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红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77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包括刀柄和插接在刀柄一端的刀片,刀柄一端端部还设有刀片的护背,刀片卡接在护背内;刀片包括基底部和与基底部相连接的刀头,刀头为弧状条形且向刀柄另一端弯曲,刀片的刀刃在弧形内侧;刀尖端部设有与刀尖弧形过渡的钝头。可实现开颅手术中硬脑膜安全快速切开,降低手术副损伤,且无需增加手术成本。其具有结构紧促、实用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廉、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涉及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
技术介绍
人体头颅及大脑具有解剖结构精细、生理机制复杂、功能关键的特点。颅脑手术操作复杂且精细、风险巨大。长期以来,神经外科医师致力于改进手术技术、研发专用手术工具,以降低颅脑手术副损伤并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为止,虽然有显微镜、神经内镜等关键技术应用,但因技术条件不完备导致的手术副损伤仍十分常见。手术工具及技术尚存在较大改进空间。硬脑膜是位于颅骨与蛛网膜之间的一层较厚且韧的膜性组织。几乎所有开颅手术均需切开硬脑膜,而后才可进行针对脑组织或蛛网膜的操作。硬脑膜厚度较薄且紧贴下方蛛网膜及脑组织,部分位置硬脑膜内侧面与蛛网膜粘连或紧邻脑表面粗大引流静脉。以上因素造成硬脑膜切开时存在一定的副损伤风险,若损伤皮层可造成脑组织挫裂伤,若损伤重要引流静脉则可导致大出血或严重脑组织肿胀,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以往硬脑膜切开技术首先使用刀片划开硬脑膜,经硬脑膜切口置入剪刀,而后沿拟定方向剪开脑脑膜。该技术存在两方面问题,导致副损伤机率增加:(1)由于需要经硬脑膜切口置入剪刀,使用刀片所作的硬脑膜切口需足够长,大多需超过3mm。这导致在使用刀片划开硬脑膜时损伤下方组织的概率大大增加;(2)剪开硬脑膜时需将剪刀一侧刀刃置于硬脑膜下方,片状刀刃体积较大,且操作时受视野受硬脑膜阻挡无法直视下方刀刃,下方损伤脑组织或血管受刀刃损伤风险较大。尤其在颅脑损伤手术颅腔内压力较高时,紧贴硬脑膜的脑组织受损伤风险更高。以上因素导致开颅手术硬脑膜切开步骤中脑组织或血管损伤风险较高,现有的硬脑膜切开技术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能够实现经硬脑膜小切口沿各个方向安全切开硬脑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包括刀柄和插接在刀柄一端的刀片,刀柄一端端部还设有刀片的护背,刀片卡接在护背内;刀片包括插接在刀柄上的基底部和与基底部相连接的刀头,刀头为弧状条形且向刀柄另一端弯曲,刀片的刀刃在弧形内侧;刀头的刀尖端部设有与刀尖弧形过渡的钝头。进一步的,刀头的长度为3-5mm,护背为L形,护背延伸至刀片的刀背中部且其端部到刀尖的距离为1-2mm。进一步的,刀柄一端端部设有向刀柄另一端倾斜的斜口插槽。进一步的,刀片的基底部设有矩形缺口,刀柄上的插槽与刀片的基底部相适配。进一步的,刀片的基底部两侧设有条形凸起,刀柄上的插槽内设有与条形凸起相适配的条形凹槽。进一步的,钝头为椭圆状,钝头的长轴方向与刀刃的延伸方向一致。进一步的,钝头短轴长度为1mm。进一步的,钝头短轴长度不小于刀头的宽度。进一步的,刀柄上设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狭长的弧形刀头的刀刃朝上,其刀片体积小,无需过度切开硬脑膜,便于经硬脑膜小切口置入硬脑膜后即可自下向上切开硬脑膜,刀片前进时刀刃位于硬脑膜下方,向上向前切开硬脑膜,不会损伤下方脑组织;刀刃前方的钝头在刀刃向前移动时钝头受向上拉力作用紧贴于硬脑膜,可安全游离硬脑膜与下方组织,钝头轻轻提起硬脑膜并将硬脑膜送至后方刀刃以供切开,可实现开颅手术中经硬脑膜小切口沿各个方向安全快速切开,降低手术副损伤,且无需增加手术成本;其具有结构紧促、实用性强、安全性高、成本低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装置刀片的结构图。其中,1-刀柄,11-斜口插槽,2-刀片,21-刀头,22-刀尖,23-刀刃,24-刀背,25-缺口,26-条形凸起,3-护背,4-钝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包括扁平条形刀柄1和插接在刀柄1一端的L形刀片2,刀片2包括插接在刀柄1内的基底部和与基底部一体连接的刀头21,刀头21和基底部且呈L形,刀头21的长度为3-5mm;刀柄1一端端部还设有刀片2的护背3,刀片2的刀背24卡接在护背3内;其中护背3与刀柄1一体连接且形状为L形,护背3延伸至刀片2的刀背24中部且其端部到刀尖22的距离为1-2mm。对上述需要说明的是,护背3为刀片2起支撑限位作用,对刀片2的位置实现精确控制,避免在切割硬脑膜的过程中刀片2因为操作人员施力不匀导致刀片2在其切割方向上发生微小晃动,避免刀片2发生微小晃动时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护背3为L形,保证了刀片2在硬脑膜切开过程中,刀片2不会自刀柄1内发生小距离的抽出,从而更加精确的控制刀片2的位置。进一步的,为了使刀片2更加容易的插入到刀柄1一端并卡接在护背3内,保证了刀具在进行手术过程中的稳定性,在刀柄1一端端部设有向刀柄1另一端倾斜的斜口插槽11。进一步的,为了更加稳固的将刀片2插接在刀柄1内,在刀片2的基底部设有矩形缺口25,刀柄1上的插槽与刀片2的基底部相适配,便于刀片2安装于刀柄1或从刀柄1上拆卸下来。进一步的,斜口插槽11的内侧壁由弹性材料制成,能够使刀片2的基底部更加紧固的卡接在刀柄1内。同时,刀片2的基底部两侧设有条形凸起26,刀柄1上的插槽内侧壁设有与条形凸起26相适配的条形凹槽,使刀片2在刀柄1内准确定位。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刀片2的刀头21为弧状条形且向刀柄1另一端弯曲,刀片2的刀刃23在弧形内侧;刀尖22端部设有与刀尖22弧形过渡且向刀柄1一侧倾斜的钝头4。其中,钝头4为椭圆状,钝头4的长轴方向与刀刃23的延伸方向一致。钝头4短轴长度为1mm,钝头4短轴长度不小于刀头21的宽度。对上述需要说明的是,狭长的弧形刀片2便于经最小长度为1mm的硬脑膜切口置入硬脑膜下方,无需过度切开硬脑膜,使用刀片2划开硬脑膜时损伤下方组织的概率大大减小。刀片2前进时刀刃23位于硬脑膜下方,向上向前切开硬脑膜,不会损伤下方脑组织。刀刃23前方的钝头4短轴长度为1mm,且为钝性结构。在刀刃23向前移动时钝头4受向上拉力作用紧贴于硬脑膜,可安全游离硬脑膜与下方组织,钝头4轻轻提起硬脑膜并将硬脑膜送至后方刀刃23以供切开。可实现开颅手术中经硬脑膜小切口沿各个方向安全快速切开,降低手术副损伤,且无需增加手术成本。在具体切割操作时刀具不会造成对待切割硬脑膜阻挡部位的阻挡,进而能够直视刀刃23,大大降低了损伤脑组织或血管受刀刃损伤的风险。钝头4为椭圆状,以及刀尖22与钝头4弧形过渡,避免了在硬脑膜在切割过程中锐角部位对硬脑膜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钝头4为椭圆状,且钝头4的长轴方向与刀刃23的延伸方向一致,即刀刃23的延伸方向与钝头4的短轴垂直,则避免了硬脑膜的过度提起造成对硬脑膜造成的不必要的伤害。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刀柄1上设有防滑纹。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由于刀具在手术人员的手里滑动产生对患者的伤害。在手术完毕后或者需要更换刀片2而拆卸刀片2时,则只需将刀片2拔出,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1)和插接在刀柄(1)一端的刀片(2),刀柄(1)一端端部还设有刀片(2)的护背(3),刀片(2)卡接在护背(3)内;刀片(2)包括插接在刀柄(1)上的基底部和与基底部相连接的刀头(21),刀头(21)为弧状条形且向刀柄(1)另一端弯曲,刀片(2)的刀刃(23)在弧形内侧;刀头(21)的刀尖(22)端部设有与刀尖(22)弧形过渡的钝头(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1)和插接在刀柄(1)一端的刀片(2),刀柄(1)一端端部还设有刀片(2)的护背(3),刀片(2)卡接在护背(3)内;刀片(2)包括插接在刀柄(1)上的基底部和与基底部相连接的刀头(21),刀头(21)为弧状条形且向刀柄(1)另一端弯曲,刀片(2)的刀刃(23)在弧形内侧;刀头(21)的刀尖(22)端部设有与刀尖(22)弧形过渡的钝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21)的长度为3-5mm,护背(3)为L形,护背(3)延伸至刀片(2)的刀背(24)中部且其端部到刀尖(22)的距离为1-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切割硬脑膜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1)一端端部设有向刀柄(1)另一端倾斜的斜口插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切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