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424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包括整体截面呈V型且对称设置的水槽本体,所述水槽本体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弯折凹陷形成用于收集来自保温薄膜内表面上冷凝水的流滴槽,所述流滴槽通过设置在水槽本体外侧壁的导流管与水槽本体内底部的排水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水槽本体的结构是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修改获得的,在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冷凝水的收集、导流和排出方面效果显著。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增设有覆盖排水腔的连接板,可以大大增强强度,同时亦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大棚领域,尤其涉及温室大棚的排水天沟水槽,具体涉及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
技术介绍
天沟指建筑物屋面两跨间的下凹部分。屋面排水分有组织排水和无组织排水(自由排水),有组织排水一般是把雨水集到天沟内再由雨水管排下,集聚雨水的沟就被称为天沟,天沟分内天沟和外天沟,内天沟是指在外墙以内的天沟,一般有女儿墙;外天沟是挑出外墙的天沟,一般没女儿墙。天沟多用白铁皮或石棉水泥制成。在建筑上,天沟的工程量按设计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构件内钢筋及预埋铁件体积。对于温室大棚的天沟排水槽的设计相对更加简单,现有的天沟通常采用白铁皮或者其他不锈金属制作成内凹的水槽安装在连栋大棚相交的勾缝中,用于收集并排出滴落在大棚薄膜上的雨水。但是现有的天沟结构中,功能相对单一,往往都是通过焊接或者螺栓以对穿孔的方式连接在大棚支架上,这种方式在雨水的长期侵蚀过程中会出现锈蚀或者漏水的情况发生。同时,现有的天沟基本都是为收集并排出雨水设计的。众所周知,在大棚种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大棚薄膜的作用,能够使得大棚内部的温度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而降低,能够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从而为农作物或者蔬菜提供适合的生长温度环境,使得大棚内部的温湿度可以实现人为控制,为植物或者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正是由于大棚内外通过薄膜隔离后,因为温差的原因会在薄膜内层壁上形成冷凝露珠,尤其是经过昼夜温差变化的环境下,薄膜内壁会形成大量的冷凝露珠,若随其滴落在大棚中,会直接增大整个大棚内的湿度,破坏湿度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现有的技术是在大棚内部单独安装收集冷凝水,即冷凝露珠的收集装置,该装置需要单独安装在大棚内部,占据空间,且收集的水也会存储在大棚内部需要单独处理,存在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温室大棚的天沟水槽技术存在的对于薄膜外部雨水的收集和薄膜内部冷凝水的收集需要分开设置收集装置,且对于收集的冷凝水始终在大棚内部,影响大棚内部湿度的现存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本技术通过对现有天沟存在的明显缺陷,对水槽进行了科学的重新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雨水和冷凝水不能同时收集,以及现有的冷凝水收集装置不能直接通过天沟排出到大棚之外的技术问题。再者,本技术摒弃了现有的打孔设计,采用无孔化安装,避免了螺栓连接漏水,锈蚀的问题出现。再者,本技术在天沟上增设了一块连接板,能够起到:其一、增加天沟水槽的连接强度,避免受力变形;设置连接板之后能够对水槽本体起到很好的加强作用,在相同材料和受力强度下,采用本申请的结构能够使用更低标号,或者更薄的材料厚度实现;在相同的材料厚度的前提下,本申请的强度和抗曲挠能够明显优于现有的水槽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包括整体截面呈V型且对称设置的水槽本体,所述水槽本体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弯折凹陷形成用于收集来自保温薄膜内表面上冷凝水的流滴槽,所述流滴槽通过设置在水槽本体上的导水结构与水槽本体内底部的排水腔连通。所述导水结构为设置在水槽本体外侧壁并连通排水腔的导流管;本技术所述水槽本体的结构是申请人经过反复试验修改获得的,在对于雨水的收集和冷凝水的收集、导流和排出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地,对于雨水而言,雨水滴落在大棚保温薄膜的外侧,由于大棚是呈弧形设置,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然的滑落到处于最低点的水槽本体里,最后沿着水槽本体流动,最后排出。对于冷凝水而言,冷凝水原本是附着在保温薄膜内壁上,由于保温薄膜随着大棚的弧形设置,冷凝水同样沿着保温薄膜内壁滑落到保温薄膜与水槽本体接触的位置。由于水槽本体在与保温薄膜接触处设置有流滴槽,冷凝水在流滴槽内积聚,直到液面逐渐升高直到进入导流管后,通过导流管进入水槽本体内底部的排水腔内,即用于收集雨水的地方,这样位于保温薄膜内壁上的冷凝水与外部的雨水最终都汇集到了排水腔中排出。水槽本体通过增设导流管解决了冷凝水和雨水不能同时收集排出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需要在大棚内部单独安装冷凝水的收集装置,简化了大棚的结构。同时,整个水槽本体的内外壁之间没有开设任何通孔,不存在漏水,锈蚀的问题,方便、实用、可靠。优选地,所述水槽本体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块覆盖所述排水腔的连接板,所述排水腔与连接板上表面之间通过通气机构连通。设置连接板的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与呈V型的水槽本体形成三角形,支撑水槽本体的支撑强度,避免受力过大而变形。设置连接板能够抵消大部分的外力作用,使得水槽本体能够有更好的支撑性,且在相同受力条件下,设置连接板后的结构能够采用更薄的材料厚度满足支撑条件,节省材料成本投入。其二,由于水槽本体多采用金属,导热性能好,单层的水槽本体能够满足排水之用,但是保温欠佳,会将大棚内的热量散失,设置了连接板后形成两层结构,能够进一步的减缓因水槽本体导致的大棚内部的热量散失。优选地,所述通气机构为开设在所述连接板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导流通孔。连接板是必须与用于收集雨水的排水腔连通的,如果大棚上安装的整条水槽本体,即排水天沟都采用一整条连接板来覆盖,那么连接板上就需要设置导流通孔来将收集的雨水导入排水腔中。同理,如果排水天沟上覆盖的连接板为多块组成,那么连接板自身则无需开设导流通孔,只需要多块连接板之间相邻端头形成的导流间隙用于将收集的雨水导入到排水腔内即可。当然,若连接板完全密闭,其实亦可以实现雨水的导流排出,亦即是雨水沿着连接板的上部流动即可,但是一般而言,导流的雨水会进行重复利用,如果不导入到排水腔内则无法进行收集重复利用,同时,雨水导入排水腔内会流动更快,避免积水过多而影响水槽本体周围的薄膜。优选地,所述水槽本体两边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外凹槽和第二外凹槽,所述第一外凹槽和第二外凹槽之间形成一条用于安装压条的内凹槽,所述压条将保温薄膜密闭压合在所述内凹槽内。采用压条将薄膜压紧在内凹槽内,能够使得薄膜的安装更加便捷,可靠,不会因尖锐物的接触导致薄膜破裂。同时,亦使得薄膜与水槽本体的贴合更加紧密,使得冷凝水能够更容易通过所述流滴槽进行收集。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水槽本体上位于第二外凹槽靠近所述排水腔的弯折处。所述连接板与第二外凹槽的侧壁采用铆接连接。将连接板两端嵌入在第二外凹槽的弯折处能够使得连接板更好的支撑水槽本体的内壁,当水槽本体受力后,能够直接的将外应力传递到连接板上进行抵消,起到支撑的效果。同时,采用铆接的方式相对于螺栓连接的方式的最大优势是铆钉抗锈蚀能力好,成本低,且铆接后不会存在诸如螺栓连接的缝隙,导致漏水等情况的发生。有益效果:1、通过在排水腔上方安装连接板,使得排水腔上方形成一层封闭层,能够实现对大棚内部热量散失的阻隔,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能够与排水腔形成三角形,大大增加结构强度。2、流滴槽的设计能够通过水槽本体直接将冷凝水和雨水一同收集,直接将冷凝水导入到排水腔中排出,使得无需在大棚内部单独安装用于收集冷凝水的装置,更加方便,实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包括整体截面呈V型且对称设置的水槽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7)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弯折凹陷形成用于收集来自保温薄膜(11)内表面上冷凝水的流滴槽(1),所述流滴槽(1)通过设置在水槽本体(7)上的导水结构与水槽本体(7)内底部的排水腔(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包括整体截面呈V型且对称设置的水槽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7)的内壁向外壁方向弯折凹陷形成用于收集来自保温薄膜(11)内表面上冷凝水的流滴槽(1),所述流滴槽(1)通过设置在水槽本体(7)上的导水结构与水槽本体(7)内底部的排水腔(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结构为设置在水槽本体(7)外侧壁并连通排水腔(8)的导流管(5);所述水槽本体(7)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设置有至少一块覆盖所述排水腔(8)的连接板(6),所述排水腔(8)与连接板(6)上表面之间通过通气机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为开设在所述连接板(6)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导流通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机构为多块连接板(6)相邻端头之间形成的导流间隙(1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新型天沟水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本体(7)两边外侧壁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第一外凹槽(2)和第二外凹槽(4),所述第一外凹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李星星钟义程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兴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