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959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解决了现有夯补装置和夯补工艺修补文物时移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车板和右车板,左车板和右车板之间连接有安装筒,所述夯土装置设置在安装筒内,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后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转向轮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驱动轮传动连接有驱动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和操作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便于夯土装置的安装,而且能够便捷地夯土装置移动位置,而且能够便捷地控制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夯补装置
,特别是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
技术介绍
在修缮城墙本体和古建筑基础时面临如下问题,现有夯土装置是根据当代施工要求进行设计的,夯土机借助装置可动部件的上下运动冲击力将地面夯实。根据已公布的专利可知这种装置的夯板形状为方形形状,其可快速将地面夯击平整,夯击过程中夯板连续不间断的冲击地面,不仅夯补现场尘土飞扬,噪声较大,且搭载夯补工具的平台移动较为困难,实属不便。这样的施工环境会给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不便,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夯补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解决了现有夯补装置和夯补工艺修补文物时移动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左车板和右车板,左车板和右车板之间连接有安装筒,所述夯土装置设置在安装筒内,车架的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后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转向轮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驱动轮传动连接有驱动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和操作手柄。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连接在安装筒前端的轮架,所述转向轮包括设置在轮架与左车板之间的左前轮及设置在轮架与右车板之间的右前轮。进一步地,所述左前轮转动设置在左前轴上,右前轮转动设置在右前轴上,所述左前轴的两端分别与左车板和轮架铰接,右前轴的两端分别与右车板和轮架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连接在左前轮内侧和右前轮内侧的左导向盘和右导向盘,左导向盘的后侧与右导向盘的前侧之间铰接有与控制器相连的双向电动伸缩杆,双向电动伸缩杆的固定壳与轮架转动连接,双向电动伸缩杆两端的两个伸缩杆分别与左导向盘、右导向盘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左车板和右车板的后部转动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轮设置在驱动轴上,驱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设置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减速器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与控制器相连且设置在右车板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齿轮与减速器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齿轮固定相连的传动轴,传动轴转动设置在左车板和右车板之间,传动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减速器的输出轮啮合,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本技术不仅便于夯土装置的安装,而且能够便捷地夯土装置移动位置,而且能够便捷地控制转向。使用本技术时,通过操作手柄向控制器输入控制指令,则控制器能够根据控制指令控制双向电动伸缩杆伸缩,进而控制转向;控制器能够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电机启停,进而控制移动。本技术中采用了简化的转向系统,可以使转向更加便捷省力,采用了减速器传动,实现了减速增距,能够适应夯土施工现场凹凸不平的地面行走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1包括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之间连接有安装筒13,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通过安装筒13固定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所述安装筒13内安装夯土装置设置,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转向轮2、后部设置有驱动轮3,转向轮2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驱动轮3传动连接有驱动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和操作手柄。使用本技术时,通过操作手柄向控制器输入控制指令,则控制器能够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驱动轮3前进和后腿,控制器能够根据控制指令控转向轮2转向。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连接在安装筒13前端的轮架41,转向轮2包括设置在轮架41与左车板11之间的左前轮21及设置在轮架41与右车板12之间的右前轮22。所述左前轮21转动设置在左前轴15上,右前轮22转动设置在右前轴14上,左前轴15的两端分别与左车板11和轮架41铰接,右前轴14的两端分别与右车板12和轮架41铰接。左前轮21内侧和右前轮22内侧分别设置有左导向盘42和右导向盘43,左导向盘42的后侧与右导向盘43的前侧之间铰接有与控制器相连的双向电动伸缩杆44,控制器能够控制双向电动伸缩杆44伸缩,进而控制左前轮21和右前轮22相对车架1转动,进而实现转向。具体地,双向电动伸缩杆44的固定壳45与轮架41转动连接,双向电动伸缩杆44两端的两个伸缩杆分别与左导向盘42、右导向盘43铰接,保证左前轮21和右前轮22能够同步同向转动。驱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的后部驱动轴51,驱动轴51转动设置在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之间,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内设置有与驱动轴51转动配合的轴承。所述驱动轮3设置在驱动轴51上,驱动轴51上设置有从动齿轮52,与从动齿轮52相啮合设置有驱动齿轮53,驱动齿轮53通过减速器56连接有驱动电机57,驱动电机57与控制器相连且设置在左车板11内,减速器56通过与右车板12固定连接的安装板60固定设置在车架1上。采用了减速器传动,实现了减速增距,能够适应夯土施工现场凹凸不平的地面行走需求。当驱动电机57通过减速器56带动驱动齿轮53转动时,驱动齿轮53能够带动从动齿轮52同步转动,则驱动轴51随从动齿轮52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固定设置在驱动轴51上的驱动轮3转动,进而带动车架1行走。实施例2,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所述驱动齿轮53与减速器56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能够使减速器56与驱动齿轮53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驱动齿轮53固定相连的传动轴54,传动轴54转动设置在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之间,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内设置有与传动轴54转动配合的轴承。传动轴54上设置有传动齿轮55,传动齿轮55与减速器56的输出轮58啮合,驱动电机57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59与减速器56的输入轴相连。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本技术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手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之间连接有安装筒(13),所述夯土装置设置在安装筒(13)内,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转向轮(2)、后部设置有驱动轮(3),所述转向轮(2)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驱动轮(3)传动连接有驱动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和操作手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包括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包括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左车板(11)和右车板(12)之间连接有安装筒(13),所述夯土装置设置在安装筒(13)内,车架(1)的前部设置有转向轮(2)、后部设置有驱动轮(3),所述转向轮(2)连接有转向控制系统,驱动轮(3)传动连接有驱动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均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有外接电源和操作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连接在安装筒(13)前端的轮架(41),所述转向轮(2)包括设置在轮架(41)与左车板(11)之间的左前轮(21)及设置在轮架(41)与右车板(12)之间的右前轮(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轮(21)转动设置在左前轴(15)上,右前轮(22)转动设置在右前轴(14)上,所述左前轴(15)的两端分别与左车板(11)和轮架(41)铰接,右前轴(14)的两端分别与右车板(12)和轮架(41)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城墙古法夯补工艺的夯土装置转向移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控制系统包括分别连接在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威任克彬刘晨辉李新明尹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