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5592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其包括:粉碎机、分级机和除尘机;其中,除尘机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出料口和除尘腔;除尘腔内设有用以分隔粉体的第一过滤部、用以吸附粉尘的第二过滤部、以及靠近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依次引流至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的导流板;其中,第二过滤部包括有进气管、与进气管连接的除尘风机、以及若干个除尘袋;进气管上设有通过电磁阀与除尘袋连接;出料蛟龙,其通过一排料管与出料口连接,用以接收已除尘处理的粉体;排料管上还设有排尘支管,排尘支管与集尘机连接,用以收集除尘腔内的粉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高效地对除尘器中的除尘袋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粉体的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粉体的制备过程需要将原料经由破碎机、分级机和除尘器等设备进行处理,才能最终得到比较纯洁的粉体。除尘器一般通过除尘袋的方式对空气中的粉尘进行吸附,在对除尘袋进行清理时,需要将除尘袋拆离除尘器后,再对除尘袋进行逐一清理,以便除尘袋的循环再用。然而,拆除和安装除尘袋时,不仅需要人手操作,还浪费时间,而且在对除尘袋进行清理时,除尘器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停止工作,不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该粉体的生产系统能够高效地对除尘器中的除尘袋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其包括:粉碎机,用以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并输出粉料混合物;分级机,其与所述粉碎机连接,用以接收粉料混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除尘机,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出料口和除尘腔;所述除尘腔内设有用以分隔粉体的第一过滤部、用以吸附粉尘的第二过滤部、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依次引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导流板;其中,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有进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除尘风机、以及若干个除尘袋;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与所述除尘袋相匹配的电磁阀,且所述进气管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除尘袋连接;出料蛟龙,其通过一排料管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用以接收已除尘处理的粉体;所述排料管上还设有排尘支管,所述排尘支管与集尘机连接,用以收集所述除尘腔内的粉尘。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粉体的生产系统,其除尘机通过除尘袋对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当需要对除尘袋上的粉尘进行清理时,停止除尘机的除尘工作,开启除尘风机、电磁阀和集尘机,除尘风机通过进气管将气流通入至除尘袋中,将吸附在除尘袋表面的粉尘震落,被震落的粉尘经所述出料口排出,并在所述集尘机的作用下被收集。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除尘腔的左侧,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除尘腔的右侧;所述若干个除尘袋从左至右依次分布在所述进气管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机还设有控制电路板,其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管上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靠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第二阀门靠近所述出料蛟龙设置;所述排尘支管上设有第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排尘支管倾斜设置在所述排料管上。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机包括有与所述排尘支管连接的吸尘风机、和与所述吸尘风机连接的吸尘袋。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腔内还设有用以防止异物进入所述出料口的挡隔网,其靠近所述出料口设置;所述除尘腔内还设有支撑块,其设置在所述挡隔网的下方,所述支撑块通过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挡隔网连接,其中,所述称重传感器,用以获取所述挡隔网的重量生成重量信号;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称重传感器连接,用以接收并根据所述重量信号生成警报信号;所述除尘机还设有警报器,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用以在接收所述警报信号时发出警报。进一步地,所述除尘腔上还设有安全门,其位于所述挡隔网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粉体的生产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粉体的生产系统中的除尘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粉碎机200分级机300除尘机301进风口302出风口303出料口310除尘腔311第一过滤部312导流板313进气管314除尘风机315除尘袋316电磁阀320排料管321排尘支管322第一阀门323第二阀门324第三阀门330吸尘风机331吸尘袋340挡隔网341支撑块342称重传感器343警报器344安全门400出料蛟龙500高压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其包括:粉碎机100,用以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并输出粉料混合物;分级机200,其与所述粉碎机连接,用以接收粉料混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除尘机300,其包括:进风口301、出风口302、出料口303和除尘腔310;所述除尘腔310内设有用以分隔粉体的第一过滤部311、用以吸附粉尘的第二过滤部、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依次引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导流板312;其中,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有进气管313、与所述进气管313连接的除尘风机314、以及若干个除尘袋315;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与所述除尘袋相匹配的电磁阀316,且所述进气管313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除尘袋315连接;出料蛟龙400,其通过一排料管320与所述出料口303连接,用以接收已除尘处理的粉体;所述排料管320上还设有排尘支管321,所述排尘支管321与集尘机连接,用以收集所述除尘腔内的粉尘。具体地,所述粉碎机、分级机、除尘机、出料蛟龙和高压风机500依次连接,所述高压风机对粉碎机、分级机和除尘机进行抽风,使生产系统产生负压,形成自粉碎机到分级机再到除尘机的气体流动方向。工作人员往所述粉碎机的进料斗中加入原材料,所述粉碎机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并输出由粗粒度、中粒度、细粒度组成的粉料混合物至所述分级机中,所述分级机接收所述粉料混合物后,按照其粒度的不同,对其进行粗粒度、中粒度和细粒度的分级处理。其中,细粒度粉体经由所述细粒度排料管输入至所述除尘机中进行除尘处理,除尘后的细粒度粉体最后经由出料蛟龙进行出料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结构的粉体的生产系统,其除尘机通过除尘袋对粉尘进行吸附处理,当需要对除尘袋上的粉尘进行清理时,停止除尘机的除尘工作,开启除尘风机、电磁阀和集尘机,除尘风机通过进气管将气流通入至除尘袋中,将吸附在除尘袋表面的粉尘震落,被震落的粉尘经所述出料口排出,并在所述集尘机的作用下被收集。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301设置在所述除尘腔310的左侧,所述出风口302设置在所述除尘腔310的右侧;所述若干个除尘袋315从左至右依次分布在所述进气管313的下方。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除尘腔的左、右两侧,增加空气与除尘袋的接触,从而提高除尘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机300还设有控制电路板,其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通过所述电磁阀的开启,以使所述除尘风机的气流能够进入到所述除尘袋中,从而将除尘袋表面的粉尘震落。进一步地,所述排料管320上设有第一阀门322和第二阀门323,所述第一阀门322靠近所述出料口303设置,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粉碎机,用以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并输出粉料混合物;/n分级机,其与所述粉碎机连接,用以接收粉料混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n除尘机,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出料口和除尘腔;/n所述除尘腔内设有用以分隔粉体的第一过滤部、用以吸附粉尘的第二过滤部、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依次引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导流板;其中,/n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有进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除尘风机、以及若干个除尘袋;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与所述除尘袋相匹配的电磁阀,且所述进气管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除尘袋连接;/n出料蛟龙,其通过一排料管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用以接收已除尘处理的粉体;/n所述排料管上还设有排尘支管,所述排尘支管与集尘机连接,用以收集所述除尘腔内的粉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粉碎机,用以对原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并输出粉料混合物;
分级机,其与所述粉碎机连接,用以接收粉料混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级处理;
除尘机,其包括:进风口、出风口、出料口和除尘腔;
所述除尘腔内设有用以分隔粉体的第一过滤部、用以吸附粉尘的第二过滤部、以及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用以将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空气依次引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部和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导流板;其中,
所述第二过滤部包括有进气管、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除尘风机、以及若干个除尘袋;所述进气管上设有与所述除尘袋相匹配的电磁阀,且所述进气管通过电磁阀与所述除尘袋连接;
出料蛟龙,其通过一排料管与所述出料口连接,用以接收已除尘处理的粉体;
所述排料管上还设有排尘支管,所述排尘支管与集尘机连接,用以收集所述除尘腔内的粉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除尘腔的左侧,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除尘腔的右侧;
所述若干个除尘袋从左至右依次分布在所述进气管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尘机还设有控制电路板,其与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用以控制所述电磁阀开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玉峰粉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