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044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包括工作室壳体、吹风机和电机,所述工作室壳体的上方焊接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外侧螺栓固定有撞击屏,所述撞击屏的内侧贴合设置有诱虫灯,且诱虫灯螺栓固定在撞击屏的内侧,所述支撑杆下方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密封箱,且密封箱的内侧分布有吹风口,所述吹风机固定安装在工作室壳体的内侧,且吹风机通过输风管与密封箱连通,所述工作室壳体上侧的中部开设有滑落斗。该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设置有密封箱和吹风口,将风力输送到密封箱内,并通过吹风口将风力向滑落斗的方向输送,利用风力将虫体输送到输虫管内并掉落到收集罐内,减少害虫的逃脱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
本技术涉及智能虫情测报灯
,具体为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
技术介绍
智能虫情测报灯是专为农林业虫情测报而研制,通过智能化设备对害虫进行诱杀、收集和在线实时监测,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牧业、烟草、茶叶、药材、果园等领域,而且智能虫情测报灯是一种简易、实用、新型的测报工具,测报效率高,结果较为准确。但是,现有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不足之处,虫体收入到相应的罐体之后,已死的虫体易出现腐烂现象,不能对虫体进行完整保存,且在对虫体进行诱捕时,不能减少成活虫体的逃逸概率,成活虫体易从收集口逃出。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以便于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已死的虫体易出现腐烂现象,不能对虫体进行完整保存,且在对虫体进行诱捕时,不能减少成活虫体的逃逸概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包括工作室壳体、吹风机和电机,所述工作室壳体的上方焊接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外侧螺栓固定有撞击屏,所述撞击屏的内侧贴合设置有诱虫灯,且诱虫灯螺栓固定在撞击屏的内侧,所述支撑杆下方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密封箱,且密封箱的内侧分布有吹风口,所述吹风机固定安装在工作室壳体的内侧,且吹风机通过输风管与密封箱连通,所述工作室壳体上侧的中部开设有滑落斗,且滑落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虫管,所述输虫管的下方设置有转盘,且转盘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收集罐,所述转盘的上侧焊接连接有转杆,且转杆轴承连接在安装板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板固定安装在传热板的内侧,且传热板的内部连接有加热丝,所述传热板安装在工作室壳体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撞击屏与诱虫灯的接触端的俯剖面呈弧形分布,且诱虫灯与撞击屏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密封箱的俯剖面为圆环形结构,且密封箱的内侧面等角度的分布有吹风口。优选的,所述吹风口的主剖面呈倾斜状分布,且吹风口与滑落斗的内侧面相互平行。优选的,所述传热板的俯剖面为弧形结构,且传热板与转盘相互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收集罐等角度的分布在转盘的内部,且收集罐上端部的内径大于输虫管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1)设置有密封箱和吹风口,将风力输送到密封箱内,并通过吹风口将风力向滑落斗的方向输送,利用风力将虫体输送到输虫管内并掉落到收集罐内,减少害虫的逃脱概率;(2)设置有传热板和加热丝,加热丝加热并通过传热板进行传热,通过热量对收集罐内的虫体进行干燥,避免已死的虫体腐蚀,而成活的虫体可逐渐死亡,避免成活虫体逃脱,对虫体进行完整保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室壳体和传热板连接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转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室壳体;2、支撑杆;3、撞击屏;4、诱虫灯;5、密封箱;6、吹风口;7、输风管;8、吹风机;9、滑落斗;10、输虫管;11、转盘;12、传热板;13、转杆;14、安装板;15、电机;16、收集罐;17、加热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包括工作室壳体1、支撑杆2、撞击屏3、诱虫灯4、密封箱5、吹风口6、输风管7、吹风机8、滑落斗9、输虫管10、转盘11、传热板12、转杆13、安装板14、电机15、收集罐16和加热丝17,工作室壳体1的上方焊接连接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外侧螺栓固定有撞击屏3,撞击屏3的内侧贴合设置有诱虫灯4,且诱虫灯4螺栓固定在撞击屏3的内侧,支撑杆2下方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密封箱5,且密封箱5的内侧分布有吹风口6,吹风机8固定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且吹风机8通过输风管7与密封箱5连通,工作室壳体1上侧的中部开设有滑落斗9,且滑落斗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虫管10,输虫管10的下方设置有转盘11,且转盘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收集罐16,转盘11的上侧焊接连接有转杆13,且转杆13轴承连接在安装板14的内部,电机15的输出端与转杆13的上端连接,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传热板12的内侧,且传热板12的内部连接有加热丝17,传热板12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本例中撞击屏3与诱虫灯4的接触端的俯剖面呈弧形分布,且诱虫灯4与撞击屏3为滑动连接,便于对诱虫灯4进行安装和防护;密封箱5的俯剖面为圆环形结构,且密封箱5的内侧面等角度的分布有吹风口6,便于对风力进行传输;吹风口6的主剖面呈倾斜状分布,且吹风口6与滑落斗9的内侧面相互平行,利用风力将害虫输送到输虫管10内,避免害虫逃脱;传热板12的俯剖面为弧形结构,且传热板12与转盘11相互平行设置,对虫体进行加热干燥,便于对虫体进行保存;收集罐16等角度的分布在转盘11的内部,且收集罐16上端部的内径大于输虫管10的内径,便于将虫体收集到收集罐16内,后期方便进行清理。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时,首先,使用者先将图1所示的整个装置平稳的放置到工作区域内,在夜间将诱虫灯4外接电源,诱虫灯4的灯光对害虫进行引诱,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害虫撞击到撞击屏3上后,便可向滑落斗9内掉落,同时将吹风机8和加热丝17接通电源,吹风机8工作并通过输风管7向密封箱5内输送风,而密封箱5内的风,可通过不同方位分布的吹风口6吹向滑落斗9,将害虫吹向输虫管10,减少害虫的逃脱概率,害虫通过输虫管10滑落到对应位置的收集罐16内进行收集,收集罐16螺纹连接在转盘11上,并且关于转盘11的中心点等角度分布,可将电机15外接电源,控制电机15工作,电机15带动输出端连接的转杆13转动,转杆13带动下端安装的转盘11转动,调整收集罐16的位置,将不同位置的收集罐16依次更换到输虫管10的下方,对害虫进行收集,此结构便于对害虫进行收集保存,而在对害虫进行收集和储存的过程中,加热丝17发热并通过传热板12传送热量,通过热量对收集罐16内的虫体进行干燥,避免已死的虫体腐蚀,而成活的虫体可逐渐死亡,避免成活虫体逃脱,对虫体进行完整保存,后期可将图5所示的密封门打开转动收集罐16,将收集罐16从转盘11上拆卸下来,便于对虫体进行清理,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包括工作室壳体(1)、吹风机(8)和电机(1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壳体(1)的上方焊接连接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外侧螺栓固定有撞击屏(3),所述撞击屏(3)的内侧贴合设置有诱虫灯(4),且诱虫灯(4)螺栓固定在撞击屏(3)的内侧,所述支撑杆(2)下方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密封箱(5),且密封箱(5)的内侧分布有吹风口(6),所述吹风机(8)固定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且吹风机(8)通过输风管(7)与密封箱(5)连通,所述工作室壳体(1)上侧的中部开设有滑落斗(9),且滑落斗(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虫管(10),所述输虫管(10)的下方设置有转盘(11),且转盘(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收集罐(16),所述转盘(11)的上侧焊接连接有转杆(13),且转杆(13)轴承连接在安装板(14)的内部,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与转杆(13)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传热板(12)的内侧,且传热板(12)的内部连接有加热丝(17),所述传热板(12)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虫体保存完整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包括工作室壳体(1)、吹风机(8)和电机(1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室壳体(1)的上方焊接连接有支撑杆(2),且支撑杆(2)的外侧螺栓固定有撞击屏(3),所述撞击屏(3)的内侧贴合设置有诱虫灯(4),且诱虫灯(4)螺栓固定在撞击屏(3)的内侧,所述支撑杆(2)下方的内部焊接连接有密封箱(5),且密封箱(5)的内侧分布有吹风口(6),所述吹风机(8)固定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且吹风机(8)通过输风管(7)与密封箱(5)连通,所述工作室壳体(1)上侧的中部开设有滑落斗(9),且滑落斗(9)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虫管(10),所述输虫管(10)的下方设置有转盘(11),且转盘(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收集罐(16),所述转盘(11)的上侧焊接连接有转杆(13),且转杆(13)轴承连接在安装板(14)的内部,所述电机(15)的输出端与转杆(13)的上端连接,所述安装板(14)固定安装在传热板(12)的内侧,且传热板(12)的内部连接有加热丝(17),所述传热板(12)安装在工作室壳体(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宏赵帅姜鑫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及时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