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本申请根据GIS中的实景图,依据不同的优化指标对现有的国土空间的规划情况进行优化,实现了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准确度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操作,节省了人力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土空间资源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出现了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等问题,且越来越严重。国土空间规划是在对国土空间现状,主要包括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以及开发潜力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刻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从开发、整治和保护的角度对国土空间未来一定时间的发展进行的科学、合理的规划,主要目的是实现国土空间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的合理布局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IS(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对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或显示。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规划人员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评价过程繁琐,评价准确度低、人工评价效率较低,并且评价的结果难以定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及系统,根据GIS中的实景图,依据不同的优化指标对现有的国土空间的规划情况进行优化,实现了自动化、高效率和高准确度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操作,节省了人力和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如上的,其中,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包括: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如上的,其中,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根据基础数据获取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将获取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输入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输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将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与预警值进行比较,若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超过预警值,则发出预警提示,否则,无需预警。如上的,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其中,Dzi表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n表示资源环境要素的总数量;wi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权重;Hi表示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占总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比重;xi表示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如上的,其中,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沿城市行政区的边界将建设用地划分为多个评价区域;根据将单个评价区域的限制性影响因素数据和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数据计算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如上的,其中,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Zshi表示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表示累乘运算;Fj表示第j个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值;m表示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的总数;qk表示第k个限制性影响因素的权重,fk表示第k个限制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评分值;K表示限制性影响因素的总数量。如上的,其中,根据适宜开发用地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和现状建设用地面积数据计算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建设用地开发程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M表示建设用地开发程度;C表示现状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分值;S表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Zg表示第g个适宜开发用地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G表示适宜开发用地的总数。如上的,其中,根据建设用地开发程度和规划的建设用地目标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开发建设用地;若建设用地开发程度未达到建设用地目标值,则继续对该适宜开发的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否则,无需继续开发。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系统,该系统包括:选取模块,用于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第一获取模块,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评价模块,用于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优化模块,用于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如上的,其中,评价模块包括: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块,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块,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申请实现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基于GIS系统选取待优化区域,并获取待优化区域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以及待优化区域的基础数据,并根据基础数据对国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依据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情况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实现国土空间的自动化规划,且规划的准确性高,无需工作人员进行规划,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国土空间规划的效率和便捷性。(2)本申请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情况进行监测和预警,对生态保护区域、城乡建设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开发利用行为进行长期的监测,将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的区域进行预警提示,对不正当开发利用行为进行及时预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选取模块;20-第一获取模块;30-评价模块;31-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模块;32-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块;40-优化模块;50-第二获取模块;100-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步骤S2,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n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n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n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n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n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从GIS系统中选取待优化区域;
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并根据国土空间分布实景图获取待优化区域内的基础数据;
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基础数据和预设的优化指标对国土空间进行优化;
获取优化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基础数据对待优化区域进行评价包括: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和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
根据基础数据获取待优化区域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
将获取的资源环境要素数据输入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中,输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
将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与预警值进行比较,若输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超过预警值,则发出预警提示,否则,无需预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其中,Dzi表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n表示资源环境要素的总数量;wi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权重;Hi表示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占总体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值的比重;xi表示第i个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待优化区域的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包括:
沿城市行政区的边界将建设用地划分为多个评价区域;
根据将单个评价区域的限制性影响因素数据和利于建设用地开发的影响因素数据计算单个评价区域的建设开发适宜性评分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GIS的国土空间规划优化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岩,周志民,秦明周,宋永鹏,李颜颜,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