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51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所述支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后脚通过一第一枢轴交叉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前脚后端,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下端;所述前脚还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以及第三枢轴为不同位置的枢轴,所述婴儿车架包括所述支架、一推把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三连杆上端分别枢接于推把杆的不同位置,且第三连杆下端枢接于后脚上端,从而所述推把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以及后脚形成一四连杆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架与婴儿车架如此设置,使得其在折叠过程中各组件联动顺畅,操作不费力,而且折叠后材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本技术涉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
技术介绍
婴儿车可供孩童坐或/和卧,父母推车行走,从而可减轻父母抱孩子的负担,而孩子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婴儿车一般包括一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车架前下部与后下部的前轮与后轮。在展开状态时,在锁定机构的作用下,车架不能进行折叠操作,所述前轮与后轮支撑于地面,车架被稳固地锁定于展开状态,孩童或坐或卧在车内,父母推车婴儿车行走;当不需要使用该婴儿车时,释锁所述锁定机构,然后折叠所述车架。不同婴儿车的车架结构也不同,有些车架结构使得车架在折叠过程中各组件联动很不顺畅,从而折叠时比较费力,而且折叠后的车架材积也比较大,而对于一般需求来说,是折叠后的材积越小越好,这样更方便携带、存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折叠时各组件联动顺畅而且折叠后材积小的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婴儿车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后脚通过一第一枢轴交叉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前脚后端,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下端;所述前脚还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后脚,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以及第三枢轴为不同位置的枢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后脚通过一第一枢轴交叉枢接,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通过一第二枢轴枢接于所述前脚后端,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下端;所述前脚还通过一第三枢轴枢接于所述后脚,所述第一枢轴、第二枢轴以及第三枢轴为不同位置的枢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枢轴位于所述第一枢轴与第二枢轴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下端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脚下端连接有后轮。


4.一种婴儿车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支架,还包括推把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三连杆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推把杆的不同位置,且第三连杆下端枢接于后脚,从而所述推把杆、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以及后脚形成一四连杆结构;所述前脚或通过所述第三枢轴与所述第三连杆枢接;或,所述前脚通过所述第三枢轴与所述第三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方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爱果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