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165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虫斑鸠菊的人工栽培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种、选择适宜地、整地、播种、定苗、田间管理、采收果实步骤完成;该方法操作简便,降低了种植成本,种植户容易掌握,并且提高了驱虫斑鸠菊的果实(种子)产量,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产业化栽培,也为驱虫斑鸠菊的优良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重点解决了适宜于和田地区、大生物量、果实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驱虫斑鸠菊品种选育、大规模人工种植、育种及种植过程质量实时评价标准、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人工种植和繁殖领域,具体涉及驱虫斑鸠菊的规模化人工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驱虫斑鸠菊[Vernoniaanthelmintica(L.)Willd]为菊科(Compositae)斑鸠菊属(VernoniaSchreb)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收获。别名印度山茴香(《中国植物志》)、卡丽孜然(《维吾尔语》),始载于《中国植物志》,全草有驱虫作用,以果实人药。原产地巴基斯坦、印度,在中国新疆的南部阿克苏等地引种。最近几年在新疆的和田地区种植并栽培成功,种植面积不断扩增。驱虫斑鸠菊喜阳光充足,忌潮湿阴冷的环境,较耐旱,对土壤要求不太严,以疏松、营养物质充足的微碱性土为宜,以种子繁殖,在新疆栽培技术刚刚起步研究,因此种植面积少,采收困难、产量不高,供不应求。驱虫斑鸠菊是民间维吾尔医常用的增加色素药之一,其维吾尔药名为卡丽孜然,药用部分为该种植物的成熟瘦果,具有清除异常黏液质、驱虫、消肿、散寒止痛等作用,现多用于治疗湿寒性胃痛、肝病、白癜风等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该方法通过选种、选择适宜地、整地、播种、定苗、田间管理、采收果实步骤完成;该方法操作简便,降低了种植成本,种植户容易掌握,并且提高了驱虫斑鸠菊的果实(种子)产量,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产业化栽培,也为驱虫斑鸠菊的优良品种选育与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重点解决了适宜于和田地区、大生物量、果实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驱虫斑鸠菊品种选育、大规模人工种植、育种及种植过程质量实时评价标准、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选种:a、选择驱虫斑鸠菊种子千粒重为5.0-5.2g,饱满,粒大的成熟果实作为培育种子;种子的催芽:b、采用低温处理和温水催芽法,先将步骤a选出的驱虫斑鸠菊种子在温度-20℃低温处理,时间48-72小时,低温处理后用温度30-40℃的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催芽,然后捞出拌沙土备用;大田种植:土壤的选择:c、选择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偏碱性土壤,耐旱,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沙质土,平整,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500-2500公斤,翻入土内,播种前用1/400的敌克松或1/200多菌灵,将土壤进行杀菌处理,然后细致整地,浇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备用;播种:d、在新疆南疆地区于3月底至4月中旬之间播种,采用条播方式开沟,沟深2.0-4.0cm,行距35-50cm,温度在18-28℃之间,地温18℃,空气相对湿度为20-85%,并有的光照条件下将步骤b处理后的驱虫斑鸠菊种子撒入沟内进行条播,播种深度2-4cm,将种子均匀撒完后盖上沙土压实,24小时以内浇透1次水,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15天出齐;定苗:e、苗出齐后当幼苗高10-20cm时定苗,株距10-15cm留1株壮苗,定苗后要及时浇水,后续进行松土、除草,田间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小苗定苗后跟踪检查成活情况,如发现有死亡或缺苗立即补齐;田间管理:f、驱虫斑鸠菊生长期间,须除草松土,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在整个生长发育中,在新疆南疆地区夏天上午12:00点之前浇水或下午17:00点以后浇水,注意集水、通风,及时除草、松土、追肥,驱虫斑鸠菊的盛花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为采收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驱虫斑鸠菊规模化人工种植方法,该方法中所述的驱虫斑鸠菊种子形态:瘦果长圆锥形,末端尖,果表有纵棱.灰绿色至深绿色,被微毛,顶端具淡褐色冠毛,冠毛羽状,千粒重4.6-5.2克;留种和种子培育:驱虫斑鸠菊在新疆和田地区8月中下旬开始种子成熟一直到10月中旬,因此种子随熟随采,否则花序松散,种子易飞散,采种时,应选花序头大,饱满的剪下,集中晒干,搓下种子,簸去杂质,装布袋内,贮存于干燥冷凉处备用;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低,因此,通过低温处理后第二年种的话可提高发芽率,驱虫斑鸠菊的种子可保存2-3年;种子繁殖方法:种子发芽适温为18-28℃,在新疆和田、阿克苏地区于3月底至4月中旬播种,最晚4月底种完为宜;采用条播,开沟深2-4cm,行距35-50cm,将处理好的种子跟沙土拌匀,而后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实,并浇水,正常情况下,播后7天左右开始出苗,15天左右出齐;盛花期为7月中下旬,种子采收期为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整个生长发育中,土壤湿润(偏碱性)和疏松肥沃,则生长良好,如期开花结果;从播种到定苗、生长、盛花期结果到采收等整个生长期需要180-200天左右。实践证明: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最有效措施就是保护与人工种植并举,通过规模化人工种植来满足市场需求,缓解对野生资源的破坏,这不仅可大大提高种植户的种植积极性与经济效益,强力推进驱虫斑鸠菊种植实施产业化,并可拉动以驱虫斑鸠菊为原料的区域特色医药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解决该植物资源短缺方面,本专利技术在长期研究驱虫斑鸠菊的规模化人工种植过程中,完善了种植技术体系,建立了中试平台,进行了各种对比种植试验,证明了科学的人工种植是解决种源短缺、种质退化、产量低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为后续高含量(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产量(种子产量为主)驱虫斑鸠菊品种繁育和种植奠定了基础。为了保护驱虫斑鸠菊种质资源,在新疆和田地区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其中驱虫斑鸠菊种植面积从刚开始的2亩地扩大到50亩地,同时建立了驱虫斑鸠菊的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并且降低了驱虫斑鸠菊的种植成本,提高了种子产量,同时探讨了种植模式和种子采收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优点在于:该方法适宜于驱虫斑鸠菊的大规模人工种植,驱虫斑鸠菊在新疆地区栽培面积小没有规模,产量低。本专利技术重点解决了驱虫斑鸠菊栽培技术,适合大规模人工种植及育种,种植过程简便农户易掌握、成本低及产量高等优点。该方法为提高驱虫斑鸠菊的产品开发及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让这种我国资源短缺的特殊药材资源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保障。种植技术标准化,遗传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所采用驱虫斑鸠菊规模化人工种植方法,对种植条件的要求较低,成本低、农民容易掌握,便于推广应用,栽培驱虫斑鸠菊苗的遗传稳定性好。温控催芽技术实用有效,成本低、根质量好,提高出苗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低温处理和温水催芽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发芽率高,苗壮、根质量好,定苗易于成活,解决了驱虫斑鸠菊大规模种植技术问题。培育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野生驱虫斑鸠菊株高一般60cm左右,分支少,开花结子率低,通过采用驱虫斑鸠菊规模化人工种植后,株高平均高度达到80cm(最达到120cm左右),分支多,开花结子率提高,从而提高其种子产量,比野生驱虫斑鸠菊比较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驱虫斑鸠菊的种子育苗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驱虫斑鸠菊的大田生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n选种:/na、选择驱虫斑鸠菊种子千粒重为5.0-5.2g,饱满,粒大的成熟果实作为培育种子;/n种子的催芽:/nb、采用低温处理和温水催芽法,先将步骤a选出的驱虫斑鸠菊种子在温度-20℃低温处理,时间48-72小时,低温处理后用温度30-40℃的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催芽,然后捞出拌沙土备用;/n大田种植:/n土壤的选择:/nc、选择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偏碱性土壤,耐旱,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沙质土,平整,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500-2500公斤,翻入土内,播种前用1/400的敌克松或1/200多菌灵,将土壤进行杀菌处理,然后细致整地,浇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备用;/n播种:/nd、在新疆南疆地区于3月底至4月中旬之间播种,采用条播方式开沟,沟深2.0-4.0 cm,行距35-50cm,温度在18-28℃之间,地温18℃,空气相对湿度为20-85%,并有的光照条件下将步骤b处理后的驱虫斑鸠菊种子撒入沟内进行条播,播种深度2-4cm,将种子均匀撒完后盖上沙土压实,24小时以内浇透1次水,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 15天出齐;/n定苗:/ne、苗出齐后当幼苗高10-20cm时定苗,株距10-15cm留1株壮苗,定苗后要及时浇水,后续进行松土、除草,田间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小苗定苗后跟踪检查成活情况,如发现有死亡或缺苗立即补齐;/n田间管理:/nf、驱虫斑鸠菊生长期间,须除草松土,土壤干旱要及时浇水,在整个生长发育中,在新疆南疆地区夏天上午12:00点之前浇水或下午17:00点以后浇水,注意集水、通风,及时除草、松土、追肥,驱虫斑鸠菊的盛花期为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为采收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虫斑鸠菊的人工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步骤进行:
选种:
a、选择驱虫斑鸠菊种子千粒重为5.0-5.2g,饱满,粒大的成熟果实作为培育种子;
种子的催芽:
b、采用低温处理和温水催芽法,先将步骤a选出的驱虫斑鸠菊种子在温度-20℃低温处理,时间48-72小时,低温处理后用温度30-40℃的温水浸泡种子12-24小时催芽,然后捞出拌沙土备用;
大田种植:
土壤的选择:
c、选择土壤为疏松肥沃的,偏碱性土壤,耐旱,选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方便的沙质土,平整,施足底肥,以腐熟的农家肥每亩1500-2500公斤,翻入土内,播种前用1/400的敌克松或1/200多菌灵,将土壤进行杀菌处理,然后细致整地,浇水,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的状态备用;
播种:
d、在新疆南疆地区于3月底至4月中旬之间播种,采用条播方式开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努尔波拉提·阿依达尔汗阿吉艾克拜尔·艾萨阿不力米提·伊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