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690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都设有一个中心孔和多个均匀围绕在中心孔四周的边孔,所述中心孔用于穿设钢绞线中心丝,所述边孔用于穿设钢绞线的边丝。换线时,先将原钢绞线的中心丝和边丝相应地穿入第一穿线钢板的中心孔和边孔,原边丝再穿入第二穿线钢板的边孔内,原中心丝直接从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之间拉出,将带有传感器的新中心丝穿过第二穿线钢板的中心孔,将原边丝和新中心丝一起并线即可得到智能钢绞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了钢绞线的换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与桥梁预应力结构工程监测
,具体是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钢绞线已作为一种高强且具有自监测功能的材料,主要运用于桥梁的系杆、拉索及体外预应力工程中的应力监测。根据目前智能钢绞线的作法,绝大多数是通过中心丝埋设传感器后,再进行普通钢绞线中心丝替换后形成完整的智能钢绞线。但是智能钢绞线绞合工作目前没有合适的工装,往往通过手工复合,严重影响生产进度。而本身钢绞线制作时的绞合装置会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存活问题,不适合智能钢绞线的绞合。故一种可用于智能钢绞线生产过程中的中心丝替换的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亟待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钢绞线连接器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智能钢绞线生产过程中的中心丝替换步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一立柱顶部,所述第二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二立柱顶部,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都设有一个中心孔和多个均匀围绕在中心孔四周的边孔,所述中心孔用于穿设钢绞线中心丝,所述边孔的数量与钢绞线的边丝条数相匹配,所述边孔用于穿设钢绞线的边丝。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换线时,先将原钢绞线的中心丝和边丝相应地穿入第一穿线钢板的中心孔和边孔,原边丝再穿入第二穿线钢板的边孔内,原中心丝直接从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之间拉出,将带有传感器的新中心丝穿过第二穿线钢板的中心孔,将原边丝和新中心丝一起并线即可得到智能钢绞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了钢绞线的换芯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的中心孔数量为1个,边孔数量为6个。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为钢制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安装孔。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通过安装孔将底座固定在地面锚栓上,提高固定稳定性,也方便随时安装随时拆卸。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焊接在所述底座上。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且连接牢靠。进一步地,还包括剪刀撑,所述剪刀撑连接在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之间。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提高结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的中心孔和边孔内设有耐磨橡胶套。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保护中心丝上的传感器以及保护钢丝涂层不被磨损。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位置设有线轮。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方便收集原中心丝。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换线原理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1-底座;21-第一立柱;22-第二立柱;31-第一穿线钢板;32-第二穿线钢板;41-中心孔;42-边孔;51-边丝;52-原中心丝;53-新中心丝;6-剪刀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穿线钢板31固定在第一立柱21顶部,第二穿线钢板32固定在第二立柱22顶部,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平行相对设置,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上都设有一个中心孔41和多个均匀围绕在中心孔41四周的边孔42,中心孔41用于穿设钢绞线中心丝,边孔42的数量与钢绞线的边丝条数相匹配,边孔42用于穿设钢绞线的边丝。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如图2所示,换线时,先将原钢绞线的原中心丝52和边丝51相应地穿入第一穿线钢板31的中心孔和边孔,原边丝51再穿入第二穿线钢板32的边孔内,原中心丝52直接从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之间拉出,将带有传感器的新中心丝53穿过第二穿线钢板32的中心孔,将原有边丝51和新中心丝53一起并线即可得到智能钢绞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升了钢绞线的换芯效率。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的中心孔41数量为1个,边孔42数量为6个。能适用最常见钢绞线。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为钢制底座,底座1上设有安装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安装孔将底座固定在地面锚栓上,提高固定稳定性,也方便随时安装随时拆卸。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焊接在底座1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且连接牢靠。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剪刀撑6,剪刀撑6连接在第一立柱21、第二立柱22、第一穿线钢板31和第二穿线钢板32之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结构稳定性。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的中心孔41和边孔42内设有耐磨橡胶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护中心丝上的传感器以及保护钢丝涂层不被磨损。在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上位于第一立柱21和第二立柱22之间的位置设有线轮。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收集原中心丝。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一立柱顶部,所述第二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二立柱顶部,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都设有一个中心孔和多个均匀围绕在中心孔四周的边孔,所述中心孔用于穿设钢绞线中心丝,所述边孔的数量与钢绞线的边丝条数相匹配,所述边孔用于穿设钢绞线的边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一立柱顶部,所述第二穿线钢板固定在第二立柱顶部,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上都设有一个中心孔和多个均匀围绕在中心孔四周的边孔,所述中心孔用于穿设钢绞线中心丝,所述边孔的数量与钢绞线的边丝条数相匹配,所述边孔用于穿设钢绞线的边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钢绞线生产用绞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线钢板和第二穿线钢板的中心孔数量为1个,边孔数量为6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钢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石席晓卿黄金陈桂军
申请(专利权)人:智性纤维复合加固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