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35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属于马铃薯苗培养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铃薯苗培养中滴灌效率低下和滴灌效果不好的问题,包括营养液池、育苗床和培育盆,育苗床设置在营养液池上方,育苗床内设置有培育盆,培育盆内周向埋设有若干滴水管,滴水管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滴水管上面均连通有圆形集水管,圆形集水管连通有压力管,压力管中部连通有输液管,压力管下端连通有水泵,水泵设置在营养液池内部,通过在根茎四周埋设滴水管,缩短营养组分的流向路径,更有利于根茎对养分的吸收,并且将滴水管设置为可以根据土壤或培养基厚度可调节的装置,便于滴水管调节到合适的滴灌深度。

A new type of drip irrigation potato seedling cultur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
本技术属于马铃薯苗培养
,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一种,分类于无基质栽培,无基质栽培类型是指植物根系生长的环境中没有基质固定根系,根系生长在营养液或含有营养液的潮湿空气中,但育苗时可能使用某些基质。水培指植物大部分根系直接生长在营养液液层中的无土栽培方式;土栽培能使作物产量成倍增长,它是不用土壤或基质来栽培植物的一项农业高新技术,其因以人工创造作物根系环境取代了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养分供应的矛盾,使作物根系处于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发挥作物的增长潜力,使植物生长量、生物量得到大大提高;现有的土壤培育在马铃薯幼苗生长工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组分,现有滴灌方式大多是在植株的四周和上端架设滴水管道,这样来满足马铃薯幼苗的滴灌需求,但是这种滴灌方式有许多弊端,比如,由于土壤或培养基的组分和接口不同,即使在植株的四周设置同样的滴水管道,也难以保证根系在各个方向的良好发育,反而影响马铃薯幼苗的根系吸收,并且这种滴灌方式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使得滴水管中营养组分会发生一部分的挥发,使得整个系统的有效利用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马铃薯苗培养中滴灌效率低下和滴灌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包括营养液池、育苗床和培育盆,育苗床设置在营养液池上方,育苗床内设置有培育盆,其特征在于,培育盆内周向埋设有若干滴水管,滴水管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滴水管上面均连通有圆形集水管,圆形集水管连通有压力管,压力管中部连通有输液管,压力管下端连通有水泵,水泵设置在营养液池内部。工作原理:本技术会根据马铃薯苗在不同时期需要的养分不同,提供不同的培育方式,通过控制系统打开第一电磁阀,其他电磁阀关闭,启动水泵,水泵依次通过压力管、圆形集水管,将营养组分通过滴水管输送到培育盆内,为了保证马铃薯幼苗在培育初期得到充足的养分量供应,是将滴水管是周向埋设在马铃薯幼苗的四周,准确地说是埋设在马铃薯幼苗根茎的四周,缩短营养组分的流向路径,更有利于根茎对养分的吸收,尤其减小水分在荒漠等西北地区温度较高的室温下水分的蒸发,当马铃薯幼苗需要移栽的时候,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分进行灌溉,此时,控制系统打开第二电磁,关闭其他电磁阀,启动水泵,水泵依次通过压力管、圆形集水管,将营养组分通过滴水管输送到培育盆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将培养基和土壤进行浸透,当浸透完成时,打开第三电磁阀,育苗床内的多余的水分经过回流管被重新回收到营养液池内,提高了营养液的利用率;因而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即在马铃薯幼苗在中期对营养物质需求较大,可以浸透方式培育,在马铃薯幼苗在前期对于营养物质需求较少时,可以采用滴灌的方式,不仅能够节水节能,而且使得营养物质能够最大化、最优化的利用,降低了成本,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滴水管包括螺纹杆和螺纹套筒,螺纹套筒竖直开设有通槽,螺纹套筒内壁与螺纹杆螺纹连接,螺纹杆竖直开设有与通槽相连通的进水通道。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水通道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缩小。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螺纹杆包括螺纹部和安装部,螺纹部与螺纹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安装部表面轴向设置有若干组喷水孔,每组喷水孔周向设置在安装部上。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育苗床下部设置有回流管,回流管下端与营养液池连通,回流管上还设置有过滤筒。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和第三电磁阀均电连接有控制系统。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根茎四周埋设滴水管,缩短营养组分的流向路径,更有利于根茎对养分的吸收,尤其减小水分在荒漠等西北地区温度较高的室温下水分的蒸发,这样相比与传统技术中的空中滴灌方式可以节约更多的水资源,滴灌效率更高,滴灌效果更好,并且将滴水管设置为可以根据土壤或培养基厚度可调节的装置,便于滴水管调节到合适的滴灌深度,这样相比与传统技术中的空中滴灌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在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养。2.本技术将进水通道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缩小,可以提高滴水管底部的喷水孔的滴水效率,减小喷水部底部的喷水孔堵塞现象。3.本技术在安装部表面轴向设置有若干组喷水孔,每组喷水孔周向设置在安装部上,提高滴水罐的滴灌效率,设置多个喷水孔,减小因单个喷水孔堵塞影响滴水管滴灌效率的问题发生。4.本技术在育苗床下部设置有回流管,营养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回流管和过滤筒的结构设计可以对育苗床内废液进行回收在利用,通过过滤装置减小培养基或土壤杂质对营养液的污染,保证营养的二次回收利用。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滴水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营养液池,2-压力管,3-输液管,4-第一电磁阀,5-集水管,6-水泵,7-控制系统,8-第二电磁阀,9-回流管,10-第三电磁阀,11-育苗床,12-培育盆,13-滴水管,14-过滤筒,15-螺纹杆,16-喷水部,17-进水通道,18-喷水孔,19-螺纹部,20-通槽,21-螺纹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案例一:现有的土壤培育在马铃薯幼苗生长工程中,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包括营养液池(1)、育苗床(11)和培育盆(12),育苗床(11)设置在营养液池(1)上方,育苗床(11)内设置有培育盆(12),其特征在于,培育盆(12)内周向埋设有若干滴水管(13),滴水管(13)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滴水管(13)上面均连通有圆形集水管(5),圆形集水管(5)连通有压力管(2),压力管(2)中部连通有输液管(3),压力管(2)下端连通有水泵(6),水泵(6)设置在营养液池(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包括营养液池(1)、育苗床(11)和培育盆(12),育苗床(11)设置在营养液池(1)上方,育苗床(11)内设置有培育盆(12),其特征在于,培育盆(12)内周向埋设有若干滴水管(13),滴水管(13)表面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滴水管(13)上面均连通有圆形集水管(5),圆形集水管(5)连通有压力管(2),压力管(2)中部连通有输液管(3),压力管(2)下端连通有水泵(6),水泵(6)设置在营养液池(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滴水管(13)包括螺纹杆(15)和螺纹套筒(21),螺纹套筒(21)竖直开设有通槽(20),螺纹套筒(21)内壁与螺纹杆(15)螺纹连接,螺纹杆(15)竖直开设有与通槽(20)相连通的进水通道(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滴灌式马铃薯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17)的直径由上到下依次缩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恺曹玉璧李永兴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凯凯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