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89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由于吸风单元的吸风口上罩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罩与吸风单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吸风口吸入空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过导流孔而进入吸风口,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气流通道而进入吸风口。这样,气流就会均匀地从吸风口流入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单元,使得室内气流较为均匀,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由于导流罩罩在吸风口上,用户就不能从吸风口直接观察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室内空气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对室内空气进行通风、净化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由于工业污染的原因,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含量较多,这些有害物质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种用于净化处理室内空气的装置就应运而生。室内空气处理装置一般安装在室内,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而进行通风,现有技术中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口一般露在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表面,一方面,从吸风口的进入的气流,有大有小,气流不均匀,会产生吹出的气流不均匀,用户使用不舒适,而且吸风口中心位置是没有气流的,所以这样会产生吸入风量少;另一方面,用户能直接从吸风口看到机器内部,美观性差,而且,吸风口附件的端盖构件受力集中,构造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能够更均匀地吸入气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风单元,吸风单元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风口,所述吸风口上罩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导流罩与吸风单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所述吸风口吸入空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过导流孔而进入吸风口,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气流通道而进入吸风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罩包括底板及第一导流围板,第一导流围板与底板围成气流容腔,气流容腔的开口朝向所述吸风口,所述导流孔设置在第一导流围板上并与气流容腔连通;所述吸风单元包括第二导流围板,第二导流围板围在吸风口周围。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沿吸风口的中心线剖切所得的第一导流围板截面为一对分置在吸风口中心线两侧的第一弧形结构;沿吸风口的中心线剖切所得的第二导流围板截面为一对分置在吸风口中心线两侧的第二弧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和第二弧形结构同圆心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结构上靠近吸风口中心线的一端为A端,所述第二弧形结构靠近吸风口中心线的一端为B端,A端与吸风口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于B端与吸风口中心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结构在靠近吸风口中心线的一端的切线与吸风口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0°-7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流通道各处宽度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气流通道靠近吸风口中心线的一侧为第一气流口,气流通道远离吸风口中心线的一侧为第二气流口;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自第一气流口向第二气流口增大。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底板的一个侧边上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遮住部分第二气流口。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三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气流口的宽度与第二气流口的宽度比值大于等于0.5小于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垂直于所述底板。进一步地,所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主外饰面板,主外饰面板遮住所述连接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四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风口上设有导风栅格。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五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罩上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与吸风单元之间可拆卸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六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流孔为圆形或椭圆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七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吸风单元具有排风风腔,排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排风口,所述吸风口与排风风腔连通,吸风口用于连通室内空间,排风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扇,在排风风扇的驱动下,室内气流从吸风口进入并从排风口排向室外空间。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第七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气流分配腔、空气净化腔和进风风腔;所述气流分配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循环风口和用于连通室外空间的新风口,所述进风风腔具有用于连通室内空间的送风口,进风风腔与空气进化腔连通,所述气流分配腔也与空气净化器连通,进风风腔中设有进风风扇;在进风风扇的驱动下,室外气流依次流经新风口、气流分配腔、空气净化腔、进风风腔和送风口而进入室内空间,或者室内气流依次流经循环风口、气流分配腔、空气净化腔、进风风腔和送风口而返回室内空间。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吸风单元的吸风口上罩设有导流罩,导流罩上设有多个导流孔,导流罩与吸风单元之间形成气流通道;吸风口吸入空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过导流孔而进入吸风口,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气流通道而进入吸风口。这样,气流就会均匀地从吸风口流入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吸风单元,使得室内气流较为均匀,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此外,由于导流罩罩在吸风口上,用户就不能从吸风口直接观察到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内部构造,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a显示为吸风单元及导流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b显示为吸风单元及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c显示为吸风单元及导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显示为吸风单元的端盖、第一导流围板及底板安装在一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显示为吸风单元的端盖、第一导流围板及底板的爆炸示意图。图2c显示为导流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d显示为沿吸风口中心线剖切所得的第一导流围板与第二导流围板结构示意图。图2e显示为吸风口处的气流模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图3a显示为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外壳部分拆除。图3b显示为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c显示为室内空气处理装置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3d显示为进风风腔中安装有一个进风风扇的实施方式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图3e显示为进风风腔中安装有两个进风风扇的实施方式的气流路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室内空气处理装置11主外饰面板12导流罩121底板1211连接板122第一导流围板1221导流孔1222第一弧形结构1222a切线1223加强连接片1224连接柱13吸风单元131端盖1311吸风口1311a中心线1312第二导流围板1312a第二弧形结构1313导风栅格132a排风风扇132b排风风扇1321气流进口1322气流出口14气流容腔15气流通道151第一气流口152第二气流口16排风风腔161排风口17气流分配腔171新风口172循环风口18空气净化腔19进风风腔191送风口192a进风风扇192b进风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风单元(13),吸风单元(13)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风口(1311),其特征是:/n所述吸风口(1311)上罩设有导流罩(12),导流罩(12)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1221);导流罩(12)与吸风单元(1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5);/n所述吸风口(1311)吸入空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过导流孔(1221)而进入吸风口(1311),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气流通道(15)而进入吸风口(13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吸风单元(13),吸风单元(13)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吸风口(1311),其特征是:
所述吸风口(1311)上罩设有导流罩(12),导流罩(12)上设置有多个导流孔(1221);导流罩(12)与吸风单元(13)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5);
所述吸风口(1311)吸入空气时,一部分空气经过导流孔(1221)而进入吸风口(1311),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气流通道(15)而进入吸风口(13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2)包括底板(121)及第一导流围板(122),第一导流围板(122)与底板(121)围成气流容腔(14),气流容腔(14)的开口朝向所述吸风口(1311),所述导流孔(1221)设置在第一导流围板(122)上并与气流容腔(14)连通;所述吸风单元(13)包括第二导流围板(1312),第二导流围板(1312)围在吸风口(1311)周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吸风口(1311)的中心线(1311a)剖切所得的第一导流围板(122)截面为一对分置在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两侧的第一弧形结构(1222);沿吸风口(1311)的中心线(1311a)剖切所得的第二导流围板(1312)截面为一对分置在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两侧的第二弧形结构(131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1222)和第二弧形结构(1312a)同圆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1222)上靠近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的一端为A端,所述第二弧形结构(1312a)靠近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的一端为B端,A端与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之间的距离大于B端与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1222)在靠近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的一端的切线(1222a)与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之间的夹角为50°-7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5)各处宽度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15)靠近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的一侧为第一气流口(151),气流通道(15)远离吸风口(1311)中心线(1311a)的一侧为第二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哲元丁佳宏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