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536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第二设备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当发送结束时,向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通过当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再根据该数据长度可变的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全部连续发送,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由于该传输协议的数据包长度可变,而不是固定的,可以适配设备性能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时的性能利用率。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上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
,特别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设备中出现了串行接口用于传输数据。其中,串行接口是指数据一位一位地顺序传送,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从而大大降低成本。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信。也就是说,数据位的传送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要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传送速度慢。进一步的,出现了异步串行,异步串行是指UART(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异步接收/发送。串行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等。由于异步串口比较简单,经常作为设备与人的交互接口。目前常用的基于异步串行通信的传输方法包括XMODEM、YMODEM和ZMODEM。其中,XMODEM协议是用于调制解调器纠错的协议。使用此协议的调制解调器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为128-byte。如果包成功接收,接收方会返回一个肯定应答信号,如果发现错误,则返回一个否定应答信号并重新发送数据包。YMODEM协议是以1024字节数的块发送数据,类似于XMODEM-1K,不同之处是提供批处理模式。在批处理模式下,可以使用一个命令发送一些文件。YMODEM协议使用循环冗余校验作为错误校验方式。ZMODEM是XMODEM文件传输协议的一种增强形式,不仅能传输更大的数据,而且错误率更小。另外包含一种名为检查点重启的特性,如果通信链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中断,能从断点处而不是从开始处恢复传输。但是,对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传输协议包的长度不利于发挥硬件的最优性能,也就是导致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性能浪费,降低了硬件性能利用率。因此,如何提高串口通信时的硬件性能利用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先获取到的数据包长度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当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再根据该数据长度可变的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全部连续发送,最后第二设备再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由于该传输协议的数据包长度可变,而不是固定的,可以适配设备性能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时的性能利用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所述第二设备连续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当发送结束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可选的,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包括:所述第二设备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提取出校验码和包序号;根据所述包序号和所述校验码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完整;若是,则发送接收成功指令;若否,则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包号,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号向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重传处理。可选的,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可选的,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协议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数据包连续发送模块,用于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所述第二设备连续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数据包传输完成模块,用于当发送结束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可选的,所述数据包传输完成模块,还包括:校验码提取单元,用于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提取出校验码和包序号;校验码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包序号和所述校验码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完整;传输完成单元,用于当接收到完全的数据包时,发送接收成功指令;数据重传单元,用于当接收到部分的数据包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包号,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号向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重传处理。可选的,还包括:第一长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可选的,还包括:第二长度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所述第二设备连续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当发送结束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通过先获取到的数据包长度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当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再根据该数据长度可变的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全部连续发送,最后第二设备再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由于该传输协议的数据包长度可变,而不是固定的,可以适配设备性能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时的性能利用率。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以上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先获取到的数据包长度确定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协议,当接收到数据请求时再根据该数据长度可变的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进行全部连续发送,最后第二设备再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n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所述第二设备连续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n当发送结束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
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数据请求时,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将待发送数据分为多个数据包,并向所述第二设备连续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包;
当发送结束时,向所述第二设备发送数据传输结束指令,以便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校验码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校验处理,实现数据传输过程,包括:
所述第二设备从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提取出校验码和包序号;
根据所述包序号和所述校验码判断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完整;
若是,则发送接收成功指令;
若否,则根据所述传输协议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待重传数据包号,以便所述第一设备根据所述待重传数据包号向所述第二设备进行重传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设备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和所述第二设备的传输性能测试信息进行最优长度计算,得到所述数据包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根据获取的数据包长度确定传输协议,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将信息包格式中的数据区长度值设置为所述获取到的数据包长度,根据所述数据包长度设置所述信息包格式的数据区的开始字节位和结束字节位,得到目标信息包格式;
将所述目标信息包格式封装为所述传输协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勇张闯孙颉任智新
申请(专利权)人: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