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5410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9-0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包括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及枢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的运动盒体连接组件,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一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置于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内,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在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通过簧片实现具有阻尼的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整个耳机盒结构布局设计,且仅需通过一个簧片就能实现耳机盒盖的带有阻尼感的开合,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有效解决了市面现有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翻转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蓝牙耳机的普及,耳机充电盒也越来越多样化。人们日常使用时对于耳机盒盖打开动作带来的手感舒适度和流畅性也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评判标准。这就取决于辅助耳机盒盖的开合的翻转结构。目前市面上主要通讯厂商在耳机盒中的应用多采用拉簧铰链结构,或者使用磁吸加弹簧原理,亦有使用弹簧,卡扣结构作为耳机开合的翻转机构。拉簧铰链结构对耳机盒整体结构设计具有很大特殊要求,且最终拉簧会裸漏于盒体外,影响美观,或可以需要增加盒体的体积来容乃该结构以解决该拉簧裸露于盒体外,但这种方式不利于产品设计。磁吸加弹簧和弹簧卡扣等结构主要通过弹簧控制盒盖的开启,通过磁吸和卡扣来控制盒盖的闭合,此类型结构复杂,需占用更多的盒体空间,对整个盒体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不利于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包括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及枢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的运动盒体连接组件,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一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置于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内,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在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通过簧片实现具有阻尼的翻转。优选地,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通过穿设的翻转轴与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实现枢轴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包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凸设有一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上开设有止位孔。优选地,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翻转轴孔,所述翻转轴孔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侧与其水平垂直设有一止位块。优选地,所述簧片的一端穿设于固定轴上,另一端置于限位槽内。优选地,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一设置于耳机盒盒体内的挡板,所述连接板架设于所述挡板上端。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上端置于耳机盒的盒盖内,翻转盒盖带动所述连接板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的连接组件少,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整个耳机盒结构布局设计,且仅需通过一个簧片就能实现耳机盒盖的带有阻尼感的开合,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有效解决了市面现有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翻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的固定盒体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的运动盒体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本技术在耳机盒内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本技术在耳机盒内的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图4中的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图5中的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8:本技术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在旋转过程中死点状态下示意图。图9:本技术打开状态下,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受力情况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闭合状态下,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受力情况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结合图1-图3所示,包括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包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凸设有一限位槽7,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开设有止位孔6;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包括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开设有翻转轴孔8,所述翻转轴孔8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轴9,所述固定轴9的一侧与其水平垂直设有一止位块10;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通过穿设于翻转轴孔8内的翻转轴1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实现枢轴连接。所述翻转机构还包括一设置于耳机盒盒体13内的挡板5,所述连接板架设于所述挡板5上端。由于挡板5嵌设于盒体13内,使得整个耳机盒美观,且该挡板5还能进一步的实现翻转机构的密封。所述连接板2的上端置于耳机盒的盒盖12(即运动盒体)内,翻转盒盖12带动所述连接板运动。以上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与盒盖12或盒体13的连接可以通过塑封,粘胶等工艺实现紧密配合。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之间设置有一簧片3。具体的,所述簧片3的一端套设在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的固定轴9上,另一端置于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内的限位槽7内,通过簧片3实现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在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4具有阻尼的翻转。在机构转动过程中,簧片一直处于压缩状态,簧片的弹力使簧片能一直处于该限位槽中而不会出现脱槽风险。结合图4-图10所示,当盒盖12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止位孔6控制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的旋转角度,避免其过度旋转,造成盒盖、盒体之间的干涉。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设置的止位块10,当其旋转到设定角度和位置后,止位端置于限位孔6内被止位,停止转动,达到打开状态。此时簧片3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簧片3使其产生弹力对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作用,同时止位孔6作用力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的止位块10,使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完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停止运动,辅助盒盖打开完成,表现为在无外力作用下整个盒体完全处于打开静止。此时,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的受力情况如图9所示。即,簧片3压缩状态的弹力对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产生F2作用力,同时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受止位孔6作用力F1和翻转轴1作用力F3,则有:F2=F1+F3。当盒盖从打开到关闭过程中,使用者对盒盖作用,反应为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从辅助盒盖打开状态脱离,止位块10顺利移出止位孔6,开始绕着翻转轴1旋转。簧片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簧片3的张力使簧片3的一端能始终处于簧片限位槽7中,另外一端跟随连接板2向下进行旋转运动,随着旋转进行,簧片3进一步被压缩至图7状态,达到辅助盒盖闭合状态。此时簧片3弹力作用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盒盖12与盒体13闭合反作用力于盒盖,传递给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使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完全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停止运动,表现为在无外力作用下整个盒体紧密闭合静止。以上,当达到闭合状态时,簧片3仍处于压缩状态,其反作用力仍作用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使其能作用盒盖12一直处于完全闭合状态。此时,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的受力情况如图10所示,簧片3压缩状态的弹力对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产生F4作用力,同时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受盒体13的反作用力F6和翻转轴1作用力F5,则有:F5=F4+F6。在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整个旋转过程中,当达到簧片3的作用力方向平行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方向的状态时,如图8所示,此时达到另外一个无需外力(不考虑盒盖重力)运动盒体连接组件2受力平衡状态(即死点状态)。在盒盖从打开到闭合的整个过程中,从打开状态到死点状态需要使用者施加外力以克服簧片3的弹力带动盒盖闭合,在死点状态到闭合状态,簧片的弹力足够带动盒盖运动,无需使用者施以外力驱动。同理从闭合到打开则此效果相反。整个过程由于簧片3的作用会带给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及枢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的运动盒体连接组件,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一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置于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内,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在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通过簧片实现具有阻尼的翻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及枢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的运动盒体连接组件,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之间设置有一簧片,所述簧片的一端与运动盒体连接组件连接,另一端置于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内,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在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上通过簧片实现具有阻尼的翻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通过穿设的翻转轴与所述运动盒体连接组件实现枢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蓝牙耳机盒用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体连接组件包括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凸设有一限位槽,所述容纳腔的一侧上开设有止位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晓晨骆兴顺杨勇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和林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