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钮式按键结构、电路控制结构、设备和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5241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旋钮式按键结构、电路控制结构、设备和控制方法,所述旋钮式按键结构包括编码器、旋转拨盘和按键,编码器上部的旋转圈与旋转拨盘固定并随之转动,按键安装于编码器与旋转拨盘中部的安装孔中;按键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为可在作用于所述按压部的外力下、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运动至触发位置的触压部,触压部贯穿所述安装孔;按键上设置有用于使触压部从所述触发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变形方向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按键与旋转拨盘的结构,有利于通过一个按键结构同时实现按键控制功能和旋钮控制功能,从而简化电路结构设计,缩小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钮式按键结构、电路控制结构、设备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技术,尤其是一种旋钮式按键结构、电路控制结构、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化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采用单片机、DSP等器件来控制,而参数调节是数字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单元。由于编码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品种多、功能全、频响高、分辨能力高、力矩小、耗能低、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等很多优点,所以越来越多地替代电位器成为参数调节的重要元件。为了减小参数调节的难度并使人机界面更加简洁,很多编码器都具有按键开关的功能,既可以通过按键开关切换参数,又可以左右旋转来调节参数值。但,目前与编码器配套的旋钮都没有带按键的功能,若需使用编码器的按键开关功能,在安装旋钮时,就必须在旋钮与面板之间留一定的空间来操作编码器的按键开关,但这样又使编码器的转动轴可能受到撞击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特别是提供一种集按键控制功能与旋钮控制功能为一体的旋钮式按键结构,使得旋钮式按键结构可在进行旋转选择的同时可以进行按压选择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钮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1)、旋转拨盘(2)和按键(3),编码器(1)上部的旋转圈(11)与旋转拨盘(2)固定并随之转动,按键(3)安装于编码器(1)与旋转拨盘(2)中部的安装孔中;按键(3)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为可在作用于所述按压部的外力下、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运动至触发位置的触压部(31),触压部(31)贯穿所述安装孔;按键(3)上设置有用于使触压部(31)从所述触发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32),弹性回复件(32)的弹性变形方向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器(1)、旋转拨盘(2)和按键(3),编码器(1)上部的旋转圈(11)与旋转拨盘(2)固定并随之转动,按键(3)安装于编码器(1)与旋转拨盘(2)中部的安装孔中;按键(3)一端为按压部,另一端为可在作用于所述按压部的外力下、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运动至触发位置的触压部(31),触压部(31)贯穿所述安装孔;按键(3)上设置有用于使触压部(31)从所述触发位置回复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回复件(32),弹性回复件(32)的弹性变形方向沿所述安装孔中心线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键(3)在朝向编码器(1)的一侧设置有贯穿编码器(1)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末端延伸出用于将旋钮式按键结构固定于电路板(4)上的卡扣(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键(3)在朝向编码器(1)的一侧设置有回复件定位部(36),所述连接件与回复件定位部(36)一体成型,回复件定位部(36)的边缘延伸出作为所述弹性回复件(32)的曲形弹性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式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触压部(31)固定于所述按压部的中心,所述曲形弹性臂为设置于触压部(31)外侧的多个曲形弹性臂,多个所述曲形弹性臂的端部关于触压部(31)的中心对称。


5.一种电路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4)和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旋钮式按键结构;所述旋钮式按键结构固定于电路板(4)上,弹性回复件(32)的端部抵持于电路板(4)上;电路板(4)上设置有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艾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