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裕芬专利>正文

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7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通过多孔淀粉、黄原胶与薄荷油混合,使多孔淀粉包裹薄荷油挥发成分,多孔淀粉薄荷微粉与纤维制成薄荷纤维,薄荷纤维与聚酯纤维和棉线纺织成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薄荷纤维抗菌面料既保证了纤维良好的亲肤性、可纺性,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抵抗和抑制的作用,经多次洗涤后仍保持抗菌性;使用时比较清凉,具有天然的凉感,尤其适合炎热的夏季使用,使用时能使皮肤保持凉爽且具有保暖的功效,充分接触皮肤后能降低皮肤的温度,护肤保湿,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尤其是一种利用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提高抑菌效果的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属于服装面料新材料

技术介绍
传统夏装、贴身运动服及防晒服往往有各种痛点,比如出汗贴身、细菌滋生给皮肤带来不适,常洗易变形、透气性差等问题,新兴的薄荷纤维作为一种避免细菌侵害人体的保护纤维,已经逐渐进入纺织行业,然而薄荷纤维的抗菌作用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会逐渐减弱,市场宣传的所谓永久性的保持抑菌效果,在洗涤30-50次之后几乎为零,并不能满足人们长久抗菌的需求。目前关于薄荷纤维在抗菌面料中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薄荷纤维在抗菌面料中的应用研究,如专利201811129077.3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抗菌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好的面料具有良好的薄荷纤维抗菌功能,并且其制备工艺过程简单、易操作;专利201910762153.2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通过染色工艺、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和络筒工艺,将70%薄荷纤维和30%柞蚕丝进行混纺,该混纺纱线具有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和清凉舒适,同时该混纺纱线自身所带有的气味具有驱赶蚊虫的优点,可作用于高档面料;专利201910073663.9公开了一种抗菌抑菌清凉功能的薄荷纤维毛巾被的制备方法,保证了纤维良好的亲肤性,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抵抗和抑制的作用,经多次洗涤后仍保持抗菌性;因含有薄荷纤维成分,使用时具有天然的凉感,尤其适合炎热的夏季使用,能使皮肤保持凉爽且具有保暖的功效,充分接触皮肤后能降低皮肤的温度,护肤保湿,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此外,关于薄荷纤维的制备工艺,专利200910183278.6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制作β-CD薄荷油微粉以及在二硫化碳黄化步骤后添加β-CD薄荷油微粉的步骤。比较现有技术可以发现,目前薄荷纤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薄荷纤维在面料中的应用及制备工艺,但对于如何解决因洗涤次数过多导致薄荷油等有效成分损失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寻求一种解决方案,以缓解薄荷纤维中薄荷油等有效的易挥发物质的释放,延长薄荷纤维保持天然抑菌和清凉感的时间,从而提升薄荷纤维抗菌面料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荷抗菌面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夏装洗涤次数过多导致衣物抗菌效果差的技术缺陷,使得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具有良好的亲肤性,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较好的抑菌抗菌效果,经多次洗涤后仍保持抗菌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效果: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所述面料的纬线部分采用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经线采用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进一步,所述精梳长绒棉为60SJC/2全棉股线。进一步,所述纬线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按一定比例混纺,其中薄荷纤维的比例不低于10%。进一步,所述经线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按一定比例混纺,其中薄荷纤维的比例不低于10%。进一步,所述薄荷纤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制作纤维浆—加入烧碱制作纤维素—老成—二硫化碳黄化—添加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烧碱溶解—熟成—湿法纺丝—后处理—干燥—成品,其中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在纤维素中添加的质量百分比为5%-20%。进一步,所述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通过如下工艺制备:将多孔淀粉与黄原胶在常温下混合,将薄荷油喷洒至多孔淀粉混合物上,边喷洒边搅拌,喷洒完毕再搅拌5-10分钟,此时混合物可成团,挤压后可散开,如此制成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经干燥备用。进一步,所述多孔淀粉、黄原胶与薄荷油的质量比为86%-94%:1%-3%:6%-10%,各组分之和为100%。进一步,所述含有薄荷纤维的抗菌面料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纱线的选取:选取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60SJC/2)作为纬纱,选取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60SJC/2)作为经纱;步骤二,整经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步骤三,整纬纱:筒纱、整经、卷取、经纱盘头、上浆、卷取、并经、织布盘头;步骤四,织造:将经纱混纺纱、纬纱织造成织物,织物组织采用平纹;步骤五,封孔;步骤六,后整理:经染色、柔软、还原清洗、定型处理后,得到成品面料,检验入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本专利技术在薄荷油中加入有缓释作用的多孔淀粉和黄原胶,挥发油基本上被多孔淀粉吸附并包埋在淀粉颗粒内,能减慢薄荷油中有效抗菌成分的挥发,使织成的薄荷纤维面料的抗菌作用更持久;(2)本专利技术薄荷纤维抗菌面料既保证了纤维良好的亲肤性、可纺性,且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等都有抵抗和抑制的作用,经多次洗涤后仍保持抗菌性;(3)本专利技术所述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因含有薄荷纤维成分,使用时比较清凉,具有天然的凉感,尤其适合炎热的夏季使用,使用时能使皮肤保持凉爽且具有保暖的功效,充分接触皮肤后能降低皮肤的温度,护肤保湿,能有效抑制细菌的滋生,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纬线部分采用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经线采用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所述纬线部分按聚酯纤维40%、薄荷纤维10%、精梳长绒棉50%比例混纺,所述经线部分按薄荷纤维20%、精梳长绒棉80%比例混纺;其中所述精梳长绒棉为60SJC/2全棉股线;所述薄荷纤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制作纤维浆—加入烧碱制作纤维素—老成—二硫化碳黄化—添加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烧碱溶解—熟成—湿法纺丝—后处理—干燥—成品,其中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在纤维素中添加的质量百分比为10%;上述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通过如下工艺制备:将多孔淀粉与黄原胶在常温下混合,将薄荷油喷洒至多孔淀粉混合物上,边喷洒边搅拌,喷洒完毕再搅拌5-10分钟,此时混合物可成团,挤压后可散开,如此制成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经干燥备用;其中所述多孔淀粉、黄原胶与薄荷油的质量比为91%:2%:7%。分析实施例1面料在洗涤30次、40次、50次、60次之后的抑菌抗菌能力,所选用的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实施例1的抑菌抗菌情况,其中对比实施例1用β-CD(β环糊精)取代多孔淀粉,相同的办法制成β-CD薄荷油微粉,代替多孔淀粉微粉使用;抑菌抗菌检测采用通用的AATCC-100改良法;实验结果表下表所示:表1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抑菌率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随洗涤次数增加,实施例1面料抑菌率逐渐降低,但显著高于对比实施例1面料;尤其是当洗涤60次时,实施例1面料的抑菌率仍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纬线部分采用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经线采用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其中所述精梳长绒棉为60SJC/2全棉股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纬线部分采用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经线采用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混合织成,其中所述精梳长绒棉为60SJC/2全棉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线聚酯纤维、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按一定比例混纺,其中薄荷纤维的比例不低于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薄荷纤维和精梳长绒棉线按一定比例混纺,其中薄荷纤维的比例不低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荷纤维通过如下步骤制备:制作纤维浆—加入烧碱制作纤维素—老成—二硫化碳黄化—添加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烧碱溶解—熟成—湿法纺丝—后处理—干燥—成品,其中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在纤维素中添加的质量百分比为5%-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薄荷纤维抗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淀粉薄荷油微粉通过如下工艺制备:将多孔淀粉与黄原胶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裕芬
申请(专利权)人:刘裕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