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锡卫专利>正文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647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将直流储能模块做成适于人工搬运安装的小型化直流储能模块,采用多个直流储能模块通过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方便快捷的与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连接,构成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的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实现了多个直流储能模块独立调控、受控运行,更加安全、更加可靠;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慢、充电难困境,也解决了电动汽车换电不仅换电站点建设投资大网点少而且储能模块体积大、分量重需要专用设备进行换电的尴尬,本方案便于实现电与车分离管理,实现了储能模块的共享和灵活更换,这将大大改善和满足电动汽车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蓄电池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新能源电力和电动汽车正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已经成为能源与环境保护的一个发展趋势。特别是储能蓄电池的进步为新能源电力平稳供电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支撑及技术路径,同时也促进了电动汽车的应用推广,为了环境保护和改善雾霾天气,电动汽车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大力扶植与响应。目前由于电动汽车充电桩不够多、充电速度慢,造成充电不便,浪费了用户的宝贵时间;而采用换电的电动汽车,由于蓄电池价格昂贵,用户不能一用一备;在换电站更换又存在蓄电池新旧不同,价值不同,而且真假难辨;特别是大部分换电电动汽车采用一体化蓄电池模块,一个单体重达上百公斤,需要专业搬运设备进行换电作业,投资大网点少,用户换电困难,影响了用户使用电动汽车的积极性,也给电动汽车用户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如果换电电动汽车采用多模块、小型化蓄电池模块,不需要专门设备人工可以更换,并且蓄电池组串模块可以辨识控制,就可以实现蓄电池组串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主要包括:第1直流储能模块(1)、第i直流储能模块(1i)、满电替换备用第j直流储能模块(1j)、第1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第i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i)、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交流电力线插接装置及连接线(4)、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主控系统模块(9)、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模块系统总线(10)、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人工换电的多直流储能模块系统,主要包括:第1直流储能模块(1)、第i直流储能模块(1i)、满电替换备用第j直流储能模块(1j)、第1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第i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i)、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交流电力线插接装置及连接线(4)、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电力连接器通信线(7)、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主控系统模块(9)、数据编码器(91)、数据存储器(92)、通信控制电路(93)、定位信息处理电路(94)、人工操控界面(95)、提示电路模块(96)、工作电源(97)、模块系统总线(10)、无线通信收发模块(11)、通信接口电路(12)、系统通信线路(13)、第1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第i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i)、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市电供电(16)、公共通信网络(17)、调控中心及信息平台系统(18)、手机及移动终端(19),其中:
第1直流储能模块(1)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连接通信接口电路(12),构成第1直流储能模块(1)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i直流储能模块(1i)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连接通信接口电路(12),构成第i直流储能模块(1i)与主控系统模块(9)交互信息的通信链路;
第1直流储能模块(1)通过第1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接入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再由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顺次连接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并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1直流储能模块(1)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第i直流储能模块(1i)通过第i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i)接入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再由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顺次连接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并通过电力连接器电力线(6)连接电动汽车电力连接器(8),构成第i直流储能模块(1i)为电动汽车供电的电力路径;
由市电供电(16)通过交流电力线插接装置及连接线(4)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并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顺次连接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第1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及第1直流储能模块(1),构成电网市电供电(16)与第1直流储能模块(1)进行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由市电供电(16)通过交流电力线插接装置及连接线(4)连接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并通过输入输出电力连接及监测保护及计量模块(5)顺次连接双向DC/AC电力变换模块(3)、多直流储能模块并接连接装置(15)、第i直流快速插接连接线(14i)及第i直流储能模块(1i),构成电网市电供电(16)与第i直流储能模块(1i)进行充放电的电力路径;
主控系统模块(9)通过模块系统总线(10)顺次连接通信控制电路(93)及通信接口电路(12),由通信接口电路(12)通过系统通信线路(13)分别链接第1直流储能模块(1)、第1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第i直流储能模块(1i)、第i直流插接连接线卡扣(2i)、双向DC/A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锡卫
申请(专利权)人:周锡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