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施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54169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树施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智能施肥装置,包括外箱和位于外箱内的内箱,外箱内设有用于带动内箱竖向移动的动力机构;外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内箱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内箱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开口且伸入土壤深处的穿刺机构,穿刺机构随内箱的竖向移动而启闭;内箱内设有随内箱竖向移动而启闭的施肥机构,且施肥机构密封第二开口;内箱上连通有穿过外箱的波纹管,外箱的两侧均设有行驶轮。本方案主要解决了目前肥料通过撒施的方式容易使得肥料集中在土壤的表面,导致遇到大雨时肥料容易流失,以及茶树根部集中在土壤表层,降低茶树底孔自然灾害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施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树施肥设备

技术介绍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我国对茶树品种主要性状和特性的研究,并照顾到现行品种分类的习惯,将茶树品种按树型、叶片大小和发芽迟早三个主要性状,分为三个分类等级。目前,茶树在种植前,需要对种植茶树位置的土壤进行施肥,现有的施肥方式通常是撒施,主要作用于土壤的表面,在遇到大雨时会导致肥料的流失,影响茶树的生长;并且,由于肥料集中在土壤的表面,在遇到干旱时造成大量的氮气挥发而损失,还会诱导茶树根部集中在土壤表层,从而降低茶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智能施肥装置,以解决目前肥料通过撒施的方式容易使得肥料集中在土壤的表面,导致遇到大雨时肥料容易流失,以及茶树根部集中在土壤表层,降低茶树底孔自然灾害能力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智能施肥装置,包括外箱和位于外箱内的内箱,所述外箱内设有用于带动内箱竖向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外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开口且伸入土壤深处的穿刺机构,所述穿刺机构随内箱的竖向移动而启闭;所述内箱内设有随内箱竖向移动而启闭的施肥机构,且施肥机构密封第二开口;所述内箱上连通有穿过外箱的波纹管,所述外箱的两侧均设有行驶轮。基础方案的优点:1、本方案将肥料经波纹管运输至内箱内,并通过穿刺机构对第二开口密封,避免肥料的泄漏;再通过动力机构带动内箱竖向向下移动,内箱带动穿刺机构穿过第一开口并伸入土壤深处;当内箱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穿刺机构开启,同时施肥机构也开启,使得肥料能够作用于土壤内,以此完成深度智能施肥,相较于现有的施肥方式将肥料作用于土壤表面,本方案施肥位置位于土壤深处,在遇到大雨时,本方案能够有效避免肥料的流失;在遇到干旱时,由于肥料位于土壤深处,进而减少挥发量;并且,还能诱导茶树根部伸入土壤深处,加强了茶树根部的抓地力,进而提升茶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2、本方案内箱向下移动至最低位置时,穿刺机构开启,能够拓宽土壤的施肥面积,进而拓宽茶树根部分布土壤的面积,加强了茶树根部的抓地力。进一步,所述施肥机构包括与内箱顶部竖向滑动连接的竖向块和以竖向块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内箱内的联动部,竖向块与内箱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联动部包括与内箱侧壁横向滑动连接的横向块和与横向块铰接的摆臂,所述横向块与内箱之间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铰接,且两个摆臂呈倒立的V形,两个摆臂相互铰接的一端位于竖向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摆臂上等距设有若干通孔;还包括随内箱竖向移动而挤压竖向块竖向移动的挤压部、随横向块移动而启闭通孔的密封部和用于间歇阻挡横向块移动的阻挡部。通过上述设置,内箱向下移动期间,阻挡部对横向块的阻挡作用消失;内箱继续向下移动,内箱带动挤压部挤压竖向块向下移动,第一弹簧压缩;竖向块挤压两个摆臂相互铰接的一端由倒立的V形转变为平整形态,即通过摆臂带动横向块向外移动,使得两个横向块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二弹簧压缩。此时,密封部对通孔的密封作用下消失,使得肥料能够穿过通孔作用于土壤内,完成智能施肥。进一步,所述穿刺机构包括两个穿刺块,所述穿刺块与横向块靠近摆臂的一端底部固接;两个所述穿刺块远离横向块的一端相抵设置,且两个穿刺块呈V形。通过上述设置,两个穿刺块相抵时呈V形,有利于伸入土壤深处;两个穿刺块分离时,能够推动两侧的土壤向左右两边移动,进而拓宽土壤的施肥面积。进一步,所述挤压部包括以竖向块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内箱顶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内箱转动连接,且转轴与内箱之间设有扭簧;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挤压竖向块顶部的挤压臂,所述转轴上固定并缠绕有未绷直的第一钢丝绳,且第一钢丝绳的自由端与外箱的内壁固接。通过上述设置,内箱继续向下移动,转轴也向下移动,使得第一钢丝绳由未绷直状态转变为绷直状态,内箱继续向下移动,由于第一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并固定在转轴上,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固定外箱的内壁上,因此,通过外箱的内壁对第一钢丝绳的限制,使得转轴转动,扭簧形变。转轴带动挤压臂转动,通过挤压臂挤压竖向块向下移动。进一步,所述竖向块的顶部两侧均设有斜面,所述挤压臂的自由端呈弧状,且挤压臂的自由端与斜面相抵设置。通过上述设置,通过挤压臂的自由端与斜面接触,接触更充分,使得挤压臂对竖向块的挤压效果更佳。进一步,所述阻挡部包括与转轴固接的第二钢丝绳、与外箱内壁固接的导向轮、开设在横向块上的竖向孔和开设在外箱内底部的限位槽,所述竖向孔内滑动连接有伸入限位槽内的阻挡块,所述第二钢丝绳的自由端穿过导向轮与阻挡块的顶部固接,所述第二钢丝绳带动阻挡块在竖向孔内竖向移动。通过上述设置,转轴转动,转轴通过第二钢丝绳拉动阻挡块沿竖向孔的路径向上移动,使得阻挡块依次移出限位槽和竖向孔,让横向块能够横向移动。进一步,所述密封部包括与内箱外壁转动连接的辅助轴和开设在摆臂底部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若干用于密封通孔的密封板,且相邻两个密封板之间设有第三钢丝绳;所述横向块的底部设有若干外齿,所述辅助轴上固接有与外齿啮合的齿轮;所述辅助轴上缠绕并固接有第四钢丝绳,所述第四钢丝绳的自由端穿过穿刺块与靠近横向块一端的密封板固接,远离横向块一端的密封板与导向槽之间设有第三弹簧。通过上述设置,横向块通过外齿能够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辅助轴转动,辅助轴带动第四钢丝绳缠绕在辅助轴上,以此通过第四钢丝绳拉动密封板在导向槽内移动,第三弹簧拉伸,使得密封板与通孔相错,因此,内箱内的肥料经通孔能够掉落至土壤内,以此完成智能施肥。进一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与外箱内壁固接的气缸和与气缸输出轴固接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内箱之间设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设有用于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穿过的侧孔。通过上述设置,启动气缸,气缸的输出轴带动升降板竖向往复移动,通过竖向块带动内箱竖向往复运动。进一步,所述波纹管上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通过上述设置,密封盖与波纹管分离时,能够通过波纹管向内箱内部输送肥料;密封盖与波纹管连接时,能够避免其他杂物进入波纹管。进一步,所述挤压臂的自由端设有橡胶层,且橡胶层上设有防滑纹。通过上述设置,由于橡胶层为柔性材质,通过橡胶层代替挤压臂直接与竖向块接触,有效避免了挤压臂与竖向块的磨损,进而延长了挤压臂和竖向块的使用寿命;并且,防滑纹能够增加摩擦力,进而提高对竖向块挤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施肥装置实施例一主视方向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摆臂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箱1、内箱2、第一开口3、波纹管4、行驶轮5、竖向块6、第一弹簧7、横向块8、摆臂9、第二弹簧10、通孔11、穿刺块12、转轴13、挤压臂14、第一钢丝绳15、第二钢丝绳16、导向轮17、竖向孔18、限位槽19、阻挡块20、辅助轴21、导向槽22、密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和位于外箱内的内箱,所述外箱内设有用于带动内箱竖向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外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开口且伸入土壤深处的穿刺机构,所述穿刺机构随内箱的竖向移动而启闭;所述内箱内设有随内箱竖向移动而启闭的施肥机构,且施肥机构密封第二开口;所述内箱上连通有穿过外箱的波纹管,所述外箱的两侧均设有行驶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和位于外箱内的内箱,所述外箱内设有用于带动内箱竖向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外箱的底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内箱的底部设有用于穿过第一开口且伸入土壤深处的穿刺机构,所述穿刺机构随内箱的竖向移动而启闭;所述内箱内设有随内箱竖向移动而启闭的施肥机构,且施肥机构密封第二开口;所述内箱上连通有穿过外箱的波纹管,所述外箱的两侧均设有行驶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机构包括与内箱顶部竖向滑动连接的竖向块和以竖向块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内箱内的联动部,竖向块与内箱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联动部包括与内箱侧壁横向滑动连接的横向块和与横向块铰接的摆臂,所述横向块与内箱之间设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摆臂的自由端铰接,且两个摆臂呈倒立的V形,两个摆臂相互铰接的一端位于竖向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摆臂上等距设有若干通孔;还包括随内箱竖向移动而挤压竖向块竖向移动的挤压部、随横向块移动而启闭通孔的密封部和用于间歇阻挡横向块移动的阻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机构包括两个穿刺块,所述穿刺块与横向块靠近摆臂的一端底部固接;两个所述穿刺块远离横向块的一端相抵设置,且两个穿刺块呈V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部包括以竖向块为中心对称设置在内箱顶部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内箱转动连接,且转轴与内箱之间设有扭簧;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挤压竖向块顶部的挤压臂,所述转轴上固定并缠绕有未绷直的第一钢丝绳,且第一钢丝绳的自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锐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