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604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包括四个底柱和壳体,且壳体的底端四角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冲压机构,所述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设置有冲头,且第二连杆的外壁并靠近顶端旋转处沿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圆槽的内腔底端与空心压板中心通孔处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壳体的底端右侧设置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右侧顶端前侧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启动按钮。该自动化冲压设备,无需人工对准打孔位置,直接放入圆槽内即可操作,并可保证每个金属打孔位置相同,减小手动的偏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冲压设备
,具体为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件)的成形加工方法,但以往小型金属批量打孔时需要人工对准调整打孔的位置,或使用手动打孔机将需要打孔的材料定点放好,再逆时针用力转动手动转轮完成打孔,此类方法费力耗时又不精准,因此现设计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自动化冲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包括四个底柱和壳体,且壳体的底端四角设置有底柱,所述壳体的顶端设置有冲压机构,所述壳体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冲压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圆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冲头、第一滑块、挡块和第一滑槽;所述壳体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圆板的后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圆板的前侧顶端旋转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杆,且第二连杆插接在与壳体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的挡块内腔,所述第二连杆的底端设置有冲头,且第二连杆的外壁并靠近顶端旋转处沿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插接在挡块内侧开设的第一滑槽内;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圆板、圆槽、第一盲孔、空心圆柱、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弹簧、圆柱、空心压板、第二盲孔、控制器和启动按钮;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出壳体的底端中心位置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第二圆板的中心位置,且第二电机的顶端固定在壳体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圆板的顶端沿周向每隔度均开设有圆槽,且圆槽所在的圆周路径与冲头的底端相对应,所述圆槽的内腔底端沿周向每隔度开设有第一盲孔,且上下相同的空心圆柱设置在与第一盲孔相对应的圆槽的顶端,所述空心圆柱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弹簧的一端,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盲孔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且圆柱的顶端设置有空心压板,所述圆槽的内腔底端与空心压板中心通孔处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盲孔,所述壳体的底端右侧设置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壳体的右侧顶端前侧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启动按钮。优选的,所述第一圆板与第二圆板的形状均为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一滑块按顺时针每隔90度分布在第二连杆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外侧形状为“V”字形,且“V”形夹角处的形状为“O”形。优选的,所述空心圆柱的通孔形状与第一盲孔的内腔形状相同并相通。优选的,所述第二盲孔的形状大小与空心压板的中心通孔形状大小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化冲压设备,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冲压机构的配合下可促使冲头做上下往复运动,对圆槽内腔放入的金属进行锤砸打孔,在旋转机构的配合下,可将圆槽内腔的金属随着第二圆板的旋转依次平稳的移动至冲头的底端,进行多个金属逐一打孔,无需人工对准打孔位置,直接放入圆槽内即可操作,并可保证每个金属打孔位置相同,减小手动的偏差,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3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403正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A处放大图。图中:1、底柱,2、壳体,3、冲压机构,301、第一电机,302、第一圆板,303、第一连杆,304、第二连杆,305、冲头,306、第一滑块,307、挡块,308、第一滑槽,4、旋转机构,401、第二电机,402、第二圆板,403、圆槽,404、第一盲孔,405、空心圆柱,406、第二滑槽,407、第二滑块,408、弹簧,409、圆柱,410、空心压板,411、第二盲孔,412、控制器,413、启动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包括四个底柱1和壳体2,壳体2的顶端的形状为“凹”形,便于冲头能够对准圆槽403的内腔,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打孔情况,且壳体2的底端四角设置有底柱1,壳体2的顶端设置有冲压机构3,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4;冲压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圆板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冲头305、第一滑块306、挡块307和第一滑槽308;壳体2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301,且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圆板302的后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第一圆板302的前侧顶端旋转连接有第一连杆303的一端,第一连杆303用于牵动第二连杆304,且第一连杆303的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杆304,且第二连杆304插接在与壳体2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的挡块307内腔,第二连杆304的底端设置有冲头305,冲头305通过自身重力在快速下垂的瞬间击穿金属,实现对金属打孔,且第二连杆304的外壁并靠近顶端旋转处沿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06,第一滑块306插接在挡块307内侧开设的第一滑槽308内;旋转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二圆板402、圆槽403、第一盲孔404、空心圆柱405、第二滑槽406、第二滑块407、弹簧408、圆柱409、空心压板410、第二盲孔411、控制器412和启动按钮413;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延伸出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第二圆板402的中心位置,且第二电机401的顶端固定在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第二圆板402的顶端沿周向每隔90度均开设有圆槽403,圆槽403用于放入待打孔的金属,且圆槽403所在的圆周路径与冲头305的底端相对应,圆槽403的内腔底端沿周向每隔90度开设有第一盲孔404,且上下相同的空心圆柱405设置在与第一盲孔404相对应的圆槽403的顶端,空心圆柱405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滑槽406,第二滑槽406可对第二滑块407进行限位,促使第二滑块407只能够进行上下的移动,且第二滑槽406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407,第二滑块407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弹簧408的一端,弹簧408为旋转弹簧,弹性系数为25N/CM,弹簧408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并始终对第二滑块407提供一个向上的推力,且弹簧408的另一端与第一盲孔404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滑块407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409,且圆柱409的顶端设置有空心压板410,圆槽403的内腔底端与空心压板4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包括四个底柱(1)和壳体(2),且壳体(2)的底端四角设置有底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端设置有冲压机构(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4);/n所述冲压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圆板(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冲头(305)、第一滑块(306)、挡块(307)和第一滑槽(308);/n所述壳体(2)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301),且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圆板(302)的后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圆板(302)的前侧顶端旋转连接有第一连杆(303)的一端,且第一连杆(303)的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杆(304),且第二连杆(304)插接在与壳体(2)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的挡块(307)内腔,所述第二连杆(304)的底端设置有冲头(305),且第二连杆(304)的外壁并靠近顶端旋转处沿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06),所述第一滑块(306)插接在挡块(307)内侧开设的第一滑槽(308)内;/n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二圆板(402)、圆槽(403)、第一盲孔(404)、空心圆柱(405)、第二滑槽(406)、第二滑块(407)、弹簧(408)、圆柱(409)、空心压板(410)、第二盲孔(411)、控制器(412)和启动按钮(413);/n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延伸出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第二圆板(402)的中心位置,且第二电机(401)的顶端固定在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圆板(402)的顶端沿周向每隔90度均开设有圆槽(403),且圆槽(403)所在的圆周路径与冲头(305)的底端相对应,所述圆槽(403)的内腔底端沿周向每隔90度开设有第一盲孔(404),且上下相同的空心圆柱(405)设置在与第一盲孔(404)相对应的圆槽(403)的顶端,所述空心圆柱(405)的内腔开设有第二滑槽(406),且第二滑槽(406)的内腔内嵌有第二滑块(407),所述第二滑块(407)的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弹簧(408)的一端,且弹簧(408)的另一端与第一盲孔(404)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07)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圆柱(409),且圆柱(409)的顶端设置有空心压板(410),所述圆槽(403)的内腔底端与空心压板(410)中心通孔处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盲孔(411),所述壳体(2)的底端右侧设置控制器(412),且控制器(412)分别与第一电机(301)和第二电机(401)电性连接,所述壳体(2)的右侧顶端前侧设置有与控制器(412)电性连接的启动按钮(4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冲压设备,包括四个底柱(1)和壳体(2),且壳体(2)的底端四角设置有底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顶端设置有冲压机构(3),所述壳体(2)的内腔设置有旋转机构(4);
所述冲压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第一圆板(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04)、冲头(305)、第一滑块(306)、挡块(307)和第一滑槽(308);
所述壳体(2)的顶端左侧螺钉连接有第一电机(301),且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第一圆板(302)的后侧中心位置螺钉连接,所述第一圆板(302)的前侧顶端旋转连接有第一连杆(303)的一端,且第一连杆(303)的另一端旋转连接有第二连杆(304),且第二连杆(304)插接在与壳体(2)的内腔后侧固定连接的挡块(307)内腔,所述第二连杆(304)的底端设置有冲头(305),且第二连杆(304)的外壁并靠近顶端旋转处沿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滑块(306),所述第一滑块(306)插接在挡块(307)内侧开设的第一滑槽(308)内;
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01)、第二圆板(402)、圆槽(403)、第一盲孔(404)、空心圆柱(405)、第二滑槽(406)、第二滑块(407)、弹簧(408)、圆柱(409)、空心压板(410)、第二盲孔(411)、控制器(412)和启动按钮(413);
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延伸出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第二圆板(402)的中心位置,且第二电机(401)的顶端固定在壳体(2)的底端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圆板(402)的顶端沿周向每隔90度均开设有圆槽(403),且圆槽(403)所在的圆周路径与冲头(305)的底端相对应,所述圆槽(403)的内腔底端沿周向每隔90度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陈维娟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浩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