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4623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1 22:44
本申请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包括由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左凹槽、凸台和右凹槽组成的固膜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固膜槽设置为两个凹槽的结构明显提高棚膜安装的便捷性,改善棚膜的固定和张紧效果;两个凹槽配合凸台,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固定棚膜的同时能收集棚膜内表面的冷凝水,防止冷凝水滴落损伤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用途固膜槽
本技术涉及温室大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用途固膜槽。
技术介绍
温室大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设施之一,改变了传统农业对自然气候条件的依赖。有效提高了单位面积上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相对降低了生产成本,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反季节蔬菜水果和质量更高的植物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在农业和种植业中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大棚内外具有一定的温差,当棚膜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在棚膜的表面液化形成冷凝水,棚膜外表面的水可以设置排水天沟引流。现有技术中却没有针对棚膜内表面的冷凝水进行收集或引流,往往任由其滴落。若棚内种植容易损坏的植物,则在容易滴落冷凝水的位置留出空地,然而现在为了降低成本,植物需要密集种植,留出空地对成本的影响极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收集引流棚内冷凝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温室大棚内无法收集引流冷凝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改善棚膜固定和张紧效果,同时能收集引流棚内的冷凝水,且便于更换棚膜的多用途固膜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包括由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左凹槽、凸台和右凹槽组成的固膜槽。本方案用于解决棚膜的固定和张紧问题。现有技术中的固膜槽是单槽型,在使用固膜槽固定张紧棚膜时,需要依靠外力收紧棚膜后再在固膜槽内加装固膜簧,由于温室大棚具有的固膜槽和棚膜较长,压膜簧一般较短,需要在固膜槽内加装多个压膜簧。安装时,要一边扯紧棚膜,一边将压膜簧装入固膜槽内。不仅操作不便,且很难将棚膜张紧到理想状态,没有绷紧的棚膜不仅容易积尘,且对棚膜的透光率影响较大。本方案中将固膜槽设置为包括左凹槽和右凹槽的双槽型固膜槽,先用远离棚膜已经固定的一侧的凹槽来张紧棚膜,对棚膜进行预张紧,再根据安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另一个凹槽再次调整,不仅提高了安装工人的操作的便捷性,也能明显改善棚膜的张紧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左凹槽或右凹槽为凸台任一端头向外延伸形成的弯折结构。本方案用于解决对棚膜内表面冷凝水的收集问题。温室大棚内往往需要保持恒温状态,棚外的温度是变化的,当棚内温度高于棚外温度时,棚膜表面的温度低于棚内空气,棚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棚膜处液化凝结成水滴。现有技术的固膜槽没有收集冷凝水的装置,冷凝水在固膜槽边缘聚集并通过重力作用滴落。冷凝水滴落在棚内,会增加大棚内的湿度,适合生长于干燥环境中的植物会降低生长速度,甚至因湿度过高而死亡。此外,由于滴落的水珠具有重力势能,滴落在植物叶片或果实上,会损伤植物,譬如草莓等容易因外力损坏的果实。为了减少棚内冷凝水对植物的影响,现有技术中主要采取两个措施,第一种,经过观察确定经常滴落冷凝水的位置,并在该位置留出空地,然而,由于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棚内种植的植物都需要密集种植,甚至设置多层种植,专门留出空地对成本的影响极大。第二种,在大棚支撑杆某些位置单独设置收集冷凝水的装置,例如和大棚等长的槽,然而这种单独设置的槽增加了大棚顶部拱形支撑杆的负荷,且安装固定不便。本方案通过改进固膜槽的结构,使固膜槽具备收集棚膜内表面的冷凝水的功能,防止冷凝水滴落损坏植物或影响棚内湿度。进一步的,所述左凹槽包括远离所述凸台的左侧壁a,所述右凹槽包括远离所述凸台的右侧壁a,所述左侧壁a和右侧壁a的上端面均低于所述凸台的上端面。本方案中,左凹槽的左侧壁和右凹槽的右侧壁均低于凸台的上端面,在安装时,棚膜与左凹槽和右凹槽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左凹槽和右凹槽都能收集冷凝水,使固膜槽无论怎样安装都能实现收集冷凝水的功能,避免由于安装错误导致其功能无法实现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左侧壁a的末端向凸台的方向弯曲形成侧向槽a,所述右侧壁a的末端均向凸台的方向弯曲形成侧向槽b。在固定棚膜时,左凹槽和/或右凹槽中需要安装压膜件将棚膜固定在凹槽内,侧向槽a和侧向槽b为压膜件提供一个向下的阻力,使棚膜更稳固的安装在固膜槽的左凹槽和/或右凹槽中。进一步的,所述左凹槽还包括与凸台连接的左侧壁b,所述右凹槽包括与凸台连接的右侧壁b,所述左侧壁b和右侧壁b向远离所述左侧壁a和右侧壁a的方向弯曲。左侧壁b和右侧壁b的弯曲方向使之为压膜件提供向下的阻力,进一步提高棚膜安装的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槽a的末端向左凹槽的底面方向弯曲形成左钩槽,所述侧向槽b的末端向右凹槽的底面方向弯曲形成右钩槽。左钩槽和右钩槽进一步防止压膜件从凹槽中脱落,提高棚膜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左凹槽和/或右凹槽的底部连接有用于排出凹槽内液体的引流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左凹槽和/或右凹槽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凹槽内液体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引流装置连通并将液体引流至排水天沟或大棚外。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装置为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将所述左凹槽和/或右凹槽与排水天沟连通或将收集的液体引流至大棚外。进一步的,所述凸台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与凸台的表面垂直。现有技术在固定挡风杆时,挡风杆与大棚侧面的支架连接,支架与挡风杆之间有一层棚膜,挡风杆的固定是在损坏棚膜的基础上,换膜时需要拆掉挡风杆,操作极其不便。本方案通过凸台、螺纹孔和挡风杆的配合,实现了挡风杆的安装不需要损坏棚膜,换膜时不用拆除挡风杆的功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固膜槽上设置为包括左凹槽和右凹槽的双槽型,便于固定张紧棚膜。(2)左凹槽或右凹槽配合通孔和引流管,收集棚膜内表面的冷凝水,并将冷凝水排出到大棚外,避免植物损伤,又保证温室大棚内湿度的稳定性。(3)凸台、螺纹孔和挡风杆的配合,增加了更换侧面棚膜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在温室大棚上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弹性压膜条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安装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和4的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设有顶开窗时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中实施例5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中实施例6的安装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中实施例6的俯视图;图11是是图10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其他参考形状;图1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4的其他参考形状。图中:1-凸台;2-左凹槽;201-左侧壁a;202-侧向槽a;203-左侧壁b;204-左钩槽;3-右凹槽;301-右侧壁a;302-侧向槽b;303-右侧壁b;304-右钩槽;4-通孔;5-螺纹孔;6-引流管;7-拱形支撑杆;8-弹性压膜条;9-挡风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左凹槽(2)、凸台(1)和右凹槽(3)组成的固膜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从左到右依次连接的左凹槽(2)、凸台(1)和右凹槽(3)组成的固膜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2)或右凹槽(3)为凸台(1)任一端头向外延伸形成的弯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2)包括远离所述凸台(1)的左侧壁a(201),所述右凹槽(3)包括远离所述凸台(1)的右侧壁a(301),所述左侧壁a(201)和右侧壁a(301)的上端面均低于所述凸台(1)的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a(201)的末端向凸台(1)的方向弯曲形成侧向槽a(202),所述右侧壁a(301)的末端均向凸台(1)的方向弯曲形成侧向槽b(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用途固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凹槽(2)还包括与凸台(1)连接的左侧壁b(203),所述右凹槽(3)包括与凸台连接的右侧壁b(303),所述左侧壁b(203)和右侧壁b(303)向远离所述左侧壁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李星星钟义程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兴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