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油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81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油泥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所述污油泥处理系统,包括:分离装置、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分离装置的排污水口与污水存储池连通,分离装置的排污泥口与污泥存储池连通,污水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存储池、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和设置在污泥修复池本体上部的输送管,输送管用于向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污油泥处理系统通过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处理,能够避免二次污染,环保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油泥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油泥处理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油泥中含油量较高,是废物中的宝贵资源,如果不进行回收,会造成较大的资料浪费;污油泥堆放或填埋占用大量的耕地的同时污染周边环境,污油泥中石油的挥发成分进入大气会污染空气;油泥中的石油随雨水进入水体则会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水的生态系统;油泥中的石油进入土壤,会对土壤自身的微生物和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因此污油泥需要进行处理才能排放。目前,常用的一种处理污油泥的方法是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在高温、无氧条件下,对污油泥进行深度的热解处理,使得油泥中的烃、胶质、沥青质以及其他有机物发生热解或热缩合得到相应的液相油品、气体、焦炭以及干泥砂等,这种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污油泥处理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包括:分离装置、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水口与所述污水存储池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泥口与所述污泥存储池连通,所述污水存储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所述污泥存储池、所述污泥修复池和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所述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上部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向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进一步地,所述污泥修复池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污泥修复池内,且位于所述输送管的下方,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污泥以使污泥悬空。进一步地,所述污泥修复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上,沿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曝气孔。进一步地,污泥修复池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输送管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输送管相对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热洗池、三相离心机和储油罐;所述预处理装置、所述热洗池和所述三相离心机依次连通,所述三相离心机上设有排油口、所述排污水口和所述排污泥口,所述排油口与所述储油罐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依次连通的吸附脱附装置、焚烧炉和二氧化硫碱洗池,所述吸附脱附装置与所述热洗池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气浮池、生化反应池和澄清器;所述污水存储池、所述调节池、所述气浮池、所述生化反应池和所述澄清器依次连通,或者所述污水存储池、所述气浮池、所述调节池、所述生化反应池和所述澄清器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氧化池,所述氧化池连通在所述生化反应池和所述澄清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气浮池包括气浮池本体、第二曝气管和刮油组件,所述第二曝气管设置在所述池本体的内部,所述刮油组件设置在所述气浮池的顶部用于刮除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油浮渣。进一步地,所述生化反应池包括生化反应池本体和菌巢,所述生化反应池本体上设有药剂加注口,所述药剂加注口用于添加微生物复合剂和营养盐。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包括:分离装置、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分离装置的排污水口与污水存储池连通,分离装置的排污泥口与污泥存储池连通,污水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存储池、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和设置在污泥修复池本体上部的输送管,输送管用于向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分离装置对污油泥进行处理,将污油泥中的油、污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对于油进行回收,污水和污泥中仍然含有油。污水通过分离装置上的排污水口进入污水存储池,再由污水存储池进入污水处理装置中,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中的油和COD等进行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直接排放,得到的泥进入压滤机中脱去多余的水排放。污泥通过分离装置上的排污泥口进入污泥存储池,然后再由污泥存储池进入污泥修复池,输送管向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从而污泥修复池本体内附着有微生物,污泥修复池中的微生物将污泥中变成无害污泥,污泥最后进入压滤机,脱去多余水分后排放。本技术提供的污油泥处理系统通过微生物对污泥进行处理,能够避免二次污染,环保安全。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污油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污油泥处理系统中的污泥修复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污油泥处理系统的气浮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污油泥处理系统的生化反应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的生化反应池中菌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所示的污油泥处理系统中的氧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所示的污油泥处理系统中的澄清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分离装置;111-预处理装置;112-热洗池;113-三相离心机;114-储油罐;115-吸附脱附装置;116-焚烧炉;117-二氧化硫碱洗池;12-污泥存储池;13-污泥修复池;14-压滤机;131-污泥修复池本体;132-输送管;133-支撑架;134-第一曝气管;135-驱动件;10-污水存储池;20-调节池;30-气浮池;40-生化反应池;50-氧化池;60-澄清器;31-气浮池本体;32-第二曝气管;33-刮油装置;331-机架;332-连接轴;333-链轮;334-链条;335-刮板;41-生化反应池本体;42-菌巢;43-酸液存储室;44-碱液存储室;45-总充气管;46-支充气管;47-流量调节阀;421-波纹板;422-波峰;423-波谷;51-反应塔;52-进气口;53-进液口;54-臭氧破坏器;61-机壳;62-混合罐;63-进液导流筒。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池”并不是常规意义上认为的用砖或者瓷砖堆砌形成的池子,可以理解为本申请中的“池”表示的是一种结构或装置,“池”可以是罐、桶或者箱等。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包括:分离装置11、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12、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13和压滤机;分离装置11的排污水口与污水存储池连通,分离装置11的排污泥口与污泥存储池12连通,污水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以及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存储池12、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依次连通;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131和设置在污泥修复池本体131上部的输送管132,输送管132用于向污泥修复池本体131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本实施例中,分离装置11对污油泥进行处理,将污油泥中的油、污水和污泥进行分离,对于油进行回收,污水和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装置、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水口与所述污水存储池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泥口与所述污泥存储池连通,所述污水存储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所述污泥存储池、所述污泥修复池和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n所述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上部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向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装置、污水存储池、污泥存储池、污水处理装置、污泥修复池和压滤机;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水口与所述污水存储池连通,所述分离装置的排污泥口与所述污泥存储池连通,所述污水存储池、所述污水处理装置以及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所述污泥存储池、所述污泥修复池和所述压滤机依次连通;
所述污泥修复池包括污泥修复池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上部的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用于向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内输送营养液或者微生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修复池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污泥修复池内,且位于所述输送管的下方,所述支撑架用于支撑污泥以使污泥悬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修复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下方的第一曝气管,所述第一曝气管上,沿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曝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泥修复池还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输送管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输送管相对所述污泥修复池本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油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热洗池、三相离心机和储油罐;所述预处理装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元耿秀丽王研董志新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恩思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