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誉霏专利>正文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38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侧壁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连通孔匹配设置的箱盖,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混合机构,且安装箱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的限位板,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两种不同的土壤修复手段配合,提高土壤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无机污染物中以重金属比较突出,主要是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砷、镍、铁、锰、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就对植物的需要而言,金属元素可分为2类:①植物生长发育不需要的元素,而对人体健康危害比较明显,如镉、汞、铅等,②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元素,且对人体又有一定生理功能,如铜、锌等,但过多会造成污染,妨碍植物生长发育,同种金属,由于它们在土壤中存在形态不同,其迁移转化特点和污染性质也不同,因此在研究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时,不仅要注意它们的总含量,还必须重视各种形态的含量,土壤修复需要使用土壤修复装置;现有的土壤修复装置的土壤修复手段单一,土壤修复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土壤修复装置的土壤修复手段单一,土壤修复效果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及生物修复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上侧侧壁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安装箱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连通孔匹配设置的箱盖,所述安装箱内设有混合机构,且安装箱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的限位板,所述安装箱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优选地,所述箱盖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杆,且安装箱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插杆匹配设置的插槽。优选地,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箱,所述混合箱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连通孔,且混合箱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连通孔匹配设置的封盖,所述箱盖上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箱盖及封盖的侧壁并活动卡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侧均设有多个扇叶。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轮,且两个滑轮相背的一侧侧壁均设有与滑轮匹配设置的伸缩支撑座。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板,所述第一输送板为中空结构,且第一输送板的上端设有第一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输入端依次贯穿安装箱及混合箱的侧壁设置,且第一输送泵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板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输送板的下侧侧壁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内设有分散网,所述第一输送板的两侧侧壁均插设有与分散网匹配设置的第二插杆,且第一输送板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二插杆匹配设置的卡扣。优选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板,且第二输送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二输送板的上端设有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二输送泵的输入端依次贯穿安装箱及混合箱的侧壁设置,且第二输送泵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板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输送板上插设有多个伸缩输送管,且多个伸缩输送管均与第二输送板内部连通。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真菌修复:1)丛枝茵根真菌。2)木霉属真菌。3)酵母菌。功能细菌修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多个滑轮配合,便于对修复装置进行移动,多个伸缩支撑座配合,便于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放置,将丛枝茵根真菌、木霉属真菌、酵母菌及功能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培养基一同加入混合箱中,打开驱动电机带动转轴及扇叶转动,从而使丛枝茵根真菌、木霉属真菌、酵母菌及功能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与培养基混合后充分培养,第一输送泵能够将液态修复剂输送至第一输送板中,液态修复剂通过分散网分散后喷洒在污染土壤上,对土地进行修复,第二输送泵能够将固体修复剂输送至第二输送板中,固体修复剂经由伸缩输送管输入污染土壤的内部,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两种不同的土壤修复手段配合,提高土壤修复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座、2安装箱、3箱盖、4限位板、5第一插杆、6混合箱、7封盖、8驱动电机、9转轴、10扇叶、11滑轮、12伸缩支撑座、13第一输送板、14第一输送泵、15分散网、16第二插杆、17卡扣、18第二输送板、19第二输送泵、20伸缩输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座1,安装座1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安装座1的上侧侧壁设有安装箱2,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连通孔匹配设置的箱盖3,安装箱2内设有混合机构,且安装箱2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的限位板4,安装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箱盖3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杆5,且安装箱2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插杆5匹配设置的插槽,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箱6,混合箱6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连通孔,且混合箱6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连通孔匹配设置的封盖7,箱盖3上设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箱盖3及封盖7的侧壁并活动卡接有转轴9,转轴9的两侧均设有多个扇叶10,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轮11,且两个滑轮11相背的一侧侧壁均设有与滑轮11匹配设置的伸缩支撑座12,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板13,第一输送板13为中空结构,且第一输送板13的上端设有第一输送泵14,第一输送泵14的输入端依次贯穿安装箱2及混合箱6的侧壁设置,且第一输送泵14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板13内部连通,第一输送板13的下侧侧壁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孔,第三连通孔内设有分散网15,第一输送板13的两侧侧壁均插设有与分散网15匹配设置的第二插杆16,且第一输送板13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二插杆16匹配设置的卡扣17,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二输送板18,且第二输送板18为中空结构,第二输送板18的上端设有第二输送泵19,第二输送泵19的输入端依次贯穿安装箱2及混合箱6的侧壁设置,且第二输送泵19的输出端与第二输送板18内部连通,第二输送板18上插设有多个伸缩输送管20,且多个伸缩输送管20均与第二输送板18内部连通,多个滑轮11配合,便于对修复装置进行移动,多个伸缩支撑座12配合,便于对修复装置进行固定放置,将丛枝茵根真菌、木霉属真菌、酵母菌及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侧壁设有安装箱(2),所述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连通孔匹配设置的箱盖(3),所述安装箱(2)内设有混合机构,且安装箱(2)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的限位板(4),所述安装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安装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下侧侧壁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移动机构,所述安装座(1)的上侧侧壁设有安装箱(2),所述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一连通孔,且安装箱(2)的上端设有与第一连通孔匹配设置的箱盖(3),所述安装箱(2)内设有混合机构,且安装箱(2)的两侧内壁均设有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的限位板(4),所述安装箱(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且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与混合机构匹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3)的两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插杆(5),且安装箱(2)的两侧侧壁均设有与第一插杆(5)匹配设置的插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机构包括混合箱(6),所述混合箱(6)的上端设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连通孔,且混合箱(6)的上端设有与第二连通孔匹配设置的封盖(7),所述箱盖(3)上设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的输出端依次贯穿箱盖(3)及封盖(7)的侧壁并活动卡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两侧均设有多个扇叶(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轮(11),且两个滑轮(11)相背的一侧侧壁均设有与滑轮(11)匹配设置的伸缩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誉霏
申请(专利权)人:王誉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