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5416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8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涉及杭白菊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病害防治;虫害防治;抗倒伏防治;防溃抗旱,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可通过水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冬季深翻冻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病害防治主要为叶枯病防治,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全面了解抗白菊种植过程中的将产的灾害类型,对于病害、虫害、倒伏、旱和涝均采用了相关针对性的手段,并且针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在特定的时期对灾害进行防治,大大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对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同事有效的提高了抗白菊的亩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杭白菊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
技术介绍
杭白菊,又名甘菊、自菊花、茶菊、药菊,是甘菊中的佳品。杭白菊主产于浙江桐乡,种植己有300多年的历史,为地道药材"浙江八昧"之一,亦为卫生部新批的药食两用资源。杭白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土壤条件等,杭白菊的种植业一直稳步发展,目前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桐乡当地对于杭白菊的应用主要是制作菊花茶。但是随着抗白菊种植以来,抗白菊的虫害防治一直是种植者比较头疼的问题,在大肆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时,由于农药使用后会有残留,会导致一些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并且在农药配备和喷洒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需要一种能少用或者不用农药进行虫害防治的办法,另外,抗白菊在种植时还要面临病害、抗倒伏、抗涝抗旱等问题,如何能解决这些问题,将抗白菊的产量提高,是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害防治;S2:虫害防治;S3:抗倒伏防治;S4:防溃抗旱。优选地:所述S1和S2中,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可通过水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冬季深翻冻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优选地:所述S1中病害防治主要为叶枯病防治,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可通过70%甲基托布津800倍和5%井岗霉素100倍其中一种,配药结束后,使用农药喷洒机进行喷洒。优选地:所述S2中主要包括蚜虫和夜娥类害虫,蚜虫防治:在采收期采用黄板诱杀。优选地:所述S2中虫害防治中的夜娥类害虫包括斜纹夜娥、甜菜夜娥,其防治方法包括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性诱剂防治和化学防治。优选地:所述S2中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方法为:在8月底,第四代成虫羽化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防治方法为:按每种害虫每亩四盘性诱剂杀虫灯的数量进行安装,灭杀害虫,化学防治方法为:在夜娥类害虫2龄前,配备15%安打2500—3000倍、10%除尽1000—1500倍、1%宁捕2000-2500倍其中一种农药,在下午使用农药喷洒机喷洒。优选地:所述S3中抗倒伏防治采用压条救培法,压条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移貌后一个月左右,约5月上中旬,苗高30—50厘米时进行,压条前,须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每亩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撤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与松土充分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技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这项工作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优选地:所述S4中防溃抗旱方法为:需做好开沟作哇(特别是低挂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原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秋季遇干旱则要进行浅沟灌水,一般晚上灌水,白天放干,以保证菊花花蕾膨胀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全面了解抗白菊种植过程中的将产的灾害类型,对于病害、虫害、倒伏、旱和涝均采用了相关针对性的手段,并且针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在特定的时期对灾害进行防治,大大减少了化学药物的使用次数和剂量,对环境起到很好的保护同事有效的提高了抗白菊的亩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害防治;S2:虫害防治;S3:抗倒伏防治;S4:防溃抗旱。所述S1和S2中,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可通过水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冬季深翻冻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所述S1中病害防治主要为叶枯病防治,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配药结束后,使用农药喷洒机进行喷洒。所述S2中主要包括蚜虫和夜娥类害虫,蚜虫防治:在采收期采用黄板诱杀。所述S2中虫害防治中的夜娥类害虫包括斜纹夜娥、甜菜夜娥,其防治方法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所述S2中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方法为:在8月底,第四代成虫羽化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所述S3中抗倒伏防治采用压条救培法,压条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移貌后一个月左右,约5月上中旬,苗高30—50厘米时进行,压条前,须除草松土,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每亩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撤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与松土充分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技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这项工作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所述S4中防溃抗旱方法为:需做好开沟作哇(特别是低挂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原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秋季遇干旱则要进行浅沟灌水,一般晚上灌水,白天放干,以保证菊花花蕾膨胀需要。本实施例中,针对虫害防治分别采用黄板诱杀和频振式杀虫灯的手段,避免了化学药物的使用,在防治的同时避免了害虫耐药性增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发生,并且采用此种手段防治,也增加了鲜菊花的平均产量。实施例2: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病害防治;S2:虫害防治;S3:抗倒伏防治;S4:防溃抗旱。所述S1和S2中,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可通过水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冬季深翻冻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所述S1中病害防治主要为叶枯病防治,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采用5%井岗霉素100倍,配药结束后,使用农药喷洒机进行喷洒。所述S2中主要包括蚜虫和夜娥类害虫,蚜虫防治:在采收期采用黄板诱杀。所述S2中虫害防治中的夜娥类害虫包括斜纹夜娥、甜菜夜娥,其防治方法采用性诱剂防治。所述S2中性诱剂防治方法为:按每种害虫每亩四盘性诱剂杀虫灯的数量进行安装,灭杀害虫。所述S3中抗倒伏防治采用压条救培法,压条分两次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病害防治;/nS2:虫害防治;/nS3:抗倒伏防治;/nS4:防溃抗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病害防治;
S2:虫害防治;
S3:抗倒伏防治;
S4:防溃抗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和S2中,病害防治和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可通过水早轮作,减少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与虫源作物隔离,冬季深翻冻堡,施用腐熟有机肥:壮苗培育、适时定植,促进生长,增强抗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病害防治主要为叶枯病防治,叶枯病发病时期在6-9月份,可通过70%甲基托布津800倍和5%井岗霉素100倍其中一种,配药结束后,使用农药喷洒机进行喷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主要包括蚜虫和夜娥类害虫,蚜虫防治:在采收期采用黄板诱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虫害防治中的夜娥类害虫包括斜纹夜娥、甜菜夜娥,其防治方法包括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性诱剂防治和化学防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杭白菊种植的虫害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频振式杀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友周家俊
申请(专利权)人:舒城县健祥杭白菊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