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5588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套筒外壁两侧对立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嵌入设置有弧板,弧板外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透明挡板,且凹槽内壁均匀贴合有若干条橡胶条,减少使用者与患者血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被患者血液感染,抽血管插接在手柄顶端,且抽血管左侧末端套接有连接头,抽血管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内管,且内管底端插接有吸血针,在刀片将患处划开的较短时间内就将血液清理掉,防止血液大范围的扩散给使用者的手术带来不便,解决了部分患者还携带有HIV病毒,如果血液接触到医生身上的伤口,那么医生被感染的几率增大,血液在患处扩散,血液不便于及时的回收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特别是涉及外科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外科开刀器械,因为外科手术针对的患者较广泛,部分患者还携带有HIV病毒,医生在给该类患者进行手术时,患者的血液很容易溅起而接触到医生的面部以及手部,如果血液接触到医生身上的伤口,那么医生被感染的几率增大,医生的健康安全无法保证,并且进行开刀时,血液在患处扩散,血液不便于及时的回收清理,故而,我们提出减少使用者与患者血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被患者血液感染,在刀片将患处划开的较短时间内就将血液清理掉,防止血液大范围的扩散给使用者的手术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部分患者还携带有HIV病毒,如果血液接触到医生身上的伤口,那么医生被感染的几率增大,血液在患处扩散,血液不便于及时的回收清理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包括手柄和套筒,所述套筒固定连接在手柄底部,所述套筒外壁两侧对立开有凹槽,且凹槽内壁嵌入设置有弧板,所述弧板外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透明挡板,且凹槽内壁并位于弧板内侧均匀贴合有若干条橡胶条,所述套筒底端中部开有刀槽,且刀槽内部插接有刀片;抽血管,所述抽血管插接在手柄顶端,且抽血管左侧末端套接有连接头,所述抽血管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内管,且内管底端插接有吸血针。优选的,所述手柄外部两侧对立开有若干个抓握槽。优选的,所述弧板环绕于凹槽外侧,且橡胶条位于弧板内侧。优选的,所述透明挡板通过弧板与凹槽连接,且透明挡板位于刀片上方两侧。优选的,所述内管位于手柄和套筒内部,且内管贯穿过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底端。优选的,所述吸血针顶末端贯穿设置于套筒内部,且吸血针位于刀片前端,所述吸血针、内管和抽血管内部之间相互贯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溅起的血液被透明挡板遮挡,使用者持刀的手被遮挡在透明挡板上方,血液也无法溅到使用者的面部,减少使用者与患者血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被患者血液感染。外部的抽吸泵将吸血针、内管和抽血管内部的气体抽出,吸血针末端就会将血液抽出,在刀片将患处划开的较短时间内就将血液清理掉,防止血液大范围的扩散给使用者的手术带来不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套筒结构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弧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抽血管结构示意图。图中结构:1手柄;101抓握槽;2套筒;201凹槽;202橡胶条;3弧板;301透明挡板;4刀槽;5吸血针;6抽血管;601内管;602连接头;7刀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4所示,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包括手柄1和套筒2,套筒2固定连接在手柄1底部,套筒2外壁两侧对立开有凹槽201,且凹槽201内壁嵌入设置有弧板3,弧板3外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透明挡板301,且凹槽201内壁并位于弧板3内侧均匀贴合有若干条橡胶条202,套筒2底端中部开有刀槽4,且刀槽4内部插接有刀片7,使用者在使用时,握住手柄1,手柄1外部两侧对立开有若干个抓握槽101,通过抓握槽101起到防滑的效果,再操纵刀片7将患者的患处划开,并且当使用者对患有血液感染如HIV的患者进行开刀手术时,为了避免开刀过程中患者血液溅起感染到使用者,使用者在拿持手柄1时,弧板3环绕于凹槽201外侧,且橡胶条202位于弧板3内侧,可将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放入到弧板3内,并按住凹槽201,通过橡胶条202起到防滑效果,再使用其他手指抓握手柄1,刀片7将患者患处划开,透明挡板301通过弧板3与凹槽201连接,且透明挡板301位于刀片7上方两侧,溅起的血液被透明挡板301遮挡,并且使用者持刀的手被遮挡在透明挡板301上方,避免因为持刀用手与患处距离近而导致血液溅到使用者的手上,通过透明挡板301挡住溅起的血液,血液也无法溅到使用者的面部,减少使用者与患者血液的接触面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被患者血液感染,加上透明挡板301呈透明状态,不对使用者的手术造成影响;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抽血管6,抽血管6插接在手柄1顶端,且抽血管6左侧末端套接有连接头602,抽血管6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内管601,且内管601底端插接有吸血针5,内管601位于手柄1和套筒2内部,且内管601贯穿过套筒2并延伸至套筒2的底端,使用者在手术之前,可将连接头6接入到外部的抽吸泵设备中,而在使用刀片7划开患处时,吸血针5就位于刀片7的前端,且吸血针5呈倾斜状态,吸血针5末端会接触到以及被划开的伤口;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吸血针5顶末端贯穿设置于套筒2内部,且吸血针5位于刀片7前端,吸血针5、内管601和抽血管6内部之间相互贯通,吸血针5末端开有小孔,外部的抽吸泵将吸血针5、内管601和抽血管6内部的气体抽出,吸血针5、内管601和抽血管6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吸血针5末端就会将血液抽出,在刀片7将患处划开的较短时间内就将血液清理掉,防止血液大范围的扩散给使用者的手术带来不便。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包括手柄(1)和套筒(2),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在手柄(1)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外壁两侧对立开有凹槽(201),且凹槽(201)内壁嵌入设置有弧板(3),所述弧板(3)外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透明挡板(301),且凹槽(201)内壁并位于弧板(3)内侧均匀贴合有若干条橡胶条(202),所述套筒(2)底端中部开有刀槽(4),且刀槽(4)内部插接有刀片(7);/n所述抑血开刀器械还包括抽血管(6),所述抽血管(6)插接在手柄(1)顶端,且抽血管(6)左侧末端套接有连接头(602),所述抽血管(6)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内管(601),且内管(601)底端插接有吸血针(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包括手柄(1)和套筒(2),所述套筒(2)固定连接在手柄(1)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外壁两侧对立开有凹槽(201),且凹槽(201)内壁嵌入设置有弧板(3),所述弧板(3)外侧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透明挡板(301),且凹槽(201)内壁并位于弧板(3)内侧均匀贴合有若干条橡胶条(202),所述套筒(2)底端中部开有刀槽(4),且刀槽(4)内部插接有刀片(7);
所述抑血开刀器械还包括抽血管(6),所述抽血管(6)插接在手柄(1)顶端,且抽血管(6)左侧末端套接有连接头(602),所述抽血管(6)右侧底端固定连接有内管(601),且内管(601)底端插接有吸血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对外科感染患者的抑血开刀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部两侧对立开有若干个抓握槽(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丰兆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