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
技术介绍
沉降处理是污水处理工艺一个重要环节,其在水中颗粒物去除方面相比于过滤处理具有处理量大、成本低、无堵塞问题、可连续化作业等明显优势;因而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为提高沉淀池的沉淀效率通常利用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设置斜板或斜管等内构件,用以缩短颗粒物的沉降距离。但是此类内构件在缩短颗粒沉降距离的同时极易受到管内或板间流体的扰动,而导致颗粒物沉降效率的降低,从而使得流体流动速率受限于较小范围;一般均要求在管内或板间,液体以层流状态流动,以防止湍动对颗粒物的扰动。而层流流动状态实质上极利于絮团状生物膜的形成,虽然生物膜在水处理中被广泛的用于脱除水中的有机质污染物,但出现在斜管或斜板的流动通道中的生物膜会极大的缩小管内的流动空间,并严重阻碍颗粒物的沉降和向池底的转移。此外,由于斜管或斜板内构件通常均具有较小的流道尺寸,在实际使用中常会出现流道的堵塞,从而导致频繁的停机整修;并且,堵塞在狭小通道内的杂质在清理过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内构件(10)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文丘里管(14);所述外壳包括位于下部的具有较大直径的下壳管(11),位于上部的具有较小直径的上壳管(12)和连接所述下壳管(11)和上壳管(12)的圆台状连接壳(13);所述文丘里管(14)位于下壳管(11)和连接壳(13)形成的空间内,且其顶部的扩散管末端通过一旋流环(15)连接于上壳管(12)的下端;所述文丘里管(14)、下壳管(11)、上壳管(12)、连接壳(13)和旋流环(15)同心设置;所述文丘里管(14)具有喉管(16)和位于底部用于原水流入的进水口(18);所述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内构件(10)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文丘里管(14);所述外壳包括位于下部的具有较大直径的下壳管(11),位于上部的具有较小直径的上壳管(12)和连接所述下壳管(11)和上壳管(12)的圆台状连接壳(13);所述文丘里管(14)位于下壳管(11)和连接壳(13)形成的空间内,且其顶部的扩散管末端通过一旋流环(15)连接于上壳管(12)的下端;所述文丘里管(14)、下壳管(11)、上壳管(12)、连接壳(13)和旋流环(15)同心设置;所述文丘里管(14)具有喉管(16)和位于底部用于原水流入的进水口(18);所述文丘里管(14)的外壁与下壳管(11)的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污泥通道(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环(15)的侧壁开设有沿圆周均布的内切起旋口(25);优选所述起旋口(25)呈长条状;其允许流动至所述文丘里管(14)的扩散管末端,具有较高压力和团聚长大的颗粒物的水流旋转进入因喉管(16)处的引射作用而减压的环状污泥通道(17)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14)的喉管(16)开设有沿其圆周壁均布的阵列状的通孔(26),所述通孔(26)允许污泥通道(17)内的水及小颗粒物质进入喉管(16)的内部;同时所述通孔(26)能够防止污泥通道(17)内的大颗粒物质再次进入喉管(16)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6)借助其孔径过滤污泥通道(17)内的大颗粒物质,防止其再次进入喉管(16)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管(16)的外侧表面配合设有可借助水力冲刷而旋转的清洁组件,用于自动清洁所述喉管(16)外表面附着的颗粒物,避免所述通孔(26)的堵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沉淀池的文丘里内构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