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本技术属于密封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高密度沉淀池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一种工艺,但高密度沉淀池分为混合池、絮凝池、澄清池三个部分,三个池子尺寸不一,呈一字型顺势排列。此方法占地面积大,形状不规则,混合池和絮凝池周边面积难以有效利用,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絮凝池至澄清池中间的过渡区域,随着水流的波动,过渡区域水流不稳,导致形成的絮状体破碎,破坏污泥的沉淀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混合池与两个絮凝池之间均设置稳流区,稳流区与两个絮凝池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与稳流区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的远离澄清池的一侧设置配水渠,配水渠与混合池之间的上部相通,澄清池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高密度沉淀池为一种封闭的方形池体,高密度沉淀池的内部分隔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过渡区,过渡区的一侧为处理池,过渡区的另一侧为澄清池,过渡区的内部竖直设置若干整流板,处理池的两端分别为絮凝池,中间为混合池,混合池与两个絮凝池之间均设置稳流区,稳流区与两个絮凝池之间设置稳流管,混合池与稳流区之间的上部相通,絮凝池的底部设置开口与过渡区相通,处理池的中间混合池的远离澄清池的一侧设置配水渠,配水渠与混合池之间的上部相通,澄清池的上设置斜管沉淀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混合池分隔为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第一混合池、第二混合池分别通过个亿配水管与配水渠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澄清池分隔为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第一澄清池和第二澄清池分别与一个絮凝池和混合池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若干整流板竖直设置,相互之间平行,过渡区内与两个絮凝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小于与混合池相对的部分的若干整流板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效伟,申金涛,杨朋伟,黄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