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075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此方法通过自建数据库选择适宜的植物‑微生物搭配,结合土壤平整措施,将待修复土壤区域划分为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于植物带土壤层中布置管路系统,此管路系统负责整个修复过程中的土壤环境调节,保障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微生物群落繁殖所需营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区域搭配,控制外源性物质输入,避免修复过程中污染扩散发生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技术中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借助于利用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用于复杂污染背景下的原位土壤修复。
技术介绍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矿山开采、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活动及各类有机化工类垃圾倾倒等活动日益频繁,不少地区的土壤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相较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流动性较差。土壤稳定的内在属性和复杂结构,为污染物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严重的是,进入土壤环境的污染物往往更易长期留存。除了垃圾填埋人为进行了深层搅拌外,其他土壤污染的发生过程,均是由表及里,即初期多集中于土壤表层,随时间推移,污染物受自身重力或随土壤渗流或扩散作用等等逐步扩散至土壤下层,并最终有可能威胁地下水源安全。由于污染物迁移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土壤污染问题经常会呈现滞后性,且隐藏性较好。而从污染物迁移过程本身而言,土壤污染问题的防治应早发现早治理,以此降低污染物的迁移半径。美国、西欧地区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行较早,已发展出多种修复技术工艺。其中,已然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方法,如热脱附、淋洗、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污染土壤的交错排列的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植物生长带相对高程高于微生物繁殖带;在植物生长带土壤表层布置用于向土壤施加土壤改良剂的输水支管;所述植物生长带、微生物繁殖带的宽度比例为5:1-2;植物生长带、微生物繁殖带之间直接接触;微生物繁殖带中,采用无污染外源土与环保吸附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铺设,并接种微生物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污染土壤的交错排列的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植物生长带相对高程高于微生物繁殖带;在植物生长带土壤表层布置用于向土壤施加土壤改良剂的输水支管;所述植物生长带、微生物繁殖带的宽度比例为5:1-2;植物生长带、微生物繁殖带之间直接接触;微生物繁殖带中,采用无污染外源土与环保吸附材料组成的混合材料铺设,并接种微生物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输水支管为管路系统的一部分,所述管路系统根据修复不同阶段输入土壤调理剂、土壤营养液、水分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管路系统包括储液箱、与储液箱连通的输水干管、与输水干管连通的若干所述的输水支管,输水支管上均匀分布有出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保吸附材料为海泡石、腐殖酸、生物炭、沸石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植物生长带与微生物繁殖带保持约5cm高程差。


6.一种植物-微生物协同的浅层污染土壤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污染土壤进行整地,设立交错排列的植物生长带和微生物繁殖带,植物生长带相对高程高于微生物繁殖带;在植物生长带土壤表层布置用于向土壤施加土壤改良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映倞程浩段婧婧何世颖杨林章薛利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