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891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在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时,将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安装在室内,并将新风口和排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可以实现引新风、内循环、同时进行引新风和内循环等工作模式,以及单独排风或者排风与上述任一种作业模式的组合;而且,由于排风的气流路径独立设置,不会与其他的气流路径冲突而产生乱流和紊流;由此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能够兼容搭配组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处理室内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属于室内空气净化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工业污染的原因,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含量较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种用于净化处理室内空气的装置就应运而生。一方面,室内需要引新风,但是,当外界的空气质量较差时,就有必要将从室外引入室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另一方面,室内空气也需要内循环处理,室内空气质量有时候也会受到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当室内空气质量较差时,也有必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处理;再一方面,还需要对室内进行排风处理,为了快速排出室内污浊的空气,还有必要将室内空气及时地排出至室外。现有技术中有一些能够净化处理室内空气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不能很好地满足诸如引新风、内循环和排风处理的各种要求,而且也难以做到将各种功能的有效集成到同一装置上,或者在将各种功能集中到同一装置上时,各种功能之间的兼容性差,难以同时实现各种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能够对室内空气进行处理,有效地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包括:进风风腔、空气净化腔、气流分配腔和排风风腔;所述进风风腔中设有进风风扇,所述空气净化腔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排风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扇;所述进风风腔和气流分配腔均与空气净化腔连通;所述进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送风口;所述气流分配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新风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吸风口;所述进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新风口或/和吸风口进入气流分配腔之后流向空气净化腔,所述进风风腔从空气净化腔中吸入被净化的空气并从送风口送入室内空间;所述排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回风口和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排风口;所述排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排风风腔后并经排风口排至室外空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还包括柱状结构的外壳,所述进风风腔、空气净化腔、气流分配腔和排风风腔均设置在外壳内,并从外壳的第一端朝其第二端依次分布。在上述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为一圆柱状的过滤网。在上述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气净化腔的一端与进风风腔连通,空气净化腔的另一端与气流分配腔连通。在上述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在上述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新风口和吸风口从气流分配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所述送风口从进风风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所述排风口从排风风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在上述第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还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的容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流分配腔包括新风分隔腔和吸风分隔腔,所述新风分隔腔与空气净化腔连通,新风分隔腔和吸风分隔腔之间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新风口设置在新风分隔腔侧壁上,所述吸风口设置在吸风分隔腔侧壁上。在上述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吸风分隔腔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吸风口。在上述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新风分隔腔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新风口,其中一个新风口为第一新风口,另一个新风口为第二新风口;所述第一新风口处设有第一阀板,第一阀板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而可分别运动至:封闭所述第一新风口的状态、封闭所述连通口的状态、位于第一新风口和连通口之间的状态;所述第二新风口处设有第二阀板,第二阀板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而将第二新风口封闭或打开。在上述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新风分隔腔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新风口,其中一个新风口为第一新风口,另一个新风口为第二新风口;所述新风分隔腔和吸风分隔腔之间设有分隔壁,所述连通口包括设置在分隔壁上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一阀板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而可分别运动至:封闭所述第一新风口的状态、封闭所述第一连通口的状态、位于第一新风口和第一连通口之间的状态;所述第二阀板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而可分别运动至:封闭所述第二新风口的状态、封闭所述第二连通口的状态、位于第二新风口和第二连通口之间的状态。在上述第二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新风分隔腔中设有室外PM2.5检测传感器,所述吸风分隔腔中设有室内PM2.5检测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第三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风腔不与气流分配腔、空气净化腔或进风风腔连通。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时,将所述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安装在室内,并将新风口和排风口与室外空间连通;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可以实现引新风、内循环、同时进行引新风和内循环等工作模式,以及单独排风或者排风与上述任一种作业模式的组合;而且,由于排风的气流路径独立设置,不会与其他的气流路径冲突而产生乱流和紊流;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各种工作模式能够兼容搭配组合,从而能够有效地处理室内空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结构紧凑,布置合理,体积较小。附图说明图1a显示为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主视图。图1b显示为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立体图。图1c显示为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向室内空间输送的环抱气流的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气流。图2a显示为从左后侧方向观察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b显示为从右前侧方向观察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立体图,第一端盖、主外饰面及第二连接面去除。图2c显示为从前侧方向观察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的立体图,第一端盖、主外饰面及第二连接面去除。图3a显示为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阀板处于封闭连通口的状态,第二阀板处于打开第二新风口的状态。图3b显示为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阀板处于封闭第一新风口的状态,第二阀板处于封闭第二新风口的状态。图3c显示为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阀板处于第一新风口和连通口之间的状态,第二阀板处于将第二新风口打开的状态。图3d显示为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阀板处于封闭第一新风口的状态,第二阀板处于打开第二新风口的状态。图3e显示为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阀板处于封闭连通口的状态,第二阀板处于封闭第二新风口的状态。图3f显示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气流分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显示为外壳上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显示为安装板及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4c显示为背板挂装在安装板的挂钩上的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外壳11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罩体131主外饰面132第一连接面133第二连接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进风风腔、空气净化腔、气流分配腔和排风风腔;所述进风风腔中设有进风风扇,所述空气净化腔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排风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扇;/n所述进风风腔和所述气流分配腔均与所述空气净化腔连通;/n所述进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送风口;/n所述气流分配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新风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吸风口;/n所述进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新风口或/和吸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分配腔之后流向所述空气净化腔,所述进风风腔从所述空气净化腔中吸入被净化的空气并从所述送风口送入室内空间;/n所述排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回风口和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排风口;/n所述排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风腔后并经所述排风口排至室外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进风风腔、空气净化腔、气流分配腔和排风风腔;所述进风风腔中设有进风风扇,所述空气净化腔中设有空气净化组件,所述排风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扇;
所述进风风腔和所述气流分配腔均与所述空气净化腔连通;
所述进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送风口;
所述气流分配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新风口,以及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吸风口;
所述进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新风口或/和吸风口进入所述气流分配腔之后流向所述空气净化腔,所述进风风腔从所述空气净化腔中吸入被净化的空气并从所述送风口送入室内空间;
所述排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回风口和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排风口;
所述排风风扇转动时,空气从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排风风腔后并经所述排风口排至室外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柱状结构的外壳,所述进风风腔、空气净化腔、气流分配腔和所述排风风腔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并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朝其第二端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组件为一圆柱状的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腔的一端与所述进风风腔连通,所述空气净化腔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流分配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和吸风口从气流分配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所述送风口从进风风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所述排风口从排风风腔处的外壳侧壁露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及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还设有用于容纳电气元件的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孔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