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康丽萍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823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外罩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底盘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下圈环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螺栓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的内壁上,下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上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竖直杆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竖直杆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线路控制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将小功率的电能通过导线保护管进入到线路控制盒内,致使线路控制盒下表面所安装的诱虫灯照明,而U形导体进行通电,缠绕在U形导体外壁上铁丝也将会通电,昆虫在收到诱虫灯的诱导下,接触到铁丝后,并将对电死,进而实现捕捉除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
本技术属于林业生态范围
,具体为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
技术介绍
昆虫诱捕灯是一种用于指出灯光诱捕作为温室作物的一种害虫治理策略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昆虫诱捕灯结构简单,通过单组诱捕灯配合上电网进行捕虫,申请中基于上述原理改进诱捕灯和电网的分布和安装,将捕虫效果最大化,设计较于现有技术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的问题,提供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所述下圈环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的内壁上,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下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并套接有上圈环,所述上圈环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所述竖直杆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所述线路控制盒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其中,所述顶板的下表面外围安装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底部贯穿顶板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盖罩。其中,所述盖罩的内腔左壁上安装有蓄电器,所述蓄电器的出电端电连接有导线保护管,所述导线保护管与线路控制盒电连接,所述蓄电器的进电端电连接有插线头。其中,所述盖罩的顶端中间部位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挂置有弯曲提手。其中,所述线路控制盒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安装有诱虫灯,所述诱虫灯的外围设置有U形导体,所述U形导体的底端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三组所述U形导体的外壁上缠绕电连接有铁丝。其中,所述U形导体和诱虫灯的顶端俊贯穿线路控制盒的上表面,并延伸到线路控制盒的下方,同时位于竖直杆的内腔中。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使用的时候,将连接块挂置在弯曲提手的弯曲部位,用于支撑,并将插线头的插头端与蓄电池进行连接,蓄电池蓄电可以为光伏发电,附图中未描述,电能通过插线头,进入到蓄电器内进行充电,由于蓄电器内置有电能储蓄功能,可以将电量进行储蓄,并将小功率的电能通过导线保护管进入到线路控制盒内,致使线路控制盒下表面所安装的诱虫灯照明,而U形导体进行通电,缠绕在U形导体外壁上铁丝也将会通电,昆虫在收到诱虫灯的诱导下,接触到铁丝后,并将对电死,进而实现捕捉除虫效果。2、本技术中,在外罩的内腔底端所安装的底盘和下圈环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用于收集昆虫实体,并通过对外罩拆除以及下圈环的拆除,将残留的昆虫实体取出,申请中装置需要在帐篷内使用,避免下雨天出现对申请的装置造成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卸图;图3为本技术中线路控制盒以及组件仰视图。图中标记:1、外罩;2、盖罩;3、连接块;4、弯曲提手;5、底盘;6、插线头;7、顶板;8、线路控制盒;9、导线保护管;10、蓄电器;11、限位环;12、竖直杆;13、上圈环;14、下圈环;15、螺栓;16、紧固件;17、U形导体;18、诱虫灯;19、铁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1,外罩1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5,底盘5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14,下圈环14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15,螺栓15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14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5的内壁上,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下圈环14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并套接有上圈环13,上圈环13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12,竖直杆12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11,竖直杆12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8,线路控制盒8的下表面中心部位安装有诱虫灯18,诱虫灯18的外围设置有U形导体17,U形导体17和诱虫灯18的顶端俊贯穿线路控制盒8的上表面,并延伸到线路控制盒8的下方,同时位于竖直杆12的内腔中,U形导体17的底端与顶板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三组U形导体17的外壁上缠绕电连接有铁丝19,线路控制盒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7,顶板7的下表面外围安装有紧固件16,紧固件16的底部贯穿顶板7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盖罩2,盖罩2的顶端中间部位焊接有连接块3,连接块3的顶部挂置有弯曲提手4,盖罩2的内腔左壁上安装有蓄电器10,蓄电器10的出电端电连接有导线保护管9,导线保护管9与线路控制盒8电连接,蓄电器10的进电端电连接有插线头6。工作原理:使用的时候,将连接块3挂置在弯曲提手4的弯曲部位,用于支撑,并将插线头6的插头端与蓄电池进行连接,蓄电池蓄电可以为光伏发电,附图中未描述,电能通过插线头6,进入到蓄电器10内进行充电,由于蓄电器10内置有电能储蓄功能,可以将电量进行储蓄,并将小功率的电能通过导线保护管9进入到线路控制盒8内,致使线路控制盒8下表面所安装的诱虫灯18照明,而U形导体17进行通电,缠绕在U形导体17外壁上铁丝也将会通电,昆虫在收到诱虫灯18的诱导下,接触到铁丝19后,并将对电死,进而实现捕捉除虫效果,在外罩1的内腔底端所安装的底盘5和下圈环14通过螺栓15进行固定,用于收集昆虫实体,并通过对外罩1拆除以及下圈环14的拆除,将残留的昆虫实体取出,申请中装置需要在帐篷内使用,避免下雨天出现对申请的装置造成破坏;顶板7可以通过紧固件16和盖罩2的内腔底端进行固定,实现对电虫单元的整体固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5),所述底盘(5)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14),所述下圈环(14)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14)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5)的内壁上,通过螺母进行固定;/n所述下圈环(14)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并套接有上圈环(13),所述上圈环(13)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12),所述竖直杆(12)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11),所述竖直杆(12)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8),所述线路控制盒(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包括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的内腔底端焊接有底盘(5),所述底盘(5)的外圈套接有下圈环(14),所述下圈环(14)的外壁左右两侧安装有螺栓(15),所述螺栓(15)的螺头部位贯穿下圈环(14)的外壁,并固定在底盘(5)的内壁上,通过螺母进行固定;
所述下圈环(14)的外壁靠上部位为内弯曲状,并套接有上圈环(13),所述上圈环(13)的外壁靠上部位焊接有竖直杆(12),所述竖直杆(12)的外壁中间部位焊接有限位环(11),所述竖直杆(12)的顶端焊接有线路控制盒(8),所述线路控制盒(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板(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7)的下表面外围安装有紧固件(16),所述紧固件(16)的底部贯穿顶板(7)的上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盖罩(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业生态用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罩(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丰
申请(专利权)人:康丽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