫层及防水层无法及时封闭,影响基础施工,或过早停止排水,施工面大量积水,防水层封闭后水位上拱,破坏防水层,造成后续大量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通过设置带有进水孔的护筒,将垫层、防水层有效的与护筒连接,降水泵可持续降水,筏板混凝土浇筑时可将水泵抽出,不至于为保证持续降水将水泵封闭在筏板下无法抽出。通过内部浮漂与标尺也可更直观的了解集水坑内水位情况,以便及时作出相关措施。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包括顶部开口的护筒,所述护筒内设有延伸至护筒底部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水泵,出水端延伸至护筒外,所述护筒的侧壁及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护筒侧壁的进水孔由护筒底部延伸至护筒中部,所述护筒的顶部外圈设有钢板止水环,所述护筒内壁上设有沿护筒内壁上下移动的标尺,所述标尺的底部设有浮漂,所述标尺的顶端与护筒的顶端齐平,所述浮漂与护筒的底端接触,所述浮漂可在进水孔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护筒的顶部固定间隔设有两个钢板止水环。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护筒内部在进水孔上方间隔设有两个直径大于标尺直径的限位环圈,两个所述限位环圈上下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标尺穿设于两个限位环圈内。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限位环圈的直径小于浮漂的直径。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浮漂为球型,所述浮漂的顶部设有与标尺底部对应的插孔,所述标尺与浮漂插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带有进水孔的护筒将水内杂质隔离,然后再进行抽水,保证水质干净;2、通过护筒将水泵隔离,水泵可以持续作业,在护筒外施工完全不影响水泵工作;3、护筒内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标尺,外护筒周围即可直观了解集水坑内水位情况并准确记录。4、基础施工过程中可持边施工边降水,基础浇筑混凝土完成降水停止,可有效保证基坑水位持续在垫层以下。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渗水坑降水装置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渗水坑降水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护筒;2、钢板止水环;3、进水孔;4、抽水管;5、水泵;6、浮漂;7、标尺;8、限位环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用于渗水坑降水时将杂质与水泵5隔离,防止杂质造成水泵5的损坏,以及保证水泵5可以持续作业。包括顶部开口的护筒1,护筒1为钢制,护筒1壁厚2-5mm,护筒1内设有延伸至护筒1底部的抽水管4,抽水管4的进水端连接有水泵5,出水端延伸至护筒1外,水泵5用于将渗透进护筒1内的水抽出,水泵5为自动泵,当水位高于水泵5时自动抽水,水位低于水泵5时停止,保持水位在水泵5之下,护筒1的侧壁及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孔3,进水孔3均匀排列,孔径为10mm,护筒1侧壁的进水孔3由护筒1底部延伸至护筒1中部,护筒1的顶部外圈固定设有钢板止水环2,施工时护筒1外壁会设置防水卷材,钢板止水环2用于防止水沿护筒1外壁向上渗透,护筒1内壁上设有沿护筒1内壁上下移动的标尺7,标尺7的底部设有浮漂6,标尺7的顶端与护筒1的顶端齐平,浮漂6与护筒1的底端接触,浮漂6可在进水孔3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浮漂6可沿护筒1内壁上下移动,浮漂6为空心或密度小于水的材料制成,浮漂6随着进入护筒1内水面的升高,浮漂6在浮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标尺7设置在浮漂6上,标尺7上设有刻度,标尺7根据浮漂6的上下移动而移动,标尺7随着上下移动在护筒1外直观显示护筒1内的水位情况。护筒1的顶部固定间隔设有两个钢板止水环2。双重保护,增加水的渗透难度。护筒1内部在进水孔3上方间隔设有两个直径大于标尺7直径的限位环圈8,两个限位环圈8上下呈一条直线设置,标尺7穿设于两个限位环圈8内。标尺7被两个限位环圈8固定,上部限位环圈8被固定在护筒1封闭钢板9下方,下部限位环圈8被固定在进水孔3上加浮漂6高度位置,限位环圈8限制标尺7水平移动,但保证标尺7可顺利上下移动。限位环圈8的直径小于浮漂6的直径。浮漂6漂浮至下部的限位环圈8位置时停止,此时为水位阈值,若超过此水位需另设其他排水设施排水保证水位在阈值以下。浮漂6为球型,浮漂6的顶部设有与标尺7底部对应的插孔,标尺7与浮漂6插拔连接。安装时安装简单方便,在拆除标尺7和浮漂6时也只需要在上方直接拔出标尺7,浮漂6在限位环圈8的抵挡下与标尺7分开。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护筒,所述护筒内设有延伸至护筒底部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水泵,出水端延伸至护筒外,所述护筒的侧壁及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护筒侧壁的进水孔由护筒底部延伸至护筒中部,所述护筒的顶部外圈设有钢板止水环,所述护筒内壁上设有沿护筒内壁上下移动的标尺,所述标尺的底部设有浮漂,所述标尺的顶端与护筒的顶端齐平,所述浮漂与护筒的底端接触,所述浮漂可在进水孔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渗水坑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开口的护筒,所述护筒内设有延伸至护筒底部的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进水端连接有水泵,出水端延伸至护筒外,所述护筒的侧壁及底部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护筒侧壁的进水孔由护筒底部延伸至护筒中部,所述护筒的顶部外圈设有钢板止水环,所述护筒内壁上设有沿护筒内壁上下移动的标尺,所述标尺的底部设有浮漂,所述标尺的顶端与护筒的顶端齐平,所述浮漂与护筒的底端接触,所述浮漂可在进水孔高度范围内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水坑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释硕曹跃冲李春晓国超张劭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