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46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包括舱门本体,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玻璃窗,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远离舱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舱门本体、固定杆、把手、空腔、橡胶垫、防撞筒、轴承、防撞板、减震弹簧、橡胶柱、加强筋和加强架的配合使用,能够在汽车舱门受到大面积碰撞使对其进行缓冲,有效地对汽车舱门进行防护,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舱门防碰撞性能较差,而传统的防碰撞方法通常为在其表面增加防撞条,这种方式方式无法对汽车舱门大面积进行防撞,在受到碰撞后,仍然会产生凹陷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
技术介绍
汽车原指以可燃气体作动力的运输车辆,也指有自身装备动力驱动的车辆,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轮,不依靠轨道或架线而在陆地行驶的车辆,汽车通常被用作载运客、货和牵引客、货挂车,也有为完成特定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其改装或经装配了专用设备成为专用车辆,但不包括专供农业使用的机械。汽车舱门是汽车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配件,而汽车舱门的安全性也是被人们所重视的,现有的汽车舱门防碰撞性能较差,而传统的防碰撞方法通常为在其表面增加防撞条,这种方式方式无法对汽车舱门大面积进行防撞,在受到碰撞后,仍然会产生凹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具备可防止碰撞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舱门防碰撞性能较差,而传统的防碰撞方法通常为在其表面增加防撞条,这种方式方式无法对汽车舱门大面积进行防撞,在受到碰撞后,仍然会产生凹陷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包括舱门本体,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玻璃窗,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远离舱门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所述防撞板远离橡胶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防撞板背表面的中心处与舱门本体正表面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舱门本体背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舱门本体的背表面且位于加强筋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所述舱门本体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防撞板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腔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防撞筒。优选的,所述舱门本体正表面的顶部开设有与玻璃窗配合使用的安装腔,所述玻璃窗的外圈与安装腔的内圈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轴承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固定杆的表面,所述防撞筒的内腔开设有与轴承配合使用的镶嵌槽,所述防撞筒的内腔与固定杆的表面不接触。优选的,所述防撞筒的表面环绕固定连接有反光贴,所述反光贴通过胶水粘接于防撞筒的表面。优选的,所述加强架为“X”型结构,所述加强架和加强筋与舱门本体的背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与舱门本体的背表面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舱门本体、固定杆、把手、空腔、橡胶垫、防撞筒、轴承、防撞板、减震弹簧、橡胶柱、加强筋和加强架的配合使用,能够在汽车舱门受到大面积碰撞使对其进行缓冲,有效地对汽车舱门进行防护,且强度高,不易变形,解决了现有的汽车舱门防碰撞性能较差,而传统的防碰撞方法通常为在其表面增加防撞条,这种方式方式无法对汽车舱门大面积进行防撞,在受到碰撞后,仍然会产生凹陷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把手的使用,能够方便对舱门本体进行开合,通过连接槽的使用,能够方便将舱门本体安装与汽车上,通过玻璃窗的使用,能够方便驾驶者观测车外的情况,通过反光贴的使用,能够在夜间灯光照射下进行反光,避免舱门本体在视线昏暗的情况下受到冲撞,通过减震弹簧和橡胶柱的使用,能够在受到碰撞后对其冲撞进行缓冲,避免舱门本体受到大幅度冲撞而变形,通过防撞筒和轴承的使用,能够在其受到冲撞时,进行旋转,将受到的冲撞以旋转的方式进行缓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左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后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防撞筒主视结构图。图中:1舱门本体、2连接槽、3玻璃窗、4固定杆、5把手、6空腔、7橡胶垫、8防撞筒、9轴承、10防撞板、11减震弹簧、12橡胶柱、13加强筋、14加强架、15反光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舱门本体1、连接槽2、玻璃窗3、固定杆4、把手5、空腔6、橡胶垫7、防撞筒8、轴承9、防撞板10、减震弹簧11、橡胶柱12、加强筋13、加强架14和反光贴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请参阅图1-5,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包括舱门本体1,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玻璃窗3,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顶部开设有与玻璃窗3配合使用的安装腔,玻璃窗3的外圈与安装腔的内圈固定连接,通过玻璃窗3的使用,能够方便驾驶者观测车外的情况,舱门本体1正表面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通过把手5的使用,能够方便对舱门本体1进行开合,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12,橡胶柱12远离舱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10,防撞板10远离橡胶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防撞板10背表面的中心处与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通过减震弹簧11和橡胶柱12的使用,能够在受到碰撞后对其冲撞进行缓冲,避免舱门本体1受到大幅度冲撞而变形,舱门本体1背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3,舱门本体1的背表面且位于加强筋1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14,加强架14为“X”型结构,加强架14和加强筋13与舱门本体1的背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且与舱门本体1的背表面紧密贴合,舱门本体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槽2,通过连接槽2的使用,能够方便将舱门本体1安装与汽车上,舱门本体1与汽车之间的活动连接件安装在连接槽2内,防撞板10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6,空腔6内腔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9,轴承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防撞筒8,轴承9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均匀分布于固定杆4的表面,防撞筒8的内腔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包括舱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玻璃窗(3),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12),所述橡胶柱(12)远离舱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10),所述防撞板(10)远离橡胶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所述防撞板(10)背表面的中心处与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所述舱门本体(1)背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3),所述舱门本体(1)的背表面且位于加强筋(1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14),所述舱门本体(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防撞板(10)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内腔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9),所述轴承(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防撞筒(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的汽车舱门,包括舱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顶部镶嵌有玻璃窗(3),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左侧的中端固定连接有把手(5),所述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柱(12),所述橡胶柱(12)远离舱门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10),所述防撞板(10)远离橡胶柱(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7),所述防撞板(10)背表面的中心处与舱门本体(1)正表面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所述舱门本体(1)背表面底部的左右两侧和中端均固定连接有加强筋(13),所述舱门本体(1)的背表面且位于加强筋(13)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架(14),所述舱门本体(1)右侧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连接槽(2),所述防撞板(10)正表面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6),所述空腔(6)内腔的两侧均纵向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表面固定套设有轴承(9),所述轴承(9)的外圈固定套设有防撞筒(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润辰得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