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673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夜视片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夜视片包括基体材料、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所述掺加剂包括花菁类、酞菁类、硫代双烯类、金属络合物、醌型类、偶氮类、喹啉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掺杂各种具有不同可见光、红外光吸收谱线的材料,使夜视片能改变LED的可见光谱,使其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色坐标要求,以及使夜视片能吸收LED光源自身发出以及环境背景光产生的近红外辐射,使其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辐亮度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夜视片制备
,尤其涉及一系列具有可见光、红外光吸收功能的能使LED光源符合夜视兼容要求的夜视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夜视兼容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消除光源系统发出的干扰夜视仪工作的红外辐射,保证夜视成像系统可以正常工作的技术。该技术是通过在光源表面加滤光片的方式实现。已有的滤光片有吸收型与反射型两种。反射型的材料使用具有局限性。传统的吸收型滤光片是将辐射吸收材料涂覆于玻璃或者其他有机材料表面,涂覆厚度一般为微米级。此方法较为复杂,涂覆厚度难以控制,生产成本高,透过率低,虽然部分滤光片具有防划层,但是吸收层依然容易受损,导致夜视滤光片失效。目前军用飞机、军用船舶、单兵指挥系统都已经将传统光源改装为LED光源。传统的夜视兼容滤光片适用于卤素灯、白炽灯等光源。因为LED光源与传统的光源的光谱结构很不相同,因此传统的夜视兼容滤光片不再适用于新出现LED光源。因此开发适用于各种LED光源的夜视兼容滤光片成为必然。
技术实现思路
夜视兼容要求中,有夜视红、夜视黄、夜视绿、夜视白等不同光色的要求,因此单一夜视滤光片不能使各种光色的光源均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光色及辐亮度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掺杂各种具有不同可见光、红外光吸收谱线的材料,制备出了一系列夜视兼容夜视滤光片(以下简称为:夜视片),这种滤光片能够适用于各种光色的LED光源,使LED光源满足夜视兼容要求。本专利技术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夜视片。本专利技术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夜视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第三目的,是提供所述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首先,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夜视片,包括:基体材料、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所述掺加剂包括花菁类、酞菁类、硫代双烯类、金属络合物、醌型类、偶氮类、喹啉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通过掺杂各种具有不同可见光、红外光吸收谱线的材料,使夜视片能改变LED的可见光谱,使其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色坐标要求,以及使夜视片能吸收LED光源自身发出以及环境背景光产生的近红外辐射,使其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辐亮度要求。所述纳米线性金属的添加量和掺加剂的添加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专利技术提供这两种原料的添加量的优选范围,试验证明:所述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的添加量在下列范围内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其中:所述纳米线性金属的添加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0.01-1%。所述掺加剂的添加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0.1-0.7%。可选地,所述基体材料的材质为高分子透明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称亚克力)等。可选地,所述夜视片可以为片状结构,厚度在0.2mm-5.0m范围内可调;另外,所述夜视片也可以为各种外形的外壳,以满足不同设备中对夜视片形状的需求。可选地,所述纳米线性金属包括:纳米线性金、纳米线性银、纳米线性钯等。可选地,所述花菁类包括:cy3、cy5、cy7等荧光燃料。可选地,所述酞菁类包括:酞菁蓝、酞菁绿、酞菁红等。可选地,所述硫代双烯类包括:硫代双锡镍等。可选地,所述金属络合物包括:翠蓝GL、酸性络合蓝GGN。可选地,所述醌型类包括:C.I.分散蓝56、C.I.分散蓝87、C.I.分散红92等。可选地,所述偶氮类包括:苏丹红。可选地,所述喹啉类包括:Y200S、Y201等。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上述夜视片中,是将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配合使用,这是因为GJB1394标准中对各种光源色坐标应该距离点UV(0.131,0.623)的距离、辐亮度应等具有规定,而普通无夜视片的单色、白光LED光源的色坐标位于的距离以及辐亮度应等均无法满足GJB1394标准中的要求,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纳米线性金属的特性,对LED光源中特定峰值的光(例如680nm-950nm)进行吸收,然后通过不同组合的掺加剂对其他峰值的光进行吸收,使使用LED光源的夜视片能吸收LED光源自身发出以及环境背景光产生的近红外辐射,使其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辐亮度要求。其次,本专利技术公开所述夜视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基体材料熔化,然后加入纳米线性金属,然后根据需要配合的LED光源的种类选择掺加剂;或者,将基体材料熔化后先根据需要配合的LED光源的种类选择掺加剂,然后加入纳米线性金属;(2)将上述混合后的材料搅拌均匀,然后同时进行超声和加热,完成后进行注塑和成型,即可。可选地,所述超声和加热可在具有加热功能的超声波设备中进行,所述超声时间为20-50分钟。同时进行超声和加热能够使材料分散的更加均匀,避免纳米线性金属的团聚现象,保证制备的夜视片具有均一的性能。最后,本专利技术公开夜视片及其制备方法的应用在飞机内部照明、舰船内部照明、单兵夜视作战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夜视片具有适用于各种光色的LED光源,使LED光源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特点,因此,能够在上述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纳米线性金属和花菁类、酞菁类、硫代双烯类、金属络合物、醌型类、偶氮类、喹啉类等掺加剂的配合,使制备的夜视片具备了改变LED的可见光谱的能力,从而使夜视片很好地解决了LED光源无法满足夜视兼容要求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夜视片能够配合红、黄、绿等单色光LED光源,也可配合白光LED、RGB-LED等混合色彩光源,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8制备的夜视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适用于单色绿光LED背光源的满足夜绿A要求的夜视片的光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制备的适用于白光LED背光源的满足夜绿A要求的夜视片的光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制备的适用于单色绿色LED背光源的满足夜绿B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适用于白光LED背光源的满足夜绿B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制备的适用于单色黄色LED背光源的满足夜视黄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制备的适用于白光LED背光源的满足夜视黄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制备的适用于单色红色LED背光源的满足夜视红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制备的适用于白色LED背光源的满足夜视白要求的夜视片光谱图。所述图2-9中,X坐标代表波长(nm),Y坐标代表透过率。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夜视片,包括: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所述掺加剂包括花菁类、酞菁类、硫代双烯类、金属络合物、醌型类、偶氮类、喹啉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夜视片,包括:基体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纳米线性金属和掺加剂,所述掺加剂包括花菁类、酞菁类、硫代双烯类、金属络合物、醌型类、偶氮类、喹啉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线性金属的添加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0.0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掺加剂的添加量为:基体材料质量的0.1-0.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材料的材质为高分子透明材料,优选为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夜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夜视片为片状结构;优选地,所述夜视片的厚度在0.2-5.0m范围内;或者,所述夜视片结构为设定外形的外壳。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夜视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线性金属包括:纳米线性金、纳米线性银、纳米线性钯;
或者,所述花菁类包括:cy3、cy5、cy7;
或者,所述酞菁类包括:酞菁蓝、酞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晨屈媛媛蔡依群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晶久电子器材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